西夏党項人現在是哪個民族?

中國歷史研究所


歷史總能找到許多相同的地方,何況是推動歷史車輪緩緩前行的人類。如同瞭解滿族人的歷史淵源必須從原始的漁獵民族肅慎說起一樣,提起党項人,不得不說羌人,因為肅慎是滿族人的祖先,而党項人就是羌人的後裔。



從遠古羌族到党項人的演變

個別近代史學家推斷,炎黃二帝都出自遠古的羌族。炎帝從西戎遊牧區進入中原,黃帝隨後從黃土高原進入黃河流域。而如今我們使用的文字,似乎也包含了羌人的影子,比如“美”、“善”、“羞”、“祥”、“義”等字,都由一個重要的“羊”子組成。以羊為美,以羊為善,以羊為祥,以獻羊為羞,以羊為義,恐怕不僅僅是一個巧合。

堯之後,禪位於大禹,禹將姚重華(舜)的小兒子封到西戎擔任羌人首領。殷商時期的羌人位於殷商的西部,商朝末期,羌人曾直接參與武王滅商的戰爭。後來,陝西、甘肅一帶的羌氏戎人和北來的狄人,以及東來的畎夷融合,發展為一個名叫“犬戎”的強大部族。

公元前771年,周朝諸侯申國與犬戎聯合進攻鎬京,周幽王被殺,美女褒姒淪為犬戎酋長的女人,西周滅亡,中原歷史進入戰火紛飛的東周時代。而犬戎就像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始終盤旋在中原王朝的頭頂。後來,意外建國的秦部落就是那個驅趕夢魘的勇士。縱觀秦帝國600多年的建國史,它的前期就是一個與犬戎不斷爭鬥的過程。此消彼長,秦獻公時期,犬戎衰敗分化,秦國崛起。


(義渠王劇照)

戰國末期,歷史進入“天下奉秦”的秦國時代,部分犬戎成為了一個一息尚存而又頑強不屈的義渠部落。秦惠文王(贏駟)時期,義渠部落俯首稱臣。秦惠文王去世後,義渠王助宣太后(羋八子)平定秦國內亂。有付出,必有回報。義渠王助秦穩定政局,宣太后以身相獻,由此二人演繹了一場長達34年的纏綿愛情。然而有些童話註定以悲劇收場,比如賣火柴的小女孩。

公元前272年,義渠王殞命於與宣太后最後的溫存。同年,秦昭襄王贏稷(宣太后之子)發兵義渠國。兩年後,秦國佔領甘肅、寧夏等義渠故地,並設北地郡,修築長城。從此,殘喘於草原上的戎人也以羌人相稱。

歲月如一條河,無論岸邊發生多少事,奔騰不息的大河流依舊向東流去。中原進入大漢王朝,羌人遍地開花,以青海為中心,在黃河、賜支河、湟河、雅魯藏布江流域,有近150多個羌人部落來回遊蕩。為了約束如牛毛一樣多的羌人部落,漢武帝在羌人的居住區設置護羌校尉。東漢時期,一部分羌人不斷內遷,同時與漢朝摩擦不斷,最終引發叛亂,漢朝西北全部淪為羌人領地。


東漢衰亡,三國並起,歷史反覆著輪迴。後三國時代,司馬氏取魏建晉,統一全國。不久,晉王室發生八王之亂,以羌、匈奴、氐、羯、鮮卑為主的少數民族趁機進入中原,西晉滅亡,東晉偏安,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的混亂時期。公元386年,前秦大將姚萇在羌人的擁待下在長安稱帝,定國號為“秦”,史稱後秦。公元417年,後秦被東晉大將劉裕所滅,羌人的歷史告一段落。然而羌人並沒有從此消失,而是隨後以党項人的身份粉墨登場,它們就是那部分與後秦形同陌路的羌人。

西夏——党項人的歷史舞臺

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部首領吐谷渾率軍佔領青海一帶,生活在此地的羌人遂成為他的子民。由此,鮮卑人開始與上層羌人不斷的通婚融合。隋朝時期,一個叫作“党項”的名字出現在了歷史視野,它們就是吐谷渾屬部宕昌和鄧至的遺種。因此,党項人算是羌人與鮮卑人融合的結果。

隋文帝開皇時期,党項人在首領拓拔寧從的帶領下歸順隋朝,被安置在旭州。此時的党項羌包含了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房當氏、米擒氏、拓拔氏共八大族姓。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與此同時,一個名叫“吐蕃”的少數民族政權也在悄然崛起。迫於吐蕃的軍事壓力,在此後的180間,党項人陸續內遷。大部分遷至銀州、夏州,被稱為“平夏部”;一部分遷到六盤山之東的慶州,所以又稱“東山部”;最後一部分遷到綏州、延州一帶。



唐朝末年,党項首領拓跋思恭因參加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唐僖宗封為夏州節度使,賜李姓,坐擁銀、夏、綏、靜、宥五州。宋朝太宗時期,党項首領李繼捧上表歸順,並獻上五州地圖。由此,党項270名部落氏族長、5萬名百姓成為大宋子民。然而,党項與宋的其樂融融並沒有持續多久,李繼捧的弟弟李繼遷就與哥哥分道揚彪,率2萬餘眾割劇於夏州東北的地斤澤,與宋朝對抗。

宋朝興兵征討,結果連連失利,最終李繼捧獻上的五州又回到党項人的手中,雙方罷兵言和。兩年後,李繼遷遭吐蕃六穀部暗自身亡,其子李德明聽從父親遺言再次依附宋朝,雙方簽定了著名的《景德和約》,李德明授封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同時,李德明又向遼國示好、稱臣。再得到遼國賜封的西平王后,李德明再無後顧這憂,於是派兒子李元昊不斷的向西北擴張,一個嶄新的帝國隨之崛起。

李德明去世後,太子李元昊繼承王位。隨後,李元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一、發佈禿髮令,推行剃去頭頂毛髮,將劉海從前額垂到腮邊的傳統髮式。

二、廢除唐宋賜予的李姓及趙姓,改用党項姓“嵬名”。

三、廢除原宋遼冊封的西平王封號,自稱“吾祖”。

四、廢除用宋朝年號紀年的方法,自立年號為顯道。

五、創造了西夏文字——蕃書,並立即推廣使用。

六、改革官制,仿照宋朝官制的同時,允許党項官制並存。

七、訂立兵制,設立擒生軍、侍衛軍和地方駐軍。

八、改州升府,擴建宮城殿宇。

之後,李元昊繼續攻城掠地,其轄境: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擁包括夏、宥、沙、瓜、會、銀等一十七州。


1038年,李元昊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府,成為與宋遼金並列的主權國家。李元昊的稱帝,顯然觸怒了大宋的尊嚴,於是宋朝大兵壓境,雙方展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拉據戰。最終雙方妥協,李元昊取消帝制,名義上臣服宋朝。宋朝則每年賜絹15萬匹,銀7萬兩,荼葉3萬斤,兩國維持了平面上的相安無事。

然而、伴隨遼國的滅亡金國的崛起,並存於世的三個國家在隨後興起的蒙古面前並沒有唇齒相依、抱團取曖,反而為了個自的利益輪番周旋於蒙古之間。與狼共舞的結局就是被狼吃掉,尤其是李元昊被兒子刺殺後,西夏的衰勢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在蒙古的百般蹂躪之下走向滅亡。傳10帝,立國194年,實際存世347年的党項人政權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那麼,如今還有沒有党項人的後裔,他們在蒙古大軍的鐵騎之下又能倖存幾何?

餘脈尚存、絕處求生的党項人

戰爭摧殘生靈,但戰爭也是不同種族人類的融合劑,投降蒙古的少數黨項人毫無懸念地融合於多數的蒙古人及漢從當中。另外,就在蒙古大軍橫行西夏的時候,一部分黨項人向南遷徙,最終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區建立了一個叫作“西吳”的政權,並與元朝並行。明朝時期,明成祖失棣封其為土司,原因是協助明朝討伐四川軍閥明玉珍而建功,並且一直延續到清朝。康熙時期,因沒有男性繼承人,土司的封號終止。


(羌族美女)

蒙古滅亡西夏後,在進攻大理的同時,繼續追剿党項的殘餘勢力,部分逃到木雅的党項人又逃往後藏,定居於樟木口岸、定結、陳塘、定日絨轄等地,人口愈千,也就是如今的夏爾巴人。還有一部分人逃到後藏之後,並沒有停下驚慌失措的腳步,而是翻越西馬拉雅山的囊巴拉山口,到達今尼泊爾境內的索盧昆布,形成了近10萬人的謝爾巴族。

據考證,隋唐時期,有個一個叫做“冉駀”羌人部落生活在吐蕃與唐朝之間,其中沒有被兩個大國融合的部分羌人,一直保持著羌人的生活習性和民族名稱,在川藏之間的皚皚雪山上世代繁衍,形成了如今近20萬人的現代羌人。如今,他們的定地被稱為“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他們又以“爾瑪”自稱,也算是党項人的近親。



結語:党項人的後裔與我國其他少數民族一樣,如同一杯醇厚的酒,浸滿了歲月滄桑。而他們的前身都像一捧揉和在一塊兒的五穀雜糧,在經歷漫長的發酵,烈火的加熱,熱氣的蒸溜,最終又冷卻成一股涓涓清泉。讓人唇齒留香,回味難忘。歷史的過往總有許多無奈,党項人也曾有過無限輝煌,因此他們的名字也註定被銘記。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在歷史上,党項人建立了西夏,也曾盛極一時,但是最後西夏還是被蒙古所滅。在西夏滅亡後,党項族也隨之消失了。那麼,西夏的党項人在西夏滅亡後,他們去了哪裡,還有就是他們的後裔現在變成了什麼民族呢?

歷史上的党項族是古代的北方民族之一,追根溯源,他們屬於西羌族的一支,羌族發源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據史書記載,在漢唐時期,党項族多次內遷,最後在唐末的時候,其大部分族人遷移到今甘肅、寧夏等地區。公元1038年,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了西夏。隨後,西夏政權在周邊遼國、金國、宋國以及後來的蒙古政權之間的夾縫中頑強生存。



直到1227年,西夏向蒙古投降,根據成吉思汗的遺囑,蒙古人將西夏皇族乃至党項全族滅族,西夏就此滅亡。在西夏亡國後,党項族人遭受蒙古人屠殺,失去了共同生活的地域,少數倖存者不得不與其他民族間錯雜居,這個民族最終走向消亡的。關於西夏党項人的後裔的去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推測。

一是在西夏滅亡後,西夏貴族帶領一部分黨項人遷徙到了現在西藏甘孜一帶的藏區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吳王國。後來,這些党項人在與當地藏族人的民族融合,逐漸被藏族人同化,其後裔成了我們今天的藏族的木雅人。

二是一部分黨項人在西夏滅亡後,他們繼續留在了西夏故地,成為了元朝的百姓。蒙古元朝曾多次從河西隴右調徵為數可觀的党項兵士,蒙古元朝的宿衛軍和鎮戍軍中都有專由党項人組成的"唐兀軍"。後來,這些留在西夏故地的党項族後裔被蒙古族以及回族同化,最後成了蒙古人和回族人。



三是根據族譜、碑文以及考古研究,專家發現一部分黨項人在西夏滅亡後,他們選擇了南遷到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他們與當地的漢族融合,其後裔最後成了漢族人。

總之,在西夏滅亡後,党項族的少數倖存者不得不與其他民族間錯雜居,從而漸漸為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所同化,党項族就這樣最終走向了消亡。縱觀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年,就是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歷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6個民族是一家!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自公元1277年,西夏末代皇帝李睍帶領群臣投降蒙古之後,西夏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權被滅亡了。之後,党項人或被蒙古軍隊屠殺,或四處逃亡、遷移到各地、或仍然留下西夏故地,其中還有一少部分黨項貴族在元朝出仕做官。不論是在元朝各地做官的党項貴族還是遷移或留在故地的普通党項老百姓,由於政治的需要和生活環境的改變,他們的文字、語言以及生活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被同化。最後,党項做為一個單獨的名族其實已經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

如果說西夏党項人現在是哪個名族,我的回答是哪個也不是。但是,藏族的一支—木雅人,相對來說是比較純粹的党項族後裔。

根據民間傳說和史料推測,西夏滅亡後,一小部分黨項族人向南逃亡,到達今天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雅地區定居了下來,還建立了一個小政權。他們的首領被稱為“西吳王”。雖說是小政權,但其存在了470多年,歷經元、明、清三朝。明朝時期時,還曾出兵幫朱元璋征討過明玉珍。永樂六年,被朱棣授予其首領阿旺堅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時代世襲。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因絕嗣而停止世襲。

20世紀20年代,英國人吳爾芬敦在西康地區考察時發現,根據當地居民的語言特徵判斷,他們很可能是西夏党項族人遷徙到當地的後裔。

1944年,鄧少琴先生也曾到夏康地區進行調查,他認為當地的居民並非原始居民,而是一部分黨項貴族在西夏滅王后遷徙到此處的。

1980年,寧夏社科院的李範文教授深入四川木雅地區調查研究,他認為今天總數大約1萬人的木雅人是西夏滅國後遷徙至此的党項遺民與當地党項原著民弭藥人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木雅人有自己的語言,即“木雅語”。木雅語不同於藏語,但與西夏語十分接近。

因為缺少相關文獻,到目前為止對木雅人歷史的瞭解還是相當有限的。


喧囂平原


党項人建立的西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政權之一,它的神秘只因文字記載過於有限。

1343年,元順帝命令丞相脫脫修宋遼、金史,由於西夏統治區域狹小,因此沒有單獨修史,這一政權的歷史散見於宋、遼、金史。由於缺乏相關的文字記載,所以很少有人能說明白党項人來自哪裡。人們不禁要問:西夏王朝是如何崛起的?為什麼党項人會隨著西夏的滅亡而突然間消失了?天書一樣的西夏文應該怎樣解讀?

党項族是中國古代發源於西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在有些文獻中又稱唐兀、唐惕、唐古特,一般認為是羌族的一支,所以又叫党項羌。羌族在漢代時大量內遷到關隴、河西地區,此時他們還過著原始的遊牧生活,後來逐漸發展出党項八部,其中最強盛的就是拓跋氏。
隋朝時期,一部分黨項人開始接觸中原文化。到了唐朝,党項人主要聚居在現在的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基本上仍是分散的部落,與室韋、內遷的吐谷渾及漢族雜居在一起。唐朝政府在党項族的聚集地設立了羈縻州進行管理,任命有功的党項部落酋長為州刺史等官職。唐末,党項首領拓跋思恭率部參與平定黃巢起義,被唐僖宗封為夏國公,授予定難軍節度使之銜,並賜姓李。至此,党項拓跋氏集團有了自己的領地,逐漸發展為藩鎮割據勢力。人們不禁要問:“拓跋”不是北魏鮮卑人的姓氏嗎,為什麼党項人也有姓拓跋的?《遼史》記載,西夏“本魏拓跋氏後”,認為拓跋思恭的祖先正是北魏的鮮卑拓跋氏。據學者考證,党項人曾與吐谷渾雜處,而吐谷渾就是鮮卑的一支,因此推測拓跋思恭的家族可能是一支被党項同化了的鮮卑後裔。

唐朝滅亡後,拓跋思恭家族相繼佔據了夏、銀、綏、宥、靜、延六州,控制了今天的陝西、寧夏、甘肅地區。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削奪藩鎮兵權,引發定難軍的不滿,雙方矛盾日漸嚴重。李繼捧任定難軍節度使期間向剛建立的北宋稱臣,其弟李繼遷則率領部眾離去。後來李繼遷及其子李德明相繼擔任定難軍節度使,多次派兵劫掠宋朝邊境,同時與遼交好,在宋、遼兩個大國之間尋求政治上的平衡。

1032年,党項首領李德明病死,其子李元昊繼位。

後來,李元昊改名“曩霄”,自稱“嵬名卒”,即党項語的青天之子。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大夏,建都興慶(今寧夏銀川)。由於他統治的地區與十六國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夏國相符,而且其祖上曾受唐朝冊封為夏國公,因此以“夏”為國號。因為這一政權在宋朝的西北,所以又叫西夏。西夏崇尚白色,其党項語的國名叫“白上”。

李元昊派使臣去開封,宣告自己稱帝一事。但宋朝眾大臣並沒有意識到西夏威脅的嚴重性,只是宣佈削奪李元昊的爵號,斷絕雙方的邊境貿易,還在邊境張貼告示,以定難軍節度使一職懸賞李元昊的首級。李元昊也派遣使臣,把宋朝先前賜予的旌節和誥敕都退了回去。雙方正式決裂。後來宋、夏展開激戰,雙方互有勝負,均損失慘重,於是西夏表面上向北宋稱臣,而北宋則以“歲幣”換取和平。李元昊熟悉漢文化,他按照唐宋制度構建政權組織,設立文武朝班,規定官民服飾,還創制了西夏文。從李元昊1038年稱帝建國,至1227年被蒙古所滅,西夏立國190年,傳10帝,鼎盛時期的疆域遍及今天的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西部、陝西北部、青海東部、新疆東部和外蒙古南部的廣大地區。西夏前期曾經和北宋、遼平分秋色,中後期和南宋、金鼎足而立。

13世紀,成吉思汗開始了對外擴張,曾經六次攻打西夏。

1227年,成吉思汗圍困興慶府長達半年之久。西夏拼死抵抗,威震四方的成吉思汗居然在此陷入苦戰。最後蒙古軍以慘重的代價,才迫使西夏投降。據說,西夏同意投降時,成吉思汗已經死去,卻密不發喪以防對方反悔。按照成吉思汗的遺囑,西夏獻城投降之後,蒙古軍隊殺死了西夏皇族,並實施了殘酷的屠城。蒙古鐵騎所經之處化為焦土,白骨敝野,包括歷代西夏王陵均被蒙古軍破壞殆盡。

有190年曆史的西夏政權灰飛煙滅,党項族或被屠殺,或隱姓埋名而融合於其他民族中,自此徹底從歷史上消失了。因此,西夏王朝就成了歷史上的不解之謎,西夏文也成了無人能夠辨識的天書。

天天開心歷史


西夏,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偶然性的政權,因為北宋皇帝的膽小怕事,讓李繼遷不斷髮展自己的武裝,當北宋回過頭來時發現已經無法控制党項人了,而西夏已經雄霸一方。

曾經盛極一時後又被蒙古鐵騎蹂躪的党項人去哪了?

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兩路向西夏發起進攻,此戰就是蒙古滅西夏的戰役,此時的西夏已經柔弱不堪,完全經不起蒙古鐵騎的衝擊。

1227年,在堅持了快達一年的西夏皇帝李睍終於開城投降,雖然此時的成吉思汗已經病死在六盤山,但在他臨死前還是下達殺死李睍的命令,地下部將遵循遺命殺了李睍,西夏自此滅亡。

但西夏亡國後,並非所有人都被殺死,蒙古人將西夏百姓納入自己的軍隊中,而原來的西夏貴族也被貶為平民,成了元朝統治下的色目人中的一支。

在經過多年後,党項人逐漸與個民族融合,而党項人也慢慢消失了歷史長河中,這是世界上從此沒有了党項人。

(党項人形象)

在党項人成了色目人後,他們分佈到亞洲各處,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藏傳佛教僧人楊璉真伽,這個喜歡盜墓的喇嘛,曾經挖了南宋皇帝和公候墓達一百多座,還把宋理宗的頭蓋骨製作成佛教法器骷髏碗。

中國的党項人在哪裡?

有一則說法是西夏滅亡後,拓跋裹足率領餘眾進入了四川和西藏一代的康定地區,在那裡建立個小王國:西吳王國。

西吳王貴的具體地址和資料已經無法考證,因為這個小國存在時間不長,並且沒有文字記錄。但考古學家研究後覺得,不論是語言還是習俗方面,現在四川省的木雅人很可能就是西吳王國党項人的後裔。

(木雅人)

除了木雅人外,還有一部分人向蒙古人投降,就是上面說的,他們的成了色目人為元朝服務,而西夏人英勇善戰的性格也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重視。

另一部分遷徙到了如今的河北保定地區,從後來查到的遺蹟和記錄顯示,至少在明朝時期這些人一直保留著党項人的習俗,但後來被漢族同化。

(色目人)

另外,“木雅”一詞由“弭藥”音傳而來,而弭藥是當時吐蕃人對党項人的稱呼,從語言上分析和藏文記載,道孚人就是古代弭藥遺民,而木雅人即西夏遺民。


大國布衣


党項人曾是兩宋時期,我國西北地區西夏國的主體民族,其發源於今青海湖一帶,唐初歸附後被遷徙至黃土高原。

宋初,党項人李繼遷叛宋自立,經李德明到李元昊,三代人終成就党項人的宏圖霸業,正式割據一方,並宋遼而立國!



公元1038年,李元昊稱帝,建立大白高國!

公元1226年,西征花剌子模歸來的成吉思汗發動了滅亡西夏的戰爭,党項軍民頑強抵抗,但最終,蒙古鐵騎還是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後,滅亡了西夏!

公元1227年,西夏末代皇帝李現出城投降,西夏滅亡!

西夏滅亡後,由於成吉思汗在此之前死於六盤山中,因此蒙古人準備對中興府進行屠城,後在党項人察罕的勸諫下而作罷!


於是,大部分黨項人,被賞賜給當時的蒙古國皇后,並被帶回蒙古草原,如今鄂爾多斯一帶,還有許多蒙古人,自稱其祖先為“唐兀”。

其實就是党項人,“唐兀”是當初蒙古人對党項人的稱呼!

還有部分黨項人則加入蒙古軍隊,跟隨其四處征戰,並在蒙古軍隊中擔任將領,鎮守一方。

直到今天的安徽等地,還能找到党項人後裔,只不過他們已經融入漢人當中,除了家譜為證之外,再看不出與漢人有何區別。

還有說法,是說党項皇族,逃到今川西地區,或許與今天的木雅人等存在聯繫!

党項人,在西夏滅亡後就融入到其他民族中,作為一個民族的党項人消失了,但是他們留下的歷史和文化,依然深深地紮根在中華文明之中!

或許在你的身邊,就有朋友是党項人的後裔,只不過,時過境遷,或許連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族源了。

大家覺得呢?


喜歡的朋友請點贊評論哦,期待您的支持與關注,十分感謝!


Mr與川


党項是古老羌族的一支,党項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在祖國西北地區先是與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和漢族建立的北宋政權並立,遼國和北宋滅亡後,又與女真族建立金國和漢族建立的南宋政權並立,西夏政權在強鄰環伺之周,存在了將近兩個世紀之久,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但1227年最終滅國了。西夏最先是被蒙古成吉思汗攻打的,但西夏頑強的抵抗使得成吉思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成吉思汗去世後,其後繼者繼續攻打西夏,最終把西夏滅掉了。當蒙古政權打進西夏首都興慶(今寧夏銀川)後,為了給成吉思汗報仇,為了報復西夏党項族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屠城,大肆屠殺党項族,這樣致使党項民族大部分被屠殺,其餘党項族四散它地。中央電視臺曾播出專題紀錄片講述了西夏滅亡後党項族的去向問題,根據專家判斷,党項族大部分都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了,以至於今天我國56個民族中並無党項族了,但也有少部分改名換姓生活在祖國其他地方,例如據說在今天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南長灘一帶就有党項族的後裔居住。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從歷史記載來說,党項人屬於羌族的一支。而羌族絕對是中國民族大融合時期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十六國時期的後秦帝國就是由羌族的姚氏建立的。而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党項羌人。

這支活躍於北宋初年的党項人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紀,這時正是五胡十六國時期,這支長期在青海遊牧的羌人被外來的民族征服了,這個民族就是另一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鮮卑人,於是這支鮮卑人和羌人逐漸開始通婚融合,到了隋代,“党項”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之中。這時,党項的首領拓跋寧歸順了隋朝,當時由於吐蕃的軍事壓力,這支党項人逐漸內遷,多數人都在現在的甘肅定居,從此西北成了党項人的大本營。

到了唐朝末年,党項首領拓跋思恭與李克用一起將黃巢逐出長安,立下大功,拓跋思恭被封為夏州節度使,夏國公,賜姓李,坐擁銀、夏、綏、靜、宥五個州。這便是西夏國建國的源頭。

歷史的轉折發生在公元982年,党項首領李繼捧獻出所佔土地,歸附北宋。這時,他的弟弟說出了“不”,這位不安分的弟弟就是後來的西夏太祖——李繼遷。從此李繼遷率領他的族人們開始了與遼、宋、吐蕃、回鶻以及後來的金、蒙古的戰與和。李繼遷所建立的國家就是夏,史稱西夏。享國190年(公元1038---1227年)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轄有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陝西省北部、甘肅省西北部、青海省東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一部。它為我國西北地區的社會發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貢獻。

公元1227年,末主李睍投降蒙古,此時距離北宋和遼的滅亡已經100多年了。元朝建立後,蒙古人在西夏故地建立了寧夏路,意為“掃平西夏,永保安寧”,這便是寧夏的由來。

那麼後來的党項人呢?他們被元政府稱為“唐兀”,列為二等色目人,比女真和契丹的地位還高,他們的貴族融入了蒙古,平民則融入漢族。那麼顯赫一時的党項人就消失在歷史舞臺了嗎?

並沒有,在蒙古進攻西夏時,一支党項人沿著金川河南下,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今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區,建立了一個小政權,後世首領在明朝洪武時封為了土司,直到清朝康熙時首領無子才結束了政權。

在這幾百年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蒙哥當政時期,忽必烈南下徵大理,就路過了党項的領地,為了生存,有一部分木雅地區的党項人逃到了西藏,成為了現在的“夏爾巴人”,還有一部分逃到了尼泊爾,形成了現在尼泊爾的謝爾巴族,他們被譽為“喜馬拉雅山上的挑夫”,都是党項的後裔。

而目前生活在四川阿壩州的羌人,被認為是古代羌人的後裔,但可能不是党項的後裔,而現在生活在西藏的極少數的夏爾巴人並沒有被認同為一個名族。多數的党項人早就融入了各個民族之中。


黑水布衣


經常出現於元代墓誌銘中的西夏“唐兀氏”,並非是西夏的一個族氏名。《新元史》雲,“唐兀氏,故夏國。太祖平其地,稱其部眾曰:‘唐兀氏’。”所以蒙元史料中的“唐兀”當為元代對西夏故地之稱,並非特指西夏某一族氏。

西夏滅亡後,党項族的統治階級有一部分向元朝投降,元朝重用他們,把他們列為“色目人”來對漢族進行統治。據王桐齡的《中國民族史》統計,仕官元朝的西夏人達六十人之多,宿衛諸軍中,也有西夏人,領河西軍三千人。投降元的西夏人,成為元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史學界對於西夏故人的遷徙與演化,都必須一提的是現在立於河南濮陽的一個墓碑。元順帝至正十六年,唐兀崇喜為其遷衍始祖唐兀閭馬立的功德碑《大元贈敦武校尉軍民萬戶府百夫長唐兀公碑銘並序》(以下簡稱《唐兀公碑》),坐北朝南,正方柱體,碑身高177釐米,碑首為盝頂式,覆蓮座,通高304釐米,雄偉壯觀,被史學界譽為民族融合的象徵。碑文2600餘言,是唐兀崇喜的恩師國子司業潘迪所撰書。1986年公佈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始祖唐兀臺“歲乙未(公元1235年)扈從皇嗣昆弟南征,收金破宋,不避艱險,宣力國家,嘗為彈壓,累著功效,方議超擢,年六十餘,以疾卒於營戍,其妻名九姐,年五十餘先卒。時甫君十歲許…”。

以上說明,始祖臺未及落籍開州濮陽而卒于軍旅,其妻九姐,雖未雲姓氏族別,但可斷定,亦非漢族。其二世祖閭馬唐兀氏,配哈剌魯氏,生五子,依次為達海、鎮花臺、閭兒、當兒、買兒。

據唐兀楊氏家譜和《述善集》記載,長子達海至第四子當兒,皆婚配漢族女性,第五子買兒,娶乃蠻氏為妻;至第四世,兄弟14人:唐兀崇喜,字象賢,配李氏;卜蘭臺,字敬賢,配旭申氏;換住,字思賢,配哈剌魯氏;不老,字紹賢,配怯烈氏;廣兒,字志賢,配旭申氏;拜住,字好賢,配李氏,再配旭申氏;塔合出,字齊賢;配袁氏,再配王氏;留住,字維賢早卒;教化,字居賢,配高氏;伯顏,字希賢,配彭氏;春興,字尚賢,配張氏;錄僧,字世賢,配張氏;帖穆,字師賢,配欒氏;奈驚,字維賢,配劉氏。從以上可知,兄弟14人中,與漢族通婚者8人;與色目人哈剌魯氏、乃蠻氏、旭申氏、怯烈氏通婚者5人,未婚1人。第五世,昆弟22人,有理安,配哈剌魯氏;童兒,配乃蠻氏,其餘20人,皆配漢族女性妻。至第六世,兄弟31人,七世,同族兄弟49人,查其譜牒,娶妻皆漢族女性。

現在,這種唐兀氏的一支,已經完全融入漢族,漢姓楊。

河北保定城北韓莊出土的西夏文“勝相幢”,建於明代弘治十五年(502),兩幢所記人名近百人,其中有不少党項人的姓氏。西夏滅亡二百七十多年後,在保定地區還有這麼多的党項人,證明西夏滅亡後有一部分西夏人已東遷。此外,元至正五年(1345)在居庸關建造的六體石刻,也有納鱗、智妙彌通等党項人參與此工程。

原來党項的姓氏多是多音節,如嵬名、野利、咩布、麻女、破醜、都囉、令介,後來都改漢姓單音節。

所以現在党項族後人可能就在身邊,採用熟悉的漢姓。


濁世清風


党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項羌”的稱謂。 據載,羌族發源於“賜支”或者“析支”,即今青海省東南部黃河一帶。

漢朝時,羌族大量內遷至河隴及關中一帶。他們以部落為劃分單位,逐漸形成了著名的党項八部,其中以鮮卑部的拓跋氏最為強盛。唐朝時,經過兩次內遷,党項逐漸集中到甘肅東部、陝西北部一帶,仍以分散的部落為主。唐朝時在党項民族聚集地設立羈縻州進行管理,有功的党項部落酋長被任命為州刺史或其它官職。唐末黃巢起義時,唐王傳檄全國勤王。党項族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出兵,唐僖宗賜拓跋思恭為“定難軍節度使”,後被封為夏國公,賜姓李。至此,党項拓跋氏集團有了領地,轄境包括寧夏、陝西等五州之地,握有兵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藩鎮。

宋朝時由於宋人文弱,邊境武備松馳,夏主李繼遷開始不斷髮動對宋朝的武力進攻與掠奪,佔有了大部西北地區領土,公元1038年十月,李元昊正式稱帝,建立西夏。這是党項族發展到歷史的頂峰。好勇鬥狠的西夏國王李元賢繼續對宋朝的大規模用兵,發動了著名的三大戰役,即三川口戰役、好水川之戰和定川寨戰役。迫使宋朝承認了西夏的合法地位並每年向西夏進貢大量歲幣財物,膨脹的西夏又連續與當時如日中天的遼國發動了戰爭,但是損兵折將並沒有撈到多少好處,只好與遼簽訂了和約,形成了宋,夏,遼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滅。

在與成吉思汗與蒙古軍隊的戰爭中,党項人幾乎被屠戳亦盡。西夏滅國後,党項人更是成為蒙古人血洗的對象,失去了生存之地的極少數倖存者不得不與其他民族混存雜居,從而漸漸為藏族、蒙古族、漢族,回族等族所同化。現今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羌族其實與古代党項族並無多大的關聯。歷史上叱吒一時的党項族,和曾經的匈奴族一樣,實際上已經消亡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