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五女山,你一定要銘記!

——記滿族先人李滿住

作者 : 赫舍裡海棠

五女山,你是一幅宏偉的畫卷,展示遼東山水的美麗風情;你是一首壯麗的詩篇,描繪滿族歷史火紅的樂章!

五女山,你可曾記得?那刻在峭壁上的名字,那寫在藍天上的歷史!

1423年,一位名垂千古的大酋長,帶領他的千戶部眾,不遠千里來到你的腳下,你敞開懷抱接納了他們……滋養生息……然而,1467年,“成化梨庭”的血淚……你都還記得嗎?

一個不屈的女真部族,一位不朽的大酋長的名字---李滿住!

你都可曾記得?

史書記載,桓仁五女山又稱“兀喇山”。

兀喇山,600年前,滿族先人在你的腳下,在你的懷裡,生息繁衍,你為他們遮風擋雨,提供衣食……

李滿住,男性,女真族,是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之孫,釋加奴之子,為建設州女真第三代首領。

約洪武三年(1390)年,李滿住生於吉林圖門江上游,卒於成化三年(1467)十月二十七日,終年77歲。他的大半生時間都是在桓仁五女山下度過的。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李滿住繼承了祖父和父親忠於明朝的傳統,發展了與明朝的關係,執掌建州衛事40餘年。為了本民族的發展,把分散的建州各部聚集在渾江、蘇子河流域,從而加強了女真內部的凝聚力,對後來滿族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基礎!

從前,李滿住居住在鳳州(今天的梅河口山城鎮),屢遭韃靼和兀良哈軍馬的侵擾。李滿住嚮明廷請求,遷往另處居住。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初,明廷准予李滿住遷至婆豬江(今天桓仁渾江)多回坪等處居住。同年二月二十七日建州衛再次遭到蒙古韃靼侵襲,為避禍,李滿住率部眾1000戶離開家鄉,來到婆豬江中游。

李滿住率部眾400餘戶住在兀喇山城南麓甕村一帶(今桓仁縣五女山南麓金銀庫溝)。

當時,五女山有舊時人工修築的防禦城,可以用來使用。山頂可以耕種和居住,山的周圍山體是陡峭的絕壁,只有西面、一線天、甕村三處可以攀登上山,因而五女山是用來抵禦侵略的天然屏障。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女真人的祖先比如勿吉就是住洞穴的,女真人也有“依山作窟”的生活習性。東朝渾江,西靠五女山城,沿山而居。可以狩獵,採集,還可以到渾江捕魚,到岸邊種地。

房屋基本是用石頭砌牆,抹黃泥,木架子,草苫頂,石板鋪炕。李滿住雖然是大酋長,也住這樣的茅草房子。

種地、養馬、繁殖人口,壯大力量,這就是建州女真在酋長的帶領下,其樂融融的生活。

酋長就是頭領,首先要為部族的生存和發展著想。婆豬江中游和甕村一帶與朝鮮相近,為求得發展,李滿住一方面加強和明朝的關係,一方面密切和朝鮮的關係,同時積極團結女真各部,大力發展生產。

生產終於了有了收成。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洪熙元年,(1425)十二月,李滿住等赴京“貢馬及方物”, 洪熙帝特諭禮部:“正旦朝會,遠夷俱集,凡宴賜皆豐厚,毋簡於禮。”

宣德元年,(1426)正月,明廷賜他鈔幣、裘衣,靴襪等物。隨後授為指揮使。三月,明廷再次晉升李住為都指揮僉事。俱襲父職,從此執掌建州事務。

甕村,便是建州衛進入遼寧後的第一衛址。

1433年,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努爾哈赤六世祖)在朝鮮阿木河被楊木答兀勾結兀狄哈人殺害,由其弟弟凡察主管建州左衛事務。建州左衛北受兀狄哈人威脅,南受朝鮮的進逼,處境艱難。李滿住見此情景,想幫助左衛擺脫險境,約左衛來婆豬江與建州衛一起居住。明廷同意,可朝鮮卻認為是“一處聚集,同心作賊,本國邊患,溢滋不絕。”

明廷迫於朝鮮的壓力,又讓不必搬移,左衛仍留在朝鮮鏡城居住。

1433年四月,朝鮮第一次攻打甕村,這讓建州衛遭遇到李氏朝鮮的攻襲,戰爭中李滿住“身披九創”,妻子死於刀下。李滿住逃上了五女山城才免於一死。

戰爭結束後,六月,李滿住就將建州衛址從兀喇山城南麓遷到兀喇山以北的兀彌府(今天桓仁縣古城鎮東古城子村)。

兀彌府是建州衛進入遼寧的第二個衛址。

以後,建州衛又被朝鮮國軍馬襲殺,不得安寧。因此正統三年,(1438)初,李滿住未經明廷的同意,便率部眾遷移到蘇子河上游。六月,李滿住派遣指揮趙歹哈因奏稱:“舊住婆豬江上,……今移灶突山(今天新賓煙筒山)東南蘇子河上。仍與朝廷效力,不敢有違。”朝廷認為,蘇子河水草便利,不近邊城,可令居住。所以朝廷准許李滿住在此定居。

於是有了後來的舊老城----佛阿拉,亦稱建州老營。

正統五年,(1440)建州左衛凡察(猛可帖木兒弟弟)和董山(猛哥帖木兒兒子)也得到明廷的允許遷移到蘇子河上游“同李滿住居住”。

正統七年(1442),明廷將建州左衛一分為二,增設右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毛憐衛聚居在渾江,蘇子河流域,形成一支強大的勢力,為建州女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這----就是李滿住的功績。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李滿住到達蘇子河後,同明朝的關係更加密切。正統七年正月,李滿住派指揮安屯等赴京,朝貢馬及貂皮,明廷賜宴賜彩幣等物,隨即晉升李滿住為都督僉事,仍掌衛事。二月,正統帝又敕諭李滿住,說“爾等祖宗李誠善,爾父釋加奴皆善事朝廷,守禦邊境,安祥祿秩”。

正統八年,(1443)十月,李滿住獲悉兀良哈要侵犯遼東,立刻派人報告朝廷,正統帝命僉都御史王翱等勒兵為備。正統九年(1444)正月,李滿住奏稱,建州衛指揮郎克等率部從朝鮮境內遷回,部眾甚是飢窘,乞加賬恤,明廷令遼東都司撥糧、米給濟。十一月,李滿住遣人入京貢馬及方物,明廷賜給厚賞。以後幾年裡,李滿住不斷地效忠朝廷,自己也從中獲取好處。

景泰元年(1450)四月,李滿住等因“北虜(蒙古)迫脅,率兵擾開原、瀋陽並攻打撫順城”。

六月,遼東提督軍務左都御史王翱奏請,“調官兵分三路先擒剿李滿住、凡察、董山三寨。”但明廷並沒有採取大的軍事行動。

八月,蒙古瓦剌也先與明朝議和後,便派其丞相脫脫不花率兵去搜捕建州等衛都督李滿住、董山等,於是李滿住等畏懼韃靼和明遼東兵馬的襲擊,於景泰二年,(1451)又輾轉回到婆豬江流域,李滿住與建州左衛的董山一起,重新移居兀喇山城南甕村一帶居住,有時也回兀彌府。

重新回到甕村,李滿住主動和朝鮮修好,朝鮮也給官賞物,明廷很不開心。

李滿住為了建州女真的生存安全和發展,在朝廷和朝鮮之間平衡周旋,費盡心思。

四年後(1455)十二月,明廷命其子李古納哈代替父職。任都督同知,主管建州衛事務。

這時,建州左衛董山勢力日益強大,一躍成為建州女真的首領,經常率兵侵襲遼東。

李滿住的日子並不安寧。

成化三年,(1467)四月,董山等接受朝廷招撫,偕李古納哈等赴京朝貢。

八月,董山在廣寧遇害,李古納哈逃回建州。九月,明廷靖虜兵趙輔等率5 萬明兵分道出師,分左、右、中三路大軍進攻建州。建州老營遭遇浩劫,血流成河,橫屍遍野。

同時,明廷要求朝鮮出兵配合明兵征討建州。並許諾“若效力征討有功,則帝必嘉賞”。

朝鮮軍隊於九月二十五日渡過鴨綠江,二十九日進攻居住在婆豬江沿岸的李滿住等諸村。

三十日,破兀彌府,李滿住及兒子李古納哈被殺。

李滿住的人生就此落下帷幕,但他把血灑在遼東,灑在五女山下,留給了桓仁這片土地,他的魂魄和精神永遠不會消失……

五女山,留著滿族先人李滿住的足跡

這次發生在成化年間剿殺建州女真的事件,歷史上被稱作“成化之役”,“成化梨庭”,使建州衛和建州女真遭受毀滅性打擊。之後,李滿住之孫完者禿襲任建州衛指揮僉事,繼續效忠明廷,後為都督。

五女山,你一定要銘記!銘記李滿住這位大功臣大英雄,銘記他為遼東,為桓仁,為後來建州統一做出的歷史貢獻!

也銘記“成化梨庭”這場腥風血雨給建州女真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傷痛!

恰恰因為災難和傷痛,才有建州女真的聚合,才有建州女真的堅強和強大,正是——鳳凰涅盤,浴火重生!

撫摸甕村的老石碾,彷彿看見當年的老石碾在飛轉,輾製出一升升,一斗斗,金燦燦的苞谷;彷彿看見男人們女人們在忙碌著喜悅著;彷彿聽到戰馬的嘶鳴……彷彿聽到嬰兒的啼哭聲……

我們想象不出李滿柱的模樣,但憑他有智有勇的領袖風範,為民族生存漚心瀝血,肝腦塗地的一生追求,就足以名垂千古……足以使得建州女真在一次次殺戮中流血,在一次次流血中奮起……足以讓我們學習和懷念!

後來,隨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住在甕村的女真人全部搬至赫圖阿拉。至此,甕村存在了230年!

自1467年的成化之伇,到努爾哈赤的起兵的1583年,一百的時間,建州女真經歷了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其中也湧現了像王杲,王兀堂等一批建州女真領袖,這使得建州女真沒有被滅絕,是這些民族精英延續著傳承著建州女真的香火和血脈,直到努爾哈赤統一建州,直到後來的皇太極將女真族改為滿州族。

滿州族——滿族,是以建州女真為主體的民族共同體,如今,作為五十六朵民族之花其中的一朵奇葩,豔麗芬芳,可有誰知道,這朵美麗之花,是血染而成!

沒有李滿住,建州女真可能會遭受更大的毀滅,沒有建州女真就沒有滿州族——滿州族,是建州女真九死一生,換來的新生!

五女山,你一定要永遠銘記,銘記這段歷史,她是建州女真的先人們,多少代人用鮮血寫成的!

這歷史寫在藍天上,寫在兀喇山的峭壁上,寫在滔滔不息的江水裡,寫在滿州人的生命裡……

寫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參考文獻1、明實錄

2、王叢安文集

3、 清史稿

4、李朝實錄

筆名:赫舍裡·海棠

實名:赫崇芝

民族: 滿族(赫舍里氏,正白旗)

職業:教師

從小生在遼東山區滿族人家,在莊稼院里長大。看過男人穿靰鞡,看過女人納鞋底。心裡牢記著父親講的那些關於“小罕子”的故事,就想有一天長大後,把這些寫出來給人看。

於是,便開始熱衷於滿族文學創作。

主要作品有《琉璃瓦小鎮》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