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不忘來時路——那些應該被記住的“第一輛”(下)

前文閱讀:冷知識:不忘來時路——那些應該被記住的“第一輛”(上)

時至今日,現代摩托車已經發展得高度成熟。在發動機型式方面,可以分為立式和臥式單缸、V型雙缸、並列雙缸、水平對置雙缸、並列三缸、水平三缸、並列四缸、V型四缸、V型五缸、並列六缸、水平對置六缸等,各種結構應有盡有;排量方面,從代步的50mL到超過2000mL的凱旋“火箭三缸”,細分成數十個不同排量車型;動力性能方面,最猛的川崎H2R峰值功率已經超過223kW,可以跑出超過400km/h的極速;車型方面,跑車、街車、巡航車、旅行車、探險車、越野車、踏板車,各種類型爭奇鬥豔,盡力討好不同需求騎手的歡心;車體材料方面,除了傳統的鐵和橡膠之外,還有更多的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碳纖維等高技術含量材料,運用到車架、發動機、輪輞等零部件上;安全方面,不但配有高性能的盤式制動,而且匹配了防抱死制動系統、牽引力控制系統等電子智能裝置,為旅途安全保駕護航……

可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摩托車濫觴之初,你知道有多原始嗎?它就是一輛簡陋的自行車,直接裝上動力微薄的發動機!

從蹣跚學步,到成熟大氣,摩托車百年曆程中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輛摩托車,第一輛踏板車,第一輛探險車,第一次安裝導流罩,第一次使用防抱死制動系統,第一次安裝電子油門……

回顧諸多的“第一輛”,我們才知道摩托車百年曆史之不易,才明白如今之可貴,才讓我們在探索未來時,更不容易迷失方向!

前文閱讀:

【4第一輛現代超級摩托車

儘管很早就有了速度很快的摩托車,如上個世紀20年代布勞SS100的速度可達161km/h,40年代文森特的“黑影”極速超過200km/h,但是我們都不認為這是現代超級摩托車。因為,現代超級摩托車的基本概念,不但要動力夠強而且要夠輕,不但要速度而且要操控,不但要性能而且要舒適安全。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通常認為,現代超級摩托車的起點是本田CB750。由此而始,川崎、鈴木、雅馬哈等迅速加入,既抱團壯大,又相互競爭,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現代超級摩托車風暴革命。

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之前,日本摩托車的形象完全不是現在樣子,日本主流是小排量的代步摩托車,在大中排量領域對於歐洲、美國沒有多少的威脅力。但是,在60年代末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生這種轉變的標誌就是本田CB750。1969年,本田推出了CB750,搭載了頂置凸輪軸的並列四缸發動機,排量為736mL,最大功率超過50kW,盤式制動,極速超過200km/h,成為當時能從市面上購買到的跑得最快的摩托車!CB750實現了摩托車歷史上的重大革命,淘汰了體型龐大、重量超標、操控遲鈍的重型摩托車,開啟了功率強大、奔馳輕盈、操控靈活的現代摩托車時代。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本田1969年推出的CB750,對川崎來說既是壞消息,又是好消息。壞消息是,眼疾手快的本田搶了風頭,CB750成為高居風雲榜的車型;好消息是,川崎乾脆拆掉他們相對保守的四缸機器而另起爐灶,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不遺餘力地參與競爭。1972年9月, 川崎Z1終於向美國騎手揭開神秘面紗,並於同年12月開始銷售。與CB750相比,Z1不僅排量更大,更重要的是採用了配置了DOHC氣門機構,榨取更加兇悍的高轉速性能,動力輸出顯著高過CB750,實現了超過200km/h的極速。可以收,這是當時日本最大、最快的摩托車,首屈一指的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公路之王”,對摩托車騎手散發難以抵抗的致命誘惑。更讓人怦然動心的是,Z1的銷售價格比來自意大利、英國、美國等國家的車型低廉很多,當時川崎報出的廠商建議零售價僅為1900美元。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5第一輛標配導流罩摩托車

導流罩是如何開始的?其實,早在上個世紀20世紀早期,騎手們就已經知道流線造型的重要性,當時就出現了流線形賽車,直接原因就是導流罩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顯著,能有效降低空氣阻力。不過,早期的導流罩並不普及,是因為性能不穩定,有的還會破壞摩托車的平衡,造成車體的搖擺晃動。隨著摩托車的逐步發展,業界對導流罩的探索不斷加深,經驗進一步積累,終於讓導流罩性能越來越穩定、越來越可靠,為騎手們創造更好的駕駛體驗。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上個世紀70年代,寶馬摩托車產量迅速增長。而且,寶馬摩托車變得更大、更強、更快。其中,有兩款摩托車與導流罩的普及密切相關,這就是R 90 S和R 100 RS。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1973年,寶馬摩托車突破了藩籬。半個世紀來,寶馬摩托車排量都沒有超過750mL,但首次超越自己,推出了全新亮相R 90 S—排量898mL,最大功率約50kW,再加上首款標準頭罩和極富魅力的噴塗,這款摩托車被認為是經典之作。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沿著R 90 S更大、更強、更快的方向,1976年寶馬推出了首款公升級摩托車,這就是,排量980mL、最大功率52kW的R 100 RS。特別值得注意的是,R 100 RS是首款武裝了完整導流罩的量產型摩托車,既能實現較優的空氣動力學性能,又能為騎手提供良好的防風保護,無論運動還是旅行,都為騎手和乘客創造了更好的體驗!據測試,安裝了導流罩的R100RS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需4.6s,極速輕鬆突破200km/h!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就在寶馬推出首款安裝有導流罩的量產型摩托車R 100 RS之後,很多廠家隨即跟上,紛紛設計和安裝導流罩,很快就成為跑車、旅行摩托車的標準配置。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導流罩在量產型摩托車上的全面普及,推動湧現了一批高速摩托車,如鈴木GSX-R1100、雅馬哈FZR1000 EXUP、川崎ZX-10等。如1987年本田推出的CBR1000F Hurricane,安裝了全包式導流罩,流線型的車體看起來動感十足,在運動同時兼具較強的長途旅行能力,不但動力充裕、操控平穩,而且乘騎舒適,具有出色的防風保護能力。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6第一輛安裝電子油門摩托車

在摩托車百年曆史的持續進化過程中,摩托車發展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現代,越來越精密,當前已經進化到智能時代。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電子智能輔助裝置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動力或者速度,而是讓騎手更有效、更準確、更安全地掌控,換句話說是幫助騎手跑得既快速又安全且舒適。藉助電子油門、動力輸出模式、牽引力控制系統、快速換檔系統、發車控制、單輪行駛控制、防翹尾控制、電子巡航等電子智能輔助裝置,襄助騎手更有效地發揮動力,更深入地掌控摩托車,實現更安全的駕駛。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電子油門是重要的電子智能輔助裝置,很多功能都要依託電子油門來實現。電子油門是在傳統化油器、電子燃油噴射系統基礎上的更進一步,油門和扼流閥體之間不再是“油門—鋼絲繩—扼流閥體”的路徑,而是改為“油門—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扼流閥體”。這樣,當騎手擰動油門把手時,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綜合了油門擰開的角度以及發動機轉速、檔位、空氣流量、溫度等信息,瞬間計算出結果,然後提供最佳的燃油供應量。由於電子油門中決定向發動機供油的參數更多,因此供油量更準確,騎手可以獲得更理想的油門響應。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雅馬哈是這方面的先鋒,早在2006年的YZF-R6就標配了YmL-T。為了強化電子油門的響應,雅馬哈大幅度升級了發動機電控單元,計算能力是2005年版本的5倍,實現了爽快的動力響應。同時,輕巧堅固的鈦合金氣門,支持排量599mL並列四缸在高轉速區域輕盈運行,轉速紅線高達17500r/min,最大功率高達98kW(14500r/min),換算成每升162kW,達到了當時MotoGP賽車的水平!再加上只有180kg出頭的重量,這款標配了電子油門的中量級跑車起步加速跑完400米只需10.6s,終點速度達到215km/h,確實是攻擊力、殺傷力十足的戰鬥機器!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7第一輛使用ABS摩托車

對應於動力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制動系統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騎手們都希望獲得更強的制動力,能夠在初現緊急情況時,可以在更少的時間、更短的距離內拉住飛馳的摩托車。但是,過猛的制動力,會導致車輪被鎖死,容易造成車輪滑動、車體不穩而摔車。因此,防抱死制動系統(ABS)應運而生,能夠有效防止車輪被鎖死,既能保障提供最大制動力,同時又避免車輪鎖死而導致摔車危險。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1988年,寶馬推出了K100,高調宣稱實現了“技術革命”和“主動安全中最有意義的突破”,成為第一個在量產型摩托車上標配防抱死制動系統的摩托車廠家。當時,摩托車防抱死制動系統與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存在很大區別:在汽車上,防抱死制動系統配置了具有循環管理功能的液壓閥,目的是調和制動壓力,以緩和ABS工作時駕駛員不想要的反饋。但是,以當時的閥門技術而言,ABS工作時仍然會產生強烈的壓力脈衝,對駕駛員造成明顯干擾。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穩定性比汽車差的摩托車上,更加不能被接受。很明智,寶馬聯合FAG Kugelfischer研發了新的柱塞結構,將其運用於摩托車防抱死制動系統。當騎手操作制動系統時,這個結構能夠有效阻隔脈衝對騎手的影響。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這套安裝在K100的防抱死制動系統,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還顯得比較粗陋,重量高達11.1kg,但是仍然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1989年70%購買K100的騎手都要求訂購ABS版本。到1995年底,約有60000輛裝備了第一代ABS的寶馬摩托車交付給騎手。更具重大意義的是,這臺K100作為濫觴之作,推動了防抱死制動系統在摩托車上的運用,並且持續進化,發展得越來越精密、越來越可靠,大大提高了制動安全係數,為駕駛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冷知识:不忘来时路——那些应该被记住的“第一辆”(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