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到的还款刚打进微信,就被司法冻结?父子俩为拖延执行撒谎,双双被拘

筹到的还款刚打进微信,就被司法冻结?

父子俩为拖延执行撒谎,双双被拘

通讯员 海薇

“我错了,我不该心存侥幸,我再也不敢骗你们了……我一定积极还钱!”被执行人带上手铐时懊悔地说道。这一幕发生在海宁市法院近日受理的一起追偿权纠纷执行案中,被执行人张某甲、张某乙父子因故意隐瞒事实,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付款义务,被处以司法拘留15日。

今年6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原告海宁某有限公司与被告周某、张某甲、项某、张某乙在追偿权纠纷案件中,达成调解协议,四名被告应当于今年7月25日前支付原告代偿款6万余元和相应利息。但协议生效后,四名被告均未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为此,原告于8月23日向海宁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受理后依法向四名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督促其履行义务。执行过程中,经执行法官多次电话沟通,双方达成口头和解协议,约定被执行人于10月10日前支付5000元,余款自11月开始每月月底前支付2500元,直至付清。

10月8日,执行法官电话联系被执行人张某乙,询问筹款情况,张某乙表示已经筹集得差不多了,故执行法官联系双方当事人约定于10月10日下午2点在法院书面签订上述口头和解协议。

10月10日下午2点半,被执行人未到法院,执行法官电话询问被执行人,张某乙表示在路上了,下午3点半前能到。但直至下午4点,被执行人仍未出现。当执行法官再次电话联系时,张某乙理直气壮地质问法官是不是冻结了被执行人张某甲(张某乙的父亲)的微信存款,声称他们筹到的5000元,刚打进去就被冻结了,他们询问客服,得到的答复是钱被司法冻结,但是案号、冻结法院未能被告知。

面对质问,执行法官立即展开调查,查明被执行人张某甲未有新的案件立案受理;海宁市法院亦未在当日冻结张某甲的微信存款;因被执行人张某甲在嘉兴市中院亦有尚未执结的案件,执行法官又立即联系了嘉兴市中院的法官,询问得知未冻结其微信存款。之后执行法官又查明,张某甲的微信账户没有存款。

通过核查,执行法官一步一步戳穿了被执行人张某乙的谎言。当再次询问张某乙时,他终于承认是在撒谎欺骗执行法官,以拖延案件的执行。2019年10月23日,海宁市法院以拒不执行,依法对被执行人张某甲、张某乙司法拘留15日。拘留当天,被执行人张某甲、张某乙支付了5000元。

法官说法:

积极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被执行人或其他人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者妨害执行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