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談判進入最後關鍵階段,15國都在等著印度做決定?

第35屆東盟峰會及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3日在曼谷開幕。在以“為可持續發展推動夥伴關係”為主題的系列議程中,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是重頭戲。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加,貿易保護主義威脅不斷,讓世界對一個涵蓋全球近半數人口和1/3經濟總量的自貿協定充滿期待。

但有消息稱,15國還在等著印度作出最後決定。在東盟和中國等地區夥伴聚焦經濟合作之際,美國據稱將要求東盟10國一起就南海問題向中國提抗議。今年,美國降低參會代表團的級別,被批評是對亞洲的“怠慢”。菲律賓總統發言人帕內羅3日質疑說,真不知道美國想在這裡得到什麼。

東盟-中國:東盟夥伴關係中最具活力的關係

“與所有人為友,不與人為敵”,泰國《曼谷郵報》3日報道稱,在當天的開幕式上,東盟輪值主席國泰國總理巴育在致辭中承諾,東盟將繼續秉承這一做法。他說,當前,東盟和世界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包括全球經濟放緩、以貿易摩擦等形式表現出來的全球和地區地緣政治競爭、多邊主義受到挑戰、跨國犯罪、氣候變化等。因此,密切的夥伴關係和友誼對於本地區能夠應對和克服這些挑戰至關重要。

在東盟的地區夥伴中,首先登場的是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在發言中表示,中國和東盟建立對話關係以來,給雙方和地區都帶來福祉。中國始終支持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中心地位。習近平主席提出要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會議當天宣佈,制定《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21-2025)》。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東盟10國和中國3日還就“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對接合作達成共識。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評論說,中國海外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多集中在東盟各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過去5年中國幫不少國家實現了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願望,為加快工業化速度打下基礎。

雖然這次峰會聚焦經濟合作,但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表態也受到關注。英國路透社稱,李克強3日表示,“南海行為準則”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升級版。去年中方提出爭取三年達成“準則”的願景。各方已經提前完成第一輪審讀,啟動第二輪審讀。希望各方遵循“宣言”各項原則,按照共同商定的時間表積極推進磋商,相向而行,維護好南海和平穩定。該報道說,這表明中國已經準備好與東盟國家合作,共同維護南海的長期和平和穩定。

與會的東盟國家領導人3日將東盟-中國關係稱作是“東盟夥伴關係中最具活力的一組關係”,並表示願推進“準則”磋商進程,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地區發展繁榮。《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報道說,在之前的會議中,菲總統杜特爾特敦促東盟各國領導人在南海問題上“自我剋制”,並稱菲律賓將恪守承諾,快速通過“準則”。

15國都在等著印度?

4日舉行的RCEP第三次領導人會議,被認為是此次系列會議的重頭戲。日本共同社稱,出於對美國政府推行“美國優先”、保護主義政策的警惕,促成RCEP的熱情自去年迅速高漲。如果包括16個國家,涵蓋約35億人口的世界最大自貿區談妥,那麼將成為對保護主義強有力的牽制力量。

《聯合早報》報道說,RCEP談判現在進入最後關鍵階段。不過據瞭解,各國代表就最棘手的市場準入問題至今未達成具體共識。菲律賓貿工部部長洛佩茲2日告訴媒體,“還有一個大國拿不定主意”。《日經亞洲評論》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話說,這個大國是指印度。一名韓國政府消息人士說,印度正在讓其潛在的15個合作伙伴等待。

路透社稱,印度擔心一旦達成協定,中國商品會衝擊印度市場。3日在與東盟領導人會晤時,印度總理莫迪甚至沒有提到RCEP,只回顧了印度和東盟現有的貿易協議。一名瞭解內情的人士稱,印度上週提出難以滿足的新要求。東盟國家希望4日至少可以宣佈達成臨時協議。一些國家提出在沒有印度參加的情況下,推進RCEP的可能性。但泰國商務部長朱林3日告訴路透社,印度並沒有被排除在外,RCEP磋商一切順利。

《印度時報》稱,雖然被他國指責拖了後腿,但莫迪表示,印度以清晰的態度提出合理建議,並真誠參與談判。他在接受泰國媒體採訪時說,印度尋求商品、服務、投資等各方面的平衡。《聯合早報》稱,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外界猜測談判受挫之時發出正面信號。他2日說,RCEP磋商進程取得顯著進展。

泰國政府發言人娜叻蒙3日告訴媒體,各國部長討論尚未解決的問題一直到晚上,但還沒有結論。協定可能會在明年2月簽署。法新社獲得的一份協定草案說,大部分市場準入問題已經達成共識,還有一些沒有解決的雙邊問題將在2020年2月前解決。草案強調,所有成員國都致力於明年在越南簽署RCEP。

韓國KBS電視臺稱,菲總統杜特爾特已經發表聲明,對貿易保護主義表示憂慮,強調東盟應該儘快簽署RCEP。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日也表示,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早日完成RCEP談判,為東亞經濟一體化奠定基礎。

美國不是那麼重要的一方

東盟與美國的會晤將在4日舉行。共同社獨家報道稱,有東盟外交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打算呼籲東盟各成員國對中國就南海問題提出抗議。據稱,美國製作了用於會議討論的資料,在其中呼籲“航行自由”,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重要性。

今年美國率團出席的是商務部長羅斯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奧布萊恩。法新社稱,華盛頓降低了代表團級別。去年,率團參加新加坡東盟峰會的是美國副總統彭斯,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出席了在菲律賓舉行的峰會。報道說,這被一些人解讀為對東盟的怠慢。共同社稱,東盟各國中有意見批評其“輕視亞洲”,是否會響應呼籲是未知數。《韓國日報》評論說,美國派出低級別代表和中國總理出席,形成鮮明對比。泰國前外長素帕蒙空對路透社說,“這顯示美國在我們這個地區不是那麼重要的一方”。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美國還準備在會議舉辦一個印度-太平洋地區商業論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在接受《曼谷郵報》採訪時說,美國的“印太戰略”對東盟國家來說是嚴峻的挑戰,可能讓東盟失去解決區域安全問題的重要角色。這一倡議還違反東盟基本原則,包括不結盟。《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稱,杜特爾特在2日的東盟領導人會上呼籲各國,不要或不要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他說這是菲律賓前領導人犯過的“戰略錯誤”。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2日在出席東盟商業和投資峰會時,批評某些西方國家實施的貿易保護政策,呼籲各方支持維護多邊貿易體系。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報道稱,這位94歲的老資格政治家呼籲,東盟應該用“同一個聲音”說話,在世界舞臺上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以確保在貿易保護主義時代得到公平對待。他說:“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倘若其他國家對我們不仁,我們就得對他們不義。”

東盟國家對出口依賴程度高,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到不小影響。有預計說,東盟國家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減緩至5年來最低。東盟有可能於4日晚發表峰會聲明。路透社報道稱,他們提前獲悉的聲明說,與會領導人“對貿易緊張局勢升級、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思潮的發展感到深深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