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祕”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在天文觀察方面,我國古代先民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這一點不僅多見於史料文獻,而且在考古發現中,專家們也找到了很多有力的證據。比如在西漢汝陰侯墓,曾出土了兩件“不知名”漆器,專家們經過三十年的研究,發現它竟然是一種先進的天文觀察儀,究竟是多麼神秘的儀器呢?下面小編就來給你從頭揭秘。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西漢汝陰侯墓,位於安徽阜陽機場附近,原先該處有著20多米高的封土,1957年,因工地施工導致封土被破壞,經過考古專家們的勘測,發現該墓葬已經被盜,不過因為當時不具備發掘條件,所以就暫時封存保護起來。直到1977年時,阜陽市文物部門,才決定對該處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正如專家們所料,古墓雖然早已被盜,但由於盜墓賊的不專業,故此,仍出土了大量的隨葬品,如陶俑,銅鏡和青銅兵器等,並根據出土的竹簡文字記載,確定墓主人為西漢汝陰侯,即西漢八大功臣之一夏侯嬰的兒子夏侯灶。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最讓專家們感到疑惑的,卻是兩件木漆器。

木漆器堆放在墓室西側,專家們發現它時早已腐爛得難以辨析,不過木漆器表面的漆皮,卻還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還繪有金色的線條圖案。後來,專家們費了好大一番力氣,才將這兩件腐爛的木漆器,原模原樣地取了來出來,並在第一時間送到博物館中,隨後對這兩件木漆器的研究工作也開始了。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專家經過仔細觀察,初步判斷其中一個為長條形,測量為68釐米長,6.2釐米寬,中間帶有鉸鏈,似乎還可以摺疊打開。另外一件為圓盤形,測量直徑為23釐米,表面還有細小的孔洞。一時間,專家們都納悶了,平常出土的木漆器,不是盒子就碗,不是耳杯就是豆器,但對於眼前這兩件奇形怪狀的木漆器,專家們也不知道是何物,更不知道它們是用來做什麼的。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西漢汝陰侯墓的發掘,也已經過去了30多年,但考古專家們卻還是無法破解那兩件木器漆的秘密。直到千禧年之後,有一次國家天文臺的專家,組織活動到阜陽博物館參觀,然後就無意中看到那兩件木漆器,當時,這兩件木漆器,就放在展廳的一個角落中,並註明“不知名木漆器”。

天文學家一看,很快就提起了興趣,經過一番研究討論之後,推測它們可能是一種天文儀器,雖然當時還不具備研究條件,不過天文學家拍了幾張照片,他回到研究所裡後,首先結合古代的天文史料,然後經過仔細研究。最終確定它們是圭表和赤道觀測儀。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圭表是古代一種測量日影長度,確定兩分兩至(春分和秋分,夏至和東至)的器具,在指導農業生產和確定節氣方面,都具有極大的作用。正如,《周禮》中記載,“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其中的“土圭”就是圭表,而且汝陰侯墓出土的這件圭表,還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圭表實物,對研究古代的天文科技,也是一件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

相對於圭表來說,另一件赤道觀測儀就更厲害了,天文學家將其稱之為“二十八宿星盤”。商周時期,古代先民們在觀察星空時,將日月和五星的運行,劃分成了二十八個星區,並廣泛應用於天文,曆法和占星等領域,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帶來極大的影響。而汝陰侯墓出土的赤道觀測儀,就是用來觀測二十八宿星的。比如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天文訓》中就有闡釋過。

西漢汝陰侯墓出土“神秘”漆器,30多年後,專家才破解它們的名字

總而言之,在天文學家和考古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之下,終於揭開了“不知名木漆器”的神秘面紗,這兩件文物,還為我們展示了古代先民們高超的科學技術。與此同時,文物作為歷史最好的證據,也向世界發出了自己“強大”的聲音,中華民族的偉大古已有之,如今的強盛更是對歷史的一種傳承。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