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真的抢了多尔衮的汗位吗?

用户4474645431


传位之谜
努尔哈赤死后,选谁做接班人成了当务之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兄弟。照道理讲,在这些人中皇太极是所有候选人最不可能继承汗位。因为皇太极的母亲来自努尔哈赤的敌对部落,皇太极的叔叔又始终在和努尔哈赤对着干,两个部落针锋相对。努尔哈赤留下遗言是让多尔衮继位,那么皇太极是怎样在这样的劣势中杀出一条称王之路的呢?
最开始的时候,努尔哈赤曾经想让次子代善做自己的接班人。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真正把皇太极送上汗位的其实是大贝勒代善的两个儿子。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拥立谁都不能拥立多尔衮。如果没有多尔衮的妈妈和代善传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绯闻”,代善早已经是大汗了。对多尔衮,那是一个恨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探索视野


看过《孝庄秘史》的朋友们都了解一个细节,那就是努尔哈赤本来想把汗位传给多尔衮,但是却突然去世了,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率领几个贝勒来到宫中,逼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殉葬,继而成为大汗,夺走了属于多尔衮的汗位。


虽然是电视剧,但是在史书中的记载中努尔哈赤也的确有这方面的倾向,注意,也仅仅是倾向而已,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确定要立多尔衮为太子。

皇太极的皇位是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换来的,并不是抢夺的谁的,在清朝初期就是如此,皇位要靠斗争才能得来,而且从史书记载中也可以分析的出来,努尔哈赤并没有完全确定让谁来继承汗位。

1、汗位是靠实力和推举,并非继承

我们都知道,努尔哈赤生前是没有当过皇帝的,他到死都是大汗,清朝第一个皇帝准确的来说是皇太极,因为是从皇太极才开始称帝的,努尔哈赤是称汗,虽然说大汗和皇帝在意义和地位上差不多,但在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古代少数民族崇尚武力,所以汗位一般都是靠实力和推举,为什么说是靠实力和推举呢,首先你要有称汗的实力,然后才能走这个推举的流程,成为真正的大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汗位继承过程。

努尔哈赤虽然立过褚英作为汗位继承人,但是也必须走推举这个流程,不过后来努尔哈赤又把他废了。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并没有遗命要让哪个皇子做大汗。

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才15岁,而皇太极已经35岁了,在帝国的建立过程中也屡建奇功,而多尔衮仅仅是靠努尔哈赤的偏爱获得了较多的军事力量而已。谁的实力强,谁即位帝国会比较稳定,努尔哈赤还是心中有数的。


2、努尔哈赤对皇太极的偏爱一点都比多尔衮少

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是因为其母亲阿巴亥才受到偏爱的,也因此获得了比较大的军事力量,这源于阿巴亥会哄努尔哈赤开心,再就是年轻,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才12岁,而努尔哈赤已经43岁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巴亥又年轻又漂亮,非常得努尔哈赤的欢心,因此对于阿巴亥兄弟的封赏也较多,因此成为除了四大贝勒之外最强的军事力量。

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也非常得努尔哈赤的喜欢,因为她非常聪明,只侍奉努尔哈赤而不干预朝政,而皇太极也非常争气,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而且非常热爱学习,绝对是好学生,努尔哈赤的诸将中只有皇太极认字,而在努尔哈赤开疆辟土中,皇太极也出了非常多的计谋,让后金迅速壮大,正因为如此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史书记载中,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并没有矛盾,因此努尔哈赤在考虑汗位继承人时,即使第一考虑的不是皇太极,也不会是多尔衮。

3、内部拥戴皇太极的占大多数

努尔哈赤死时,并没有绝对实力的人出现,所以这个时候实力的重要性就开始显现,皇太极迅速与其他各势力达成共识,做好了利益分配,因此得到了巨大多数贵族的认可和支持。

《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上辞再三,久之乃许。

有代善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势力,谁最可能当大汗那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皇太极当大汗那是实力和能力的体现,说是从多尔衮手中抢的非常得牵强,任何一个正常皇帝不会立幼而不立长,而且这个皇太极还很贤明。


一炊之梦


其实像皇太极这个名字还带了一点搞怪的趣味性。皇太极似乎又不叫皇太极,“皇太极”在满文的意思当中,“皇”代表洪,“太极”是借来的意思。所以真实皇太极应该叫“洪台吉”。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吸引大家,所以当时翻译的人故意把他的名字翻译成了皇太极。叫着叫着也就顺口了,突然改过来还真不适应呢!这些怎么占且不提!

人人都说,皇太极其实并没有列为努尔哈赤的即为人选,要知道代善还有褚英这两位的资格可要比皇太极高很多,我吃这两位兄弟运气不太好,一个被杀,一个被努尔哈氏所厌恶。还有一堆能文能武的兄弟,怎么就轮到皇太极当这个统治者呢?人们更决定相信的是皇太极篡位,努尔哈赤本来决定的继承人是多尔衮。但实际不然,当时的战功和年龄都轮不到多尔衮,并且努尔哈赤死后,当时权利都在四大贝勒的手里,所谓的皇帝,其实都要听这四大贝勒的。皇太极正是这四大贝勒推举上去的,权力都还在这四大贝勒的手里,那个时候还不是大清,仍然是后金王朝,都是要大家一起商议的。所以不存在皇太极篡位说。皇太极登基之后,慢慢的把实权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巩固了统治才改名号为大清,把自己的族名改为满族。这就是皇太极当上皇位的过程。你了解了吗?





大山影视汇


多尔衮是清初最关键的人物,力主入关,并在占领北京以后马上迁都于此,在清统治阶层考虑是否南下或者掠夺一番退回关外时,多尔衮再次力排众议,指挥清军西杀张献忠,南破南明奠定了清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如果没有多尔衮,清朝可能永远只能是一方割据势力,而皇太极也不差,完善清朝制度加强集权,为清朝快速入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就是这两个清朝的风云人物加亲兄弟,却被很多人认为是皇太极抢了多尔衮的汗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皇太极抢多尔衮汗位这个说法流传已久,说到底与一部神剧脱不了关系,即“孝庄秘史”,这部电视剧精彩程度不亚于“雍正王朝”,都是演技派不像今天的偶像剧一般没有技术含量,从全剧来看,导演也是特别了解清初那段历史的,但毕竟电视剧只能是电视剧,不会按照史料记载一步步还原的,为了突出剧情精彩,有些事情走向就添加了一些野史记载或者自己的凭空想象,真真假假的历史精彩绝伦,其中就有努尔哈赤临终前遗命多尔衮继大汗位,最终被势大的皇太极所抢,让看过的人回味无穷,深以为然,其实不然,真实的历史并不是这样的。

多尔衮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即1612年,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即1626年,当时多尔衮才15岁,而且更要命的是,多尔衮并没有战功,要知道这不是平世,任何朝代开国初期都是以武立足,没有赫赫战功根本难以服众,更何况要继承汗位。

努尔哈赤虽然并不是猝死,但是临终前并没有确立继承人,示意采取之前的四大贝勒当政制度,根据当时资料参考,之所以这样一是鉴于之前立继承人的屡屡失败,长子褚英甚至被处死,让努尔哈赤心灰意冷,二是努尔哈赤应该坚信这种制度模式可以选出最合适的接班人,结果果不其然,不久皇太极被拥立为新的大汗,在位十几年颇有作为,为清军入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多尔衮于天命十一年受封贝勒,但并非实权贝勒,更多是因为子凭母贵,因为多尔衮之母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第四任大福晋,深受宠爱,所以多尔衮才可以无战功而受封贝勒,翻看努尔哈赤在位的天命年间,多尔衮没有战功不说,很多国家大事议政时并没有多尔衮参与,多尔衮真正崭露头角是在皇太极时期,真正大放光彩也是在皇太极时期。

还有一些人认为少数民族是“幼子守灶”继承法则,即使努尔哈赤没有确定继承人,幼子多尔衮也是继承人选,但是这个漏洞太大,所谓的“幼子守灶”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诸多少数民族的继承法则,并非包括后金,后金初期的继承人法则很乱,虽然族内有着“幼子守灶”传统,但是汗位继承并非如此,努尔哈赤受过一定程度上的汉文化熏陶,还是更倾向于汉族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如刚开始明确以长子褚英为继承人,褚英被废后默认次子代善为继承人,但是代善还没有确定下来就因为触犯努尔哈赤而被冷落,后来就是各凭本事了,清王朝之后继承法则也是选择了不分长幼,只看能力大小与否,而且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多尔衮排行14,并非最小的儿子,这个说法也不可信。

从各个角度来看,多尔衮并非是努尔哈赤指定或默认的继承人,只不过后来成为摄政王大权在握,一封再封,成为皇父摄政王,封无可封,一生精彩才有野史认为皇太极抢了多尔衮汗位,加之近年来清宫剧的盛行,其中的佼佼者“孝庄秘史”电视剧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大家才造成这种现象的,电视剧虽然精彩,但只是电视剧,并非是了解真正历史的途径,了解历史还是应多看史书,切勿以电视剧而了解泱泱华夏五千年波澜起伏的真实历史

当然抛开历史真实因素,孝庄秘史还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国产电视剧。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成武畅通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是受推举为大汗的,没有抢多尔衮的皇位。皇太极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制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在盛京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皇太极猝死。关于皇太极、孝庄、多尔衮之间的爱恨情仇是后人杜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