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孙膑是如何将兵法运用到极致

《资治通鉴》第二十 | 来看看孙膑是如何将兵法运用到极致

这一篇,来讲一讲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他就是孙膑。

孙膑,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一开始,孙膑和庞涓一起同窗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学成之后,去到了魏国当了将军。虽然庞涓已经当上了将军,但是他内心还是很不安的。因为庞涓认为孙膑比他更加厉害,自己能力不如孙膑,担心有一天,孙膑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于是庞涓便设下圈套,召集孙膑来魏国相见。有一天,庞涓便捏造了一个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膑,指的是双脚的髌骨。孙膑,原名孙伯灵,因受过膑刑,所以后世都称之为孙膑。庞涓这么做,是为了废掉孙膑,让他没有办法建功立业,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一、孙膑设法巧救赵国

有一天,齐国派来了一个使者到魏国,孙膑便设法以一个罪犯的身份跟使者见面。在见面的过程中,齐国的使者被孙膑说服,便偷偷地将他接往齐国。田忌看重孙膑的才华,把他当做尊客对待,还把他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与孙膑讨论兵法,也被孙膑的才华所折服,拜了孙膑为师。

这个时候,即公元前三五三年,魏惠王出兵讨伐赵国,围住了邯郸。楚王派了使者到齐国,希望齐威王能够出兵相救。而齐威王也答应了,准备让孙膑为大将军,打击魏国,救赵国。孙膑说自己是一个罪犯的身份,不能够当将军。最后,齐威王便任命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坐在车上谋划对策。

田忌准备带兵前往,但这个时候孙膑阻止了。孙膑说:“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孙膑的意思是说,要想解决纠纷,不能够用拳头。要想平息争斗的局面,不能够用兵器。而是要抓住对方的要害之处,攻击对方虚弱的地方,这样的话,局面会出现变化,危机自然就能够平息。批,用手攻击;亢,喉咙,指要害之处;捣,攻击;虚,虚弱的地方。

孙膑进一步解释说:“今天魏国出兵讨伐赵国,那么魏国的精锐部队,一定都在外面,而国内仅存的,必定是老弱病残。”这就是魏国的虚弱之处。只要对魏国的虚弱之处进行攻击,那么就可以解决目前的僵局,化被动为主动。接着,再占据魏国的交通要道,攻击魏国的后方。

孙膑的这一个计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所以,在孙膑的谋划下,田忌带兵攻击了魏国的国都。魏国急忙还师回国,在桂陵与齐国的军队发生交战,打败了魏国。

孙膑的这个计谋,是非常妙的。《三略》当中讲过:“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就是说,要明辨整个战争的形势,判断出哪里是进攻点,哪里是防守点,这是非常微妙的。而一旦能够判断出进攻点、防守点、敌人的长处与短处,就能够对敌人进行精准的打击。

从常人的理解来说,要想就赵国,那么必定会出兵去赵国,帮助赵国打败魏国。这是最基本的做法。但是孙子则从奇的角度来看待。他没有从增加双方的紧张局势入手,而是去攻击魏国的国都。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后院起火,魏国自然会慌了手脚。后面遇到魏国的军队,也能够顺利打赢。

这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是对魏国的判断很准确,一方面是对局势的掌握很清晰。所以,凡事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这也是阴阳的角度。阳极必阴,阴极必阳。这就是古代战略家最根源的思考方式。

二、孙膑妙用兵法救韩国

公元前三四一年。

魏国庞涓率兵征伐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召集大臣进行谋划出兵救韩国的策略。齐国的国相邹忌是主张不救韩国,任凭韩国和魏国厮杀。而田忌的看法是,如果不救韩国,韩国势必会被魏国吞并,那么魏国的势力将大增,进而影响到整个七雄互相制衡格局。

一个国家,只有快速地、更多地吞并其他的国家,才能够快速成长起来,最终才能够登上天子之位。所以,这个时候各个诸侯都在忙着兼并其他的诸侯国。而田忌便是担心魏国的兼并之路太过顺畅了,会制衡到齐国的地位。

孙膑这个时候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他认为目前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现在还很旺盛。如果现在去救,相当于齐国的军队去替魏国打仗,伤亡的都是齐国的军队,并不值得。孙膑根据这个形势,也做了另外的判断。他认为齐国先不要出兵,魏国这一次是决心要吞并韩国,韩国并没有多少胜算。而韩国一旦支撑不住了,一定会继续来向齐国求救。

等到韩国再次求救的时候,齐国才出兵。这个时候出兵,即可以加深韩国和齐国的关系,而且又能够趁着魏国军队疲倦而一举攻之,这样就可以名利双收。

后来的局势发展,果然如同孙膑所说的。齐威王表面上答应出兵相救,但其实是安兵不动。等到齐国、韩国之间进行了五次战争,即将引来最后的决战时刻,齐威王出手了,任命田忌、田婴、田盼为大将,孙子为军师,直接进攻魏国国都。

这一次,进攻的目标还是跟围魏救赵一样,没有直接进入战场,反而是进攻了魏国空虚的国都,再次上演一次围魏救赵。

庞涓再次无计可施,在双重的压力下,选择回国抵御齐国的进击。庞涓两次受到孙膑的威胁,心里一定是苦不堪言。而在回途的路上,孙膑再次设计让齐国军队一路上逐渐减少做饭用的灶器,从而让庞涓认为齐国的军队出现了大量逃兵,放松了警惕。

在庞涓放松了警惕,只带领一小队轻兵前进的时候,孙膑设置了埋伏,一举歼灭了庞涓的小部队,而庞涓知道大势已去,也自刎了。至此,争争斗斗的同窗二人,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结局。庞涓当初设计断了孙膑的双脚,今天孙膑设计要了庞涓的命。

而孙膑在这两场战争中,对局势洞若观火,对人心的深刻把握,对兵法的巧妙运用,实在是非常精彩。不仅化解了韩国、赵国的紧张局势,大力打击了魏国,也为齐国今后的统一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而孙膑的围魏救赵计谋,也经常被用在商业上、组织内部的斗争当中,其基础是阴阳虚强的道理。避其强,击其虚,这是计谋设计的根本原则。

-----------

点击【关注】并进入主页

了解《资治通鉴》的故事,学习古代帝王的治国理政思路,学习为人处世原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