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走過黃金時代,2012邁入白銀時代,薪資大調迎青銅時代?

萬科:走過黃金時代,2012邁入白銀時代,薪資大調迎青銅時代?

把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完整的貫穿下來,形成一個系統來講,並非源自於萬科。而這個三個詞彙曾經名噪一時,他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當然了,後面也有一部《黑鐵時代》。

只是前面三部太深入人心了,2018年9月27日,《黃金時代》入選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黃金時代》在90年代來說,寫作手法比較大膽,所以造成多個出版社不敢出版,華夏出版社的老編輯趙潔平趁總編出差之際來了個先斬後奏,1994年才得以問世。

而對於那個時代過來的人來說,對於這三個時代太熟悉了,但多數人並未知道作家王小波為啥給他的小說起了這樣的名字。

《黃金時代》描寫的是其上山下鄉背景屬於當時的知青生活;《白銀時代》描述的是對未來時代(21世紀,其實就是當今時段)的揣測;《青銅時代》描述的是對三段唐朝故事的解構。

可惜英年早逝並未看到作家本人的解釋,我暗自揣測一下的話,《黃金時代》描述的是當下;《白銀時代》寫的是未來;《青銅時代》解構的是過去。

所以,三個時代在作家眼裡還是具有哲學思考的,無論處於什麼時代,當下的時代,就是最好的時代,活在當下才是最為深刻的,所以是“黃金時代”;對於未來都有憧憬,但人生還是一步一步走的,未來並不見得一定美好,所以是“白銀時代”;對於過去,陳舊的記憶,鏽跡斑斑,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了古老的青銅器,所以,“青銅時代”。

三個時代,三個哲學終極思考。

萬科:走過黃金時代,2012邁入白銀時代,薪資大調迎青銅時代?

而黃金時代(當下)、白銀時代(未來)、青銅時代(過去),這三個專有名詞,逐步從王小波的小說中走出,被大眾所引用,很顯然大眾所引用的跟王小波所要詮釋的完全兩個概念。

比如萬科說的黃金時代,就是房地產最賺錢的時代,最容易賺錢的時代;白銀時代就是僅次於黃金時代的地產行業;青銅時代,就是相對前兩者每況愈下的境況了。

世人眼中的三個時代,明顯俗氣的很,俗不可耐,直接就是黃金、白銀、青銅來描述一個時代了,倘若一個憤青過來,肯定要囉嗦兩句了,多麼好的詞彙,被用成這麼俗,俗不可耐,不過商人賺錢,本來就很俗嘛!

在2012年提出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之後,2018年,萬科又在其秋季例會里喊著“活下去”!這是萬科自稱有危機感驅動的公司,而不是有危機的公司對內涵的詳細解讀。

而最近消息,萬科新一輪職稱構架調整,部分高級經理底薪降低超過40%,詳情是把固定底薪調進績效考核裡面了。知情人士稱,“萬科這次職級調整從去年年底就啟動了”。

啥意思呢,朋友們?

也就是說,在2018年我們眾所周知的萬科例會高喊“活下去”之後,基本就著手幹這個事情了,只是外界媒體不知道,最近我們才知道而已。

所以,按照萬科給我們的宣稱,2012年之前是黃金時代,2012年之後步入白銀時代,並且對於白銀時代的認識從來沒有改變過。

2018年,突然喊出“活下去”是不是已經步入青銅時代了呢?萬科沒有說,但很明顯,萬科企業已經從自身開始要求提前進入青銅時代的準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萬科:走過黃金時代,2012邁入白銀時代,薪資大調迎青銅時代?

當然了,對於白銀時代這個說法,有位大佬是很不屑的,那就是融創中國的孫宏斌,2017年底,他的一段演講是這麼說的:

萬科提出房地產是白銀時代,我說這太扯了。為什麼呢?當時我說我要做利潤100億的時候,他們都說我瘋了,現在隨便一個公司的利潤都超過100億了,今年融創的利潤三四百億。所以你說這是白銀時代,這不扯嘛。

我說這是鑽石時代,誰的鑽石時代呢?大公司的鑽石時代,因為大公司在不斷地合併小公司的市場份額。小公司都沒了,這個時代就結束了。

孫總的話,我們老百姓呢,就當聽聽,有時候他說話腔調跟羅永浩還是有得一拼的,2017年底正是孫宏斌接手樂視網的時候,放出狂言,如同羅永浩當年要幹掉所有大家所熟知的手機品牌一樣,結果羅永浩已經負債累累。

孫宏斌也經常放出驚世駭俗的狂言,我們有的時候聽聽,別太認真。當然了,現在看孫總還是躊躇滿志的,他的銷售額的確超過了萬科。

縱然是孫宏斌這樣說法,跟萬科提出的白銀時代也並行不悖。孫宏斌只是說他融創中國如何如何,而萬科卻說的整個房地產市場,以及房價市場是兩碼事。

萬科:走過黃金時代,2012邁入白銀時代,薪資大調迎青銅時代?

而當前整個房地產市場,基本上大致可以分成兩派:

一類是,萬科為代表的白銀時代,以控制風險為主、收縮戰線,正是這種策略,讓萬科丟掉了內地房產老大的位置。比如,萬達,再比如前陣子傳出的SOHO中國,潘石屹也在逐步出售手中的商業地產,並且已經多年收縮市場。

還有我們眾所周知的李嘉誠家族,從2015年之後,已經出售內地房產近千億,他們對市場觀點是,保持敬畏心理,不衝動。

這種老辣風格更像巴菲特,美股目前雖然創歷史新高,巴菲特手中現金卻越來越多,並且耐心十足。

一類是,逆勢激進進取

以融創中國代表,最為典型,恆大、碧桂園,他們已經成了前三甲,尤其是融創在2018年接手萬達項目,體量再次迅速擴大。而他們的做法,就是上面孫宏斌所講的,吃掉一些小地產公司或者退出市場的公司,要做老大。

但激進者依然要注意系統風險,好比我們多年玩股票的投資者,自認為有兩把刷子,就不在意系統風險了,不看大盤了,那樣後果很嚴重的。

當前來看,兩大陣營並未真正分出勝負,巴菲特說過,當潮水褪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任何一個企業,真正考驗的時候不是在順境,而是逆境,內地房地產行業除了2008年一年有像樣調整外,並且同年底就動用了4萬億經濟刺激,可以說,沒有遇到過一次真正像樣的大洗牌,時間是最好的見證者,我們以觀後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