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曾經,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平板電腦=iPad”。在輝煌的時期,iPad的市場佔有率曾接近80%。而安卓陣營裡做平板的不在少數,國外大廠有谷歌、三星,民族品牌有小米、聯想等,但一度都沒能有誰形成與蘋果分庭抗禮的大氣候。

而箇中原因,也是迄今為止安卓平板依舊面臨的重大挑戰,就是應用生態的適配問題。因為平板和手機具有相同的架構,所以鮮少有開發者們費勁心力為平板專門開發適配的軟件,而是簡單粗暴地將手機端的應用直接移植到平板上,最多加上一些自適應設計,但是這對於已經被智能手機養成了豎屏閱讀習慣的消費者來說,體驗非常糟糕。安卓平板被調侃為“大號手機”,但是又遠遠不及真正的手機的軟件生態適配體驗,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個雞肋的存在,無法激活大眾的購買慾。

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當然,還有一個連iPad都存在的重大瑕疵就是,大量APP在平板電腦上沒有做橫屏適配。這對於平板來說,其本身佔據大屏優勢無法凸顯。安卓平板廠商不是沒有與開發者勾兌過,但是,因為不捨得為相對“小眾”的平板市場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能夠供給平板的橫屏應用幾乎是一片荒蕪——大家都忙著幫受眾更廣的智能手機開發各種應用,銷量連年下滑的平板還是先靠後吧。 這似乎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體驗糟糕——人們購買慾下降——市場收窄,開發者更不願意投入應用生態建設——體驗更惡化。

基於這樣的現狀,有的人選擇退縮,比如惠普放棄低端平板業務,戴爾停銷安卓平板,也有人則選擇迎難而上,並且市場份額保持逆勢增長,這股逆流就是華為平板。

平板市場連續十幾個季度下滑下,華為能保持雙位數增長,這是市場對華為平板的肯定,而華為平板在用戶端能夠“收買人心”,主要就是在體驗上做得比別家更極致,比如前述的橫屏生態問題,華為就給出了超行業認知的方案。

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獨創平行視界 引領平板顛覆性交互體驗

為解決橫屏狀態下平板更好的顯示體驗,華為歷時2年,投入大批工程師攻堅克難,研發出的“平行視界”功能終於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簡單地理解,就是在華為平板在橫屏狀態下,同一個應用,可以顯示兩個不同的“落地頁”,這樣就實現了一個應用顯示兩個不同的豎屏加載頁面佈局效果,比如打開今日頭條,左邊是頭條信息流主頁,右邊可顯示某一條具體的新聞消息;打開微信,左邊是微信對話框,右邊可以刷朋友圈;打開淘寶,左邊看淘寶逛雙十一主會場,右邊看具體的商品詳情......除了觀感的直線提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用戶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對數碼有所瞭解的朋友會說,這跟分屏顯示有點像。沒錯,二者有相似之處,但是平行視界是針對同一個應用,而分屏功能是針對不同應用,某種程度上,“平行視界”需要克服的技術難度更大一些。

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平行視界功能對應用分屏有一定的借鑑,但是核心靈感是來自於平行世界的理論。平行世界指從某個空間脫離出來,與原空間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另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華為就圍繞這個目標,研發出了以左右窗口分離顯示技術、雙窗口生命週期管理、雙窗口顯示模式和切換邏輯為核心技術的“平行視界功能”。

首先,我們直觀看到的左右分屏顯示效果的技術基礎就是左右窗口分離顯示技術。華為投入大量資源,以安卓系統四大核心組件之一的Activity為目標,通過EMUI系統針對安卓的顯示框架作了擴展,最終實現了應用的每一個Activity都可以獨立分離顯示在屏幕的不同位置。這大概可以理解為實現了平行世界理論裡的“將某個空間脫離出來”。

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豎屏顯示

以體驗作為突破口 華為平板如何塑造“平行視界”新業態

橫屏顯示

其次,要實現一個應用不同層級界面同時分屏顯示,並且在兩個窗口之間操作互不影響,需確保兩個顯示窗口都在resume狀態,必須對Activity窗口堆棧進行改造。華為研發出了一套強大的Activity堆棧管理系統,其中的Activity雙窗口生命週期管理方案是核心,工程師們針對Activty其中的各項指令的所有生命週期進行了優化和改造,實現了雙窗口內容可交互聯動又互不干擾。

在底層解決了技術路徑實現的問題,那麼最終呈現出的視覺效果才是和消費者直接對話的關鍵,也是影響直觀體驗最重要的一環。這個時候需要尋求一個符合大多數用戶習慣的交互最優解,在大數據用戶調研和人機交互體驗的基礎上,結合華為工程師對三方應用的深入研究,最後確定了3種雙屏窗口顯示模式,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不同應用下用戶的場景需求:

導航欄模式下,左側窗口始終保持應用主界面,右邊窗口實時顯示左邊點擊的內容。目前主要是一些社交類軟件適用這樣的模式,比如微信、QQ、微博等。

購物模式下,兩塊屏幕會顯示最新近點擊的窗口,左邊是次新,右邊為最新。這樣的好處是方便用戶對商品的價格以及其他參數進行比對,貨比多家,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適用於淘寶、京東等購物類軟件。對於購物達人來說,沒有比這個更貼心的設計了!

最後一種是自定義模式,主要針對開發者,在這個模式下開發者可以根據業務場景對窗口顯示模式進行自定義。開發者只需集成UIKit開放框架,通過配置即可支持,如今日頭條、好看視頻等應用。

長期以來開發者們囿於成本原因,而對平板應用版本開發優化不積極,為了提高平板整體使用體驗,降低開發者重寫代碼的繁重工作,華為主動出擊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橫屏適配方案,開發者通過華為提供的兩種模式可以簡單地實現橫屏。

其一是基礎橫屏集成模式,EMUI提供默認的基礎橫屏能力,眼下約60%的主流應用無需任何修改即可支持平行視界,而部分應用只需要少量的開發即可實現,工作量大概能從之前的“人年級”降到“人月級”甚至“人天級”。

其二是能力開放模式,開發者通過集成華為UIKit框架,根據自行業務選擇窗口是全屏還是分屏顯示,通過簡單配置即可,相當於前面說的自定義模式。

可以說,平行視界不僅是消費者福音,還充分考慮到第三方開發者的現實狀況,動用較少的人力資源開發和維護,就能實現較好的橫屏生態下應用落地顯示。

不止是娛樂工具 更是生產力工具

曾經平板為詬病“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平板電腦功能上的短板。但是華為平板的平行視界將大為改觀這一現象。在3種窗口顯示模式下,不僅彌補了很多APP對大屏設備適配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個APP裡享受你的專屬的Moment。

比如,打開嗶哩嗶哩查看動漫新番時,左邊屏幕可以任意切換直播、熱門、推薦、追番,而右邊可以直接播放選中的新番視頻,而且,切換新視頻不用返回首頁,邊看邊刷,挑選視頻方便更不會有所遺漏。同時還可以切換到視屏全屏領略更震撼的視覺效果。

在百度網盤裡的海量內容裡查找資料是一件麻煩事,點擊退出再找等多重操作讓人苦不堪言。而平行視界功能下,可以實現左側是主頁導航欄,右側顯示實時點擊的文件,在線播放百度雲視頻,做到邊看視頻邊記筆記,簡直是考研黨福利。

目前平板還有一個主要的用途就是在教育領域,而孩子上學而思課程的時候,平行視界也能帶來非常舒適的體驗。左屏顯示課程列表,右邊直接顯示選中的在線視屏課程,可以方便地複習課程,主動跳過已經學得很熟悉的課程等。

說到底,平行視界獨一無二的雙屏顯示功能,為用戶減少了操作步驟,用戶不需要反覆退出界面再進入,效率倍增。並且獲得更多重要信息,避免信息的錯漏和延時,並及時對消息做出反饋。

平行視界極大的提升了APP頁面交互功能,將平板的大屏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將極大地提升用戶對平板的使用效率。10月21日升級新版本後,華為平行視界覆蓋的主流應用已多達84款,預計今年底Top 100的橫屏應用覆蓋率將會達到80%。相信這一解決用戶痛點的功能將越來越被市場認可。

當然,拋開平行視界這一專屬功能,華為平板M6也是一部生產力十足的工具。比如華為平板M6 10.8英寸版有經過優化的電腦模式,加上全新設計的磁吸鍵盤,M-Pen lite手寫筆及藍牙鼠標,滿足大部分用戶的輕辦公需求。它還支持四揚聲器和四聲道,是業界首款四聲道環繞立體聲,充分滿足消費者挑剔的口味。華為M6平板還有專為兒童定製的兒童樂園功能,多重護眼功能呵護孩子用眼健康。而6GB閃存起步的華為平板M6高能版,在麒麟980芯片和GPU Turbo 3.0技術加持下,軟硬一體,可以滿足年輕用戶的重度遊戲需求。可見華為平板M6針對不同消費人群提供了精準的服務,可以說,通過系統、軟件、硬件的科學調試,華為已經將M6轉化為了可以滿足影音娛樂、課堂教學、商務辦公等功能的生產力工具。

引領安卓平板從黑暗 走向光明

曾經形容平板電腦有這樣一句話,“這世上有兩種平板電腦,一種是iPad,一種是其他平板電腦”。回溯平板電腦發展之路,早期安卓寨板冒頭,後來微軟、英特爾聯合補貼的Windows平板殺入市場,導致安卓平板定位失焦,存在感越來越低,而iPad成為最大贏家。但是這樣的局勢已經開始鬆動。據IDC公佈的2018年中國平板電腦出貨量數據顯示,iPad份額佔比下滑至37.8%,華為上升至28.3%,與蘋果份額差距縮小在10個百分點內,華為平板也憑藉18.9%的同比漲幅成為唯一高速增長的主要品牌。其實,華為的增長不是運氣也不是偶然,是華為對平板的系列“壓強式”創新技術所驅動的。

在平板電腦領域,華為不斷融入自己對行業發展的思考。而依靠創新推動安卓平板滾滾向前後,已經儼然形成“安卓平板裡分兩類,一種是華為平板,一種是其他平板”的格局。

以平行視界為例,它是華為推動安卓平板行業軟件生態的變革,跨越了橫屏體驗的門檻,深刻地影響了平板電腦的交互體驗,讓平板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這或許將成為平板電腦行業新的競爭起點,它不僅是華為平板的成功,也代表安卓平板的競爭力達到了新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