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是广西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块浸透着革命先烈鲜血的红色热土。

昔日,玉林许多革命老区村集“老边穷、老山穷、老库穷”于一身,存在着交通难、用电难、读书难、看病难、通讯难等“五难”问题。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70年来,革命老区砥砺奋进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红色土地从贫瘠走向发展走向振兴。在红色旗帜的引领下,如今的革命老区,乡村宜居、农民富裕、产业兴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景象。图为革命老区北流市民乐镇元常村一角。

多年来,革命老区村在玉林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弘扬先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光荣传统,依托山区山多地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收入步步高。而今,许多老区村的低矮泥砖屋变成了洋房别墅,泥泞崎岖小路变成了平坦的康庄大道,老区人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一幅幅富有冲击力的画卷,一组组翔实有力的数据,成为玉林革命老区建设新农村取得丰硕成果的最好印证。革命老区村宛如蝴蝶破茧重振翅,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传承——

广撒深播“红色种子”,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市老促会同志在彭懋桂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兴业县葵阳镇泉江村是彭懋桂烈士的家乡。如今在泉江村村委办公楼,当年游击队使用过的狗儿炮仍安静地摆放在这里,透过它依稀看到当年游击队长彭懋桂使用狗儿炮作战,大发神威的英姿。在泉江小学,有着这样一面红色文化宣传墙,用画画的方式把红色故事渗透进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狗儿炮显神威、庙屋岭狙击战、杨顶坳的枪声等,以及讲述了彭懋桂壮烈的一生的故事都被手绘到了墙上,以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吸引他们来参观阅读,目的就是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进而从英雄的故事中获得鼓舞。”泉江小学校长朱普光介绍说,学校注重红色国学,以“忠”为主题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他们很重要的一课。

这是玉林广撒深播“红色种子”,红色精神永不褪色的一个缩影。

玉林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为了求翻身,求解放,求幸福,流血牺牲,前仆后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中国革命斗争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革命战争时期,玉林参军人数达32400人,烈士2350人,被杀害群众17788人,支前人数14601人,贡献出大批支前粮食、食物、衣物、药品、枪支弹药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玉林就建立了中共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朱锡昂、李明瑞、俞作豫、庞大恩等就是中国革命斗争史、玉林革命斗争史上的无数英雄代表,是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他们为了革命信仰,用鲜血、用生命、用不屈的灵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那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当时北流县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民乐镇元常村建立。元常人民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不等不靠,发展产业打破了大山桎梏。图为元常村民吴玉珍在查看自家种植的百香果。

玉林是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抗日救亡工作的模范。1944年9月,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过境兴业、博白、容县、陆川等6个县。国难当头,存亡之际,桂东南人民不堪忍受日军侵略和国民党顽固派毫无作为之苦,中共玉林党组织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精神和广西省工委的“八月决定”,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抗日救亡保卫家乡的大旗。1945年2月26日至3月3日,由黄彰、吴家宜等领导的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在陆川、博白、兴业、贵县(今贵港市)先后爆发,先后有1万多名群众参与,成为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后广西又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解放战争时期,玉林作为党领导的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和广西的解放战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亦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铮铮铁魂。纷飞的战火已远去,唯留下一处处供人瞻仰缅怀的遗址,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含沧桑的文物,一幅幅展现历史的磅礴画卷,一个个催人奋进的革命故事。和那些珍贵的遗迹一起留下的,还有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牵挂——

初心使命永不褪色,服务老区就是“还债”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市老促会同志与元常村民畅谈。

“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革命老区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振聋发聩。

对于亲自经历了革命战争洗礼的玉林许多离退休老同志,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

“我们过去在山区打游击,老区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们,粮食困难,老区人民连芋头种都煮给我们吃。我们和老区人民有深厚感情,在职时我们没有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现在深感内疚。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还不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那就有愧于老区人民了!”原玉林地区行署专员黎允武在调研时心情沉重地对当地干部说。

一幅玉林市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本图景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到2002年底,玉林全市有老区村274个,约74.93万户343万人,普遍存在不通电、不通四级路、人畜饮水困难,村委会和学校危房多的情况,老区还有部分群众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老区这么难,我们怎么办?”

“还债!”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福绵区樟木镇罗冲村诞生了玉林地区第一个党员、第一个中共农村党支部,红色基因成为罗冲人民的内核动力,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现代化种养产业,引领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图为罗冲村民在打理鸡骨草。

2000年6月,黎允武等7位离退休老同志,专程到广东茂名市、湛江市考察老区建设。学习归来,满怀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向玉林市委提交了书面考察汇报,提出了成立玉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玉林市老促会”)的建议市委高度重视,派出两位常委专门听取了汇报。2000年12月22日,以黎允武为理事长的玉林市老促会正式成立。很快,玉林7个县(市、区)老促会相继成立。

玉林市老促会做的第一件事是为老区建设提议案。在玉林市人大一届七次会议上,黎允武联合10位玉林市人大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加快全市革命老区建设的议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建设的决议》在热烈掌声中获得顺利通过。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黎允武、林挺柱、李强增等老同志对全市范围的革命老区村现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历时数月,一本凝结着老同志心血的《玉林市贫困老区村的现状与扶贫建议的报告》汇总成文,并出现在时任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副主席周明甫的案头。2002年5月27日,时任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对玉林市老促会这个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并安排时任自治区副主席周明甫具体办理。这个批示成为玉林市老区建设的转折点。

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2002年12月,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开展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决定》,全市革命老区建设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玉林市委、市政府对老区建设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历任主要领导先后多次深入边远的老区村进行调研、指导,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精准扶贫工作为重点,树立和推广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加快精准脱贫,加快推进老区村的建设。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福绵区樟木镇罗冲村大片的香蕉林。

玉林市老促会领导对老区建设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热情——

黎允武是第一、二届理事长,只讲工作,从不领取报酬、补贴,带病带面条带菜到老区村调研,被老区群众称为“三带老干部”。他不顾年老多病,经常深入老区看望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烈士家属,了解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他牵头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建设的议案》,为革命老区建设打响了“第一炮”。老区大会战告一段落后,他又牵头提出了《建立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的

建议》。这一切,都凝结着他的一片丹心。

李强增是第三、四届理事长。他看到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十年九旱,立下“军令状”:“久福村的水利问题不解决,我死不瞑目!”他积极奔走,筹资金、跑项目,先后投资30万元建了两个电灌站,修建山塘,解决了76公顷农田用水,每个屯都修通了公路;维修、加固村小学教学楼、校厕;兴建了沼气池和自来水工程,解决了1200多人的饮水问题;经过农网改造,家家户户用上了电。在陆川县清湖镇塘寨村,修通了11.5公里的水泥硬化路,全村每个屯基本都修通了公路;新建了教学楼、人饮工程、沼气池等一大批项目。

第五、六、七届理事长罗维鸿接过玉林市老促会的接力棒后,组织了对老区的再调查、再规划,摸清家底,把老促会的“脚”延伸到乡镇,把对老区帮扶的触角伸到发展产业,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上。“做好老区工作必须做到有心、有情、有爱,用心做事,用情做人。要对得起老区群众,不能让人戳脊梁骨!”罗维鸿这句掷地有声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也道出了他对脚下那一方土地深沉的爱。

玉林市老促会其他理事成员退而不休,满腔热情献余热、提建议、修公路、办教育,把脚印留在乡村,把希望留在老区。一批年长的老同志退了下来,而一批晚辈及时接过老区建设接力棒,到位到岗,关注老区,奉献老区。

造福——

吹响老区大会战号角,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老区人民的贫困现状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玉林各级党委、政府的的心。

2003年,一声令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老区建设大会战在全市范围内拉开了序幕。一个个工作组进驻村屯,一车车建筑材料直达目的地……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玉林市老促会理事长罗维鸿(右)与刘宁在种植院内查看调研。

两年来,全面动员,广泛宣传,全民参与,电视有像、广播有声、报纸有字,整个玉林形成了热火朝天的全面关心、支持、参与老区建设的动人局面;

两年来,领导负总责,部门单位包村、工作队驻村、单位为后盾,一包到底,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发展;

两年来,玉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项目拉动,老区村村干部发动,村民自觉行动,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闯劲和干劲,能快就不要慢的速度推进。

两年来,玉林市共投入老区大会战资金1.098亿元,建成基础设施项目和带动农民增收企业项目23791个,其中四级公路和乡村道路510条1549.5公里,饮水工程259处,农电线路59条416.1公里,村级校舍234幢10.53万平方米,村卫生室136幢8848平方米,村办公楼277幢5.56万平方米,沼气池21649座,其他基础设施项目253个,带动农民增收企业项目223个。以“路、水、电、校、医、办、池”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项目,成为镌刻老区大地上的美丽地标。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陆川绿丰橘红产业示范区同时发展养植和旅游。

如火如荼的老区建设大会战给老区带来了许多变化与希望,也使玉林市老促会多了几分思考:“大会战后,老区建设应如何进行?”

面对新时期的大考,玉林市老促会又拿出了一份出色的方案——《关于建立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的建议》。2006年5月,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建立革命老区建设长效机制的决定》。“十一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元作为老区建设专项资金。从此,老区建设进入了经常性、长效性的发展新阶段。

造血——

产业扶贫担当主角,乡村振兴气象万千

2017年6月19日至20日,广西革命老区产业扶贫工作交流会在玉林召开,这是广西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老区建设现场会,为全区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贫困户”等产业扶贫“三模式”以及“四以扶贫”的“玉林经验”。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北流市民乐镇元常村村民纷纷建起了新别墅。

发展是硬道理。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加快发展。而加快发展,产业是支撑。玉林老区乡镇共70个,老区村1020个,其中老区贫困村353个,老区村和老区人口占到全市的63.64%和68.2%。面广、村多、线长。根据这些实际情况,玉林抓住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不搞一刀切,不撒胡椒面,坚持“抓铁有痕、抓点有效、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到2018年,玉林市老促会联系村点由原来两个增加到6个(陆川县清湖镇塘寨村、博白县大坝镇久福村、兴业县葵阳镇泉江村、北流市民乐镇元常村、福绵区樟木镇罗冲村和陆川绿丰橘红产业示范区),做到联系一个村点,创出一种特色,带动一片产业。

通过抓典型,树样板,推动全市老区建设风生水起,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三年来,全市在“十二五”脱贫45万人的基础上,2016年至2018年,再脱贫30.2万人,其中老区脱贫24万人。2019年,玉林市老促会又把博白县沙河镇玉树村、北流市清湾镇平旦村、容县县底镇冠塘村作为联系村,再次按下了老区建设快进键。

扶贫先扶志。为了提升革命老区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加快老区村的经济发展,玉林市老促会对“五老户”后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如既往、接连不断。

玉林:革命老区村华丽转身,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北流市民乐镇元常村一角。

从2008年开始,玉林市老促会和市扶贫办(老建办)一起,利用市财政老区建设专项资金,创办“五老户”后代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建立革命老区“五老户”后代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培养方式与时俱进,从三个月的短期职业资格培训转为学历型专业技能教育培训,定点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和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学制2~3年,设计算机网络应用、服装设计、汽车维修、电机一体化等10个专业。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中,市老促会继续开展此项培训工作,每年制定方案,深入发动“五老户”后代积极报名就读。其中,2016年32名,2017年33名,2018年21名,分别进入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和广西水产畜牧学校深造。市老促会和市扶贫办自始至终加强与培训学校的联系,经常过问,齐抓共管。市老促会和市扶贫办领导还亲自送学生到南宁,参加学生开学典礼,多次到学校走访,召开座谈会,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就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两年老区建设大会战早已结束,10多年老区建设“持久战”却从未曾远去,老区建设永远在路上,永无穷期,正如南流江日夜奔腾,永不停息。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区人民过上了幸福日子,但老区的革命精神没有丢,在加快老区发展的新征程上依然是激情满怀,昂然奋进。

(来源:玉林日报记者 陈明兰/文 林声远/图)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