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祕境之闡福寺、萬佛樓正式對外開放,快去一探究竟!


【1900年,遙望萬佛樓、闡福寺建築群】 北海瓊華島永安寺、闡福寺、萬佛樓幾組建築群分別寓意“安定”、“福澤”、“壽康”,是一套完整的歷史文化價值體系。歷史上,闡福寺大殿與萬佛樓遙相呼應構成了北海北岸一道壯麗的風景。這裡是禮佛場所,又是皇家園林,既有寺廟的莊嚴,又有園林的雅緻。它們與瓊島白塔隔池相望,讓整座北海置身於佛國世界之中。如今闡福寺、萬佛閣遺址對外開放,人們可以更近距離地觸摸到那段歷史。

【北海公園闡福寺、萬佛樓建築群遺址區模型】 萬佛樓、大佛殿建築群遺址區的開放,不僅向全社會展示這一文物保護領域的重要成果,還帶動小西天、闡福寺建築群的全面開放,提升了北海西北部的社會、人文、展示、旅遊等綜合價值。

【德國公使穆默拍攝的闡福寺大殿,拍攝於1901年】 大佛殿是闡福寺主建築,仿河北正定興隆寺而建,是整座建築群的點睛之筆。其位於北海北岸,五龍亭北,建於1746年,是皇家用於舉行祈福納壽活動的重要場所。

【俄國攝影師伊萬諾維奇拍攝的闡福寺大佛殿】

【闡福寺內大白傘蓋佛母像局部 西德尼·甘博拍攝於上世紀20年代】 大殿內供奉著一尊以整棵金絲楠木大料雕刻而成的佛像——大白傘蓋佛母。這尊佛母像通體嵌滿珠寶,千手千眼,“高丈六者三倍之”“金碧照耀,冠于禁城諸剎”。

【闡福寺內大白傘蓋佛母像整體 詹布魯恩拍攝於1915年】

【闡福寺大白傘蓋佛母局部 詹布魯恩拍攝】

【闡福寺大殿前的兩通石碑】 1919年,大佛殿意外失火,整座大殿連同殿內的大白傘蓋佛母像被焚燬殆盡,僅剩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及大佛殿前的兩座石碑。

【石碑近照】 2009年,公園對大佛殿進行文物古蹟挖掘,將其封閉並全力推進遺址的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如今,大佛殿遺址區告別了“髒、亂、差”,變身小廣場。大佛殿遺址廣場的後面還有3處配殿,如今被佈置成展室,裡面擺放的模型沙盤、室內展覽介紹著遺址區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北海大佛殿、萬佛樓建築群歷史風貌。


【萬佛樓,小川一真拍攝於1901年】 坐落在闡福寺西側小西天景區內的萬佛樓,是乾隆皇帝為慶賀母親八十壽辰所建。高27米,三層七開間,每層樓內均有數千佛龕,裡面供奉大小不一的佛像。據《萬佛樓極樂世界陳設檔》記載:“實有佛像一萬二百九十八尊”。

【萬佛樓,赫達·莫里遜拍攝於上世紀三十年代】 萬佛樓顧名思義,因裡面供奉萬尊佛像而得名,乾隆皇帝在萬佛樓成瞻禮詩中標註:“建樓萬佛,以紀慶典。內外王公、大臣亦有請鑄佛像為祝者,統以萬計,並奉樓中,因以萬佛名樓。”

【萬佛樓建築群內現存的建築——寶積樓】 上世紀70年代萬佛樓被當作危樓拆除,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僅保留著普慶門、寶積樓、妙相亭、致爽樓以及兩處石經幢。

【萬佛樓建築群內現存的建築——妙相亭】

【萬佛樓前西側的乾隆御製“萬佛樓成瞻禮詩碑”】

【萬佛樓遺址】 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公園管理中心的重視下,萬佛樓被列入北京中軸線申遺綜合整治重點任務。通過整修,8800平米的萬佛樓現已開放供遊客參觀並實行博物館式管理,限流參觀,瞬時客流不超過80人。

【萬佛樓遺址內殘存的牌樓夾杆石構建】 闡福寺、萬佛樓終於露出真顏,趁北京金秋時節的好天氣,一起去探一探北海秘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