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如果跟不上數字化浪潮 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2019第六屆中國“引進來”與“走出去”論壇暨第六屆中國企業全球化論壇於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舉辦,對外經貿大學全球價值鏈研究院海外院長,CCG特邀高級研究員王直出席並演講。

王直:如果跟不上数字化浪潮 企业是会被淘汰的

他表示,在“全球價值鏈”的環境下,所有的商品和貨物都是相互聯繫的。現在中國和歐盟等很多國家都在積極談判有利於雙方的貿易協定。雙方政府應該站在戰略利益的高度上思考未來三十年市場的走向。中國政府要給予長遠利益考慮,要站在高度、站在長期利益的角度來考慮什麼是符合中國長期利益的。

他希望政府進一步開放,真正落到實處;希望企業要做好內功,一定要把基礎打好,迅速跟上數字化浪潮,如果跟不上數字化浪潮,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在“全球價值鏈”的環境下,全球環境是如何的?全球環境下是以成本為趨向的,同時環境似乎支持旨在降低成本的任何政策,如果政策設計是為了降低成本,我們就會更多地去執行這些政策。我們一定要抓住當前發展的趨勢,只有抓住了全球價值鏈的趨勢才能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形式,以什麼樣的成本去生產商品和貨物。但實際上全球價值鏈趨勢能夠幫助中國融入到全球市場中,使勞務合作更加多元化。中國能夠幫助很多人脫貧,就是因為中國根據市場趨勢主動融入國際市場中,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各要素的流動中做出了積極的姿態。例如,中國積極進入世貿組織,與很多國外工廠合作,比如汽車產業就能說明這一現象。如果我們所有的生產要素都由中國工廠來生產,中國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生產國。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與國際市場上的外國企業進行合作,利用各國不同的成本優勢。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將所有的區域潛力、所有的生產要素都激活出來,例如現在的信息科技正在高速發展,比如華為公司就從中受益頗多。

政府應該放鬆網絡的特定管制,以此更好的促進電子商務及貿易便利化;保證信息和產品的自由流通,採取一些實際行動來降低交流和貨物溝通的成本。中國對外部市場很多方面是不夠清晰的,但如果想要更積極地融入國際市場,中國政府需要做出姿態,去與相關外國政府進行談判,建立一些雙邊的貿易聯繫和協定,中國政府需要做出更多的行動來促進貿易便利化,可以從歐盟或日本等國學習一些有用的借鑑經驗,對於所有的商品交流最好的環境就是政策便利化支持。

在“全球價值鏈”的環境下,所有的商品和貨物都是相互聯繫的,中國為國際市場提供了很多中間產品的生產和製造,我們與歐美、日本等多個國家有合作。

現在中國和歐盟等很多國家都在積極談判有利於雙方的貿易協定。我認為雙方政府應該站在戰略利益的高度上思考未來三十年市場的走向。中國政府要給予長遠利益考慮,而不是目前短期的一年、三年、五年的短期利益來考慮貿易戰和貿易戰的影響。我們有五年規劃,需要站在高度、站在長期利益的角度來考慮什麼是符合中國長期利益的。

最後,我希望政府進一步開放,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只說不做。對企業的希望,企業要做好內功,什麼是工業革命4.0,基礎是數字化,一定要把基礎打好,迅速跟上數字化浪潮,如果跟不上數字化浪潮,企業是會被淘汰的。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