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的確診與理賠知識,你get了嗎?

前段時間,有部爆火的都市家庭劇《小歡喜》,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黃磊、海清、陶虹等人在這部劇中呈現出了精湛的演技,劇中笑點淚點比比皆是,保哥作為一個油膩的中年大叔,都跟著時而笑時而哭,像個100多斤的孩子似的。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橋段,給保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三學生季楊楊的媽媽劉靜,某天突然意識到胸部疼痛,於是去醫院檢查。

醫生初步檢查後,說劉靜胸部有腫塊,但是要想確診具體患了什麼病,還需要進一步檢查。於是開了單子,讓劉靜做鉬靶檢查。(注:鉬靶拍片是乳腺病檢查中常用的一項檢查方法,它可以協助醫生早期發現和診斷乳腺的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重疾的確診與理賠知識,你get了嗎?

但是,此時依然不能確診,還需要進一步做檢查——穿刺活檢。穿刺活檢是個手術,需要局麻。(注:穿刺是用一根空芯針,在B超引導下穿刺到乳腺腫塊,取一部分的組織,把腫塊裡面的組織取到體外,然後送到病理科進行切片等處理。根據病理的結果,提示乳腺腫塊是良性還是惡性。)然後醫生安排了劉靜住院,並且在幾天後,實施了該手術。但是由於第一次穿刺,沒有刺中腫塊,因此依然未能確診。劉靜只能繼續住院,並且準備二次手術。

重疾的確診與理賠知識,你get了嗎?

通過第二次穿刺活檢,最終確診——惡性腫瘤,劉靜是患了乳腺癌。

從劉靜發現身體不適,到確診惡性腫瘤的步驟:醫生面診→鉬靶→彩超→穿刺手術第一次→穿刺手術第二次→確診。從穿刺手術到確診所進行的一系列行為,醫學上稱之為病理診斷。病理診斷,是癌症的確診標準。

除了上面的乳腺癌,還有闌尾癌、卵巢癌、膽囊癌、胰腺癌等,都需要先做手術才能確診。

由此可見,癌症的確診,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們經常聽到保險代理人說,自家的重疾險,是確診即理賠的。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呢?

2007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共同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以下簡稱規範)中,對25中最常見的重大疾病的定義做了明確規定。

根據規範,重疾的理賠標準可以分為3類:

1、確診即理賠(如上文所述的惡性腫瘤);

2、採取特定治療手段後進行理賠;3、達到某種狀態後理賠。

以冠狀動脈搭橋術為例。

冠狀動脈搭橋術(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是指為治療嚴重的冠心病,實施了開胸進行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也就是說,治療冠心病,必須開胸並且實施了冠狀動脈旁路的移植手術,才在保險公司賠付範圍內。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心導管球囊擴張術等其他非開胸的手術,都不在賠付範圍內。

什麼叫達到某種狀態才理賠呢?以腦中風後遺症為例。腦中風後遺症,是指因腦血管的突發病變引起腦血管出血、栓塞或梗塞,經確診180天后,仍遺留下列一種或一種以上障礙:

(1)一肢或一肢以上肢體機能完全喪失;(2)語言能力或咀嚼吞嚥能力完全喪失;(3)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無法獨立完成六項基本日常生活活動中的三項或三項以上。

否則,是不予賠付的。

因此,要提醒大家的是,保險所說的確診,不是你我普通大眾所理解的醫學上的確診。醫學上的確診,只診斷疾病名稱。而保險所說的確診,是特指需要達到的理賠標準。

既然重疾險的水這麼深,那還能買嗎?

能買,而且要趁早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