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從青磚瓦礫到高樓大廈,從街邊小賣鋪到繁華商圈...

這些千變萬化、形態各異的建築物,是一座城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它們折射了東坡的現在和過往,也見證了東坡的發展速度。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東坡印象水街·····在這些東坡人熟悉的地標建築背後,印刻著同一位設計師的名字—— 趙漢儒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今年79歲的趙漢儒是眉山最負盛名的古建築師之一,也是古建築修復設計的研究者和實踐者

與三蘇祠的不解情緣

千年眉州,東坡故里,這裡留存有不少和蘇東坡有關的故事和文物古蹟,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地標性建築就是位於東坡區紗縠行的三蘇祠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元代改宅為祠,順治元年十月毀於兵火,後人為了祭奠和緬懷這三位大文豪,在原址上重修。這個地方,曾留下了無數匠人的智慧和心血,趙漢儒就是其中之一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1972年,趙漢儒進入三蘇祠補刻已殘損和缺少的碑刻,1981年,41歲的他拿下三蘇祠南大門的設計,一戰成名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門票上的南大門就是趙漢儒的設計)

當時,三蘇祠南大門還是1928年由眉山地方官紳集議拓建的,形如牌坊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老三蘇祠大門)

如今的三蘇祠南大門正是按照趙漢儒的設計方案修建,他受到綿陽梓潼大廟廟門的啟發,將明清川西民居建築風格與牌坊設計結合,把南大門做成三簷歇山式,成為

眉山一座標誌性建築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南大門坐北朝南,中為門廳,東邊和西邊各有一間耳房,房面為筒瓦,正脊兩端飾鴟吻,有卷草式圖案,垂脊、戧脊、飾龍頭和卷草式圖案

至此開始,趙漢儒參與完成了三蘇祠內大大小小的建築設計與修復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城牆)

上世紀70年代前,三蘇祠的四周由一條很深的小河圍繞,河邊由竹籬作欄隔離,如今的新圍牆是趙漢儒設計的總長為366米,高2.7至3.2米牆面為鐵紅色,牆頂蓋上優質筒瓦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完成了南園、晚香堂、來鳳軒等三蘇祠內古建築群設計、維修)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參與制作的東坡盤陀像)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在三蘇祠內留下了不少碑刻精品)

修復古建不僅要求趙漢儒有高超技藝,更要具備歷史與文化積澱,能夠依照古建築的自身價值、人文環境和歷史地位等不同因素來進行修繕,做到“修舊如舊”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年輕時的趙漢儒在三蘇祠內工作)

為了還原三蘇祠的碑廊,他和工匠們曾經“挖牆腳”做研究,把原物拆分研究後再組裝,看怎麼還原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在79歲仍然堅持,每天早起畫稿的趙漢儒眼中,建築是一種藝術,需要全身心投入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營造法式》)

這本出版於千年前的《營造法式》將宋代建築的一法一式都嚴格規定,趙漢儒將這本書奉為古建築界的天書,每次畫設計圖的時候,都會翻出來認真比對研讀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翻看《營造法式》)

2013年“4·20”蘆山地震後,三蘇祠閉館維修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三蘇祠“4·20”災後搶救保護工程開工儀式)

73歲的趙漢儒作為特邀顧問參與維修工作再續與三蘇祠的情緣

城市的“古裝”師

從業的40年間,趙漢儒一直用設計,為眉山“代言”,除三蘇祠內大大小小的建築設計與修復,

眉山多數修繕的古碑刻、古建築均出自於趙漢儒之手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設計手稿)

這其中包括全國現存最大的蘇軾墨寶遺蹟——連鰲山石刻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連鰲山石刻)

連鰲山石刻,經過千年歲月。1999年,趙漢儒不僅修繕這個巨大石刻,還將它神還原,“搬”進三蘇祠。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報恩寺)

1983年,趙漢儒參與報恩寺大殿的鑑定、保護工作。同年,報恩寺被申報為眉山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一支畫筆傳三代

趙井雲是趙漢儒的兒子,受三蘇祠亭、臺、樓、閣、碑刻文化吸引,他從小酷愛美術、書法。

畢業後,便以園林建築技術員的身份就職於三蘇祠。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和兒子趙井雲)

雖然一身技藝盡得父親真傳,但和老爺子不同,趙井雲更擅長商業古建築,也就是仿古建築。他說,古建築是歷史的縮影,時代在變,古建築也需要求新、求變。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趙漢儒和孫女趙思宇)

趙井雲的女兒趙思宇今年剛從魯藝畢業,是家裡最年輕的建築師,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她,非常支持爸爸大膽創新的想法。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祖孫三人經常一塊兒探討關於古建築的思考。穿越盛唐水街就是他們在建築思考上碰撞產生的不一樣的火花。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穿越盛唐水街效果圖)

他們這樣形容它,“穿越盛唐水街是屬於自己時代的建築,沒有具體借鑑哪一個年代的風格,似乎每個年代的風格都融入其中,這種向內保留建築原則,向外拋棄建築規矩的束縛的建築,也許才是未來建築的方向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穿越盛唐水街效果圖)

歷經千年,建築彷彿是歷史長河裡的暫停鍵,其所具有的風格特色,讓人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光無限,這也讓趙家三代建築師手中的畫筆,顯得更加可貴

三蘇祠南大門、紗縠行都是這個人設計的,你認識他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