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技術先進性如何超同行公司 德林海三回科創板問詢

日前,德林海回覆了上交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第三輪審核問詢函》,對上交所提出的持續經營能力、技術先進性、關聯方和毛利率等9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回覆。公司擬募集4.5億元用於湖庫富營養化、藍藻處置研發等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毛利率超越同行

針對公司毛利率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德林海稱,公司主要銷售藍藻治理技術裝備並負責其專業運行維護,不承擔地下基礎、地面房屋建築物等土建基建內容。一方面,可比上市公司中博世科、中環環保、巴安水務、維爾利均為工程業務模式或投資運營業務模式,業務模式不同;另一方面,上述可比上市公司以承接市政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生活汙水處理等環保項目為主,行業參與競爭的企業數量較多,從事工程設計和施工的企業佔比高,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格局分散。而公司所處的藍藻治理行業,現階段國內專門從事該項目治理的企業較少。

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募集4.5億元,其中用於湖庫富營養化監控預警建設項目2.6億元、藍藻處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9024.9萬元、補充流動資金1億元。

公司在回覆問詢函時指出,太湖流域藍藻治理已經基本實現應急處置保障藍藻汛期飲用水安全的公共需求目標,正進一步向標本兼治、防控結合階段深入推進。在確保飲用水安全的同時,儘可能對藍藻水華形成進行干預,並儘快處置大面積聚集的藍藻,儘量實現日聚日清,避免出現藍藻水華大面積聚集壞死而破壞水陸景觀和水生態環境。“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繼續配套新建、擴建藻水分離站,擴充藻水分離能力,加大藍藻處理量,未來公司參與太湖藻水分離站運營業務收入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公司表示。

德林海成立於2009年12月,2016年8月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2018年11月,公司融資6900萬元,出讓了約10%的股權。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為胡明明,本次發行前合計持有公司51.57%的股份,同時也是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目前,公司擁有4家全資子公司,分別位於合肥、大理、無錫、昆明,均主要從事藍藻治理運營業務。

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809.08萬元、1.18億元和2.07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78.16萬元、3052.34萬元和8023.70萬元。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德林海主要從事以湖庫藍藻水華災害應急處置以及藍藻水華的預防和控制為重點的藍藻治理業務。公司技術領先,市場佔有率高,是大型湖庫藍藻治理主力軍。同時,率先提出“打撈上岸、藻水分離”和“加壓滅活、原位控藻”的兩條藍藻防控技術路線。研發了岸上站點藻水分離系統集成、車載式藻水分離裝置加壓控藻船、深井控藻平臺等等藍藻治理技術裝備,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三大湖”(太湖、巢湖、滇池)以及多個大型湖庫上成功進行大規模、工廠化、無害化災害應急處置與防控的專業化藍藻治理企業。

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公告顯示,公司在藍藻打撈、沉降和藻水分離三個核心環節突破了關鍵技術瓶頸,應用核心技術設計研發了岸上站點藻水分離系統集成、車載式藻水分離裝置等藍藻治理技術裝備,在處理工藝、處理水量、處理水質類型、處理效率等多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發展,現已在全國範圍內為20多座藻水分離站提供岸上站點藻水分離系統集成。此外,公司率先提出“加壓滅活、原位控藻”的藍藻水華預防、控制技術路線,在加壓控藻技術上取得突破,將其應用於防控滅藻為主的加壓控藻船、深井控藻平臺等技術裝備。

公司表示,通過多年的行業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研發、系統設計和項目經驗,形成了顯著的技術優勢。未來,公司將繼續緊盯行業動態和發展方向,並根據客戶的治藻需求,研發、設計適應性更廣和效能更高的新型藍藻治理技術裝備,進一步保持乃至擴大技術領先地位。同時,公司提示,如果公司在新型技術研發方向上出現重大誤判,未能及時跟進更為有效的新的技術路線,或者研發成果產業化嚴重未達到預期,則在技術上可能出現被同行業其他競爭對手追趕並超越的情形,進而導致公司面臨較大的技術迭代風險,對未來保持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公司表示,近十年來,公司陸續開發成功的各類藍藻治理技術裝備,包括岸上藻水分離系統集成、車載式藻水分離裝置、組合式藻水分離裝置、加壓控藻船、水動力控藻器、深井加壓控藻平臺等,已在太湖、巢湖、滇池、洱海、洱源西湖、恩施大清江、重慶石柱滕子溝、上海淀山湖、蘇州金雞湖、銅陵西湖、星雲湖等水體得到了廣泛應用,發揮出顯著的技術示範效應。政府採購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具有成熟的應用示範,如果一項擬選技術或設備沒有成熟的應用示範,則難以符合政府的採購要求。所以發行人廣泛應用的技術示範對政府的採購選擇起到了關鍵作用,市場壁壘效應明顯。

藍藻治理潛在市場廣闊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治理湖泊富營養化任重道遠,藍藻治理潛在市場廣闊。“三大湖”(太湖、巢湖、滇池)中,太湖近十二年營養狀況總體評價均為中度富營養,巢湖呈輕度富營養狀態,洱海的營養狀態指數並非很高但藍藻頻發。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有五大湖近年都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太平洋證券表示,江蘇省十三五太湖治理計劃投入資金515億元,其中藍藻、淤泥等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工程擬投入32億元,佔比6.2%。巢湖相比太湖藻水分離仍有較大建設空間。而據日本第一大淡水湖琵琶湖的治理過程來看,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是個漫長持續的過程。我國治理湖泊富營養化任重道遠,藍藻治理潛在市場廣闊。

業內人士稱,德林海擁有的專利壁壘、技術體系壁壘以及技術示範形成的市場壁壘,難以被同行業競爭對手和新的行業進入者所逾越。另外,發行人長期研究開發形成的“藻水分離技術”與“加壓滅除藍藻水華整裝成套技術”兩大核心技術成果,先後經相關領域院士領銜、多名行業內著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評審,並給予高度評價,處於國內領先地位,技術優勢顯著。擁有行業內領先的核心技術成果,以及領先的應用研究開發能力,是公司保持持續創新、技術領先的關鍵所在,也是難以被快速迭代的根本所在。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