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是以賣畫為生的藝術家,定居北京後,齊白石自定潤格,在他客廳裡,長期掛著1920年寫的一張告白: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創作中的齊白石

從做木匠的時候起,齊白石就靠手藝吃飯,所以他賣畫賣印從不恥於要錢。迄今所知,白石最早的潤格是1902年樊樊山給他定的篆刻潤例:“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廣以漢尺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這張潤格在遠遊十年中一直使用。再往後是吳昌碩為他定的潤格: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冊頁摺扇每件6元。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自書潤格告白

定居北京後,齊白石多自定潤格,在他客廳裡,有一張告白條:“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10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20元。減價者,虧人利己,餘不樂見。庚申正月除十日。”齊白石賣畫賣印,從不講情面,除極個別親友外,不論是誰,都要照價付酬,不能賒,不能減。他託人辦事,或受人以惠,大多以送畫為報,他把這視為人情與物值的交換,如果他感覺不合算,下次就不進行這類交換了。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卻飲圖

1935年夏,周維善通過王森然贈白石畫像,白石以一畫相報;后王森然又領鄭景康為白石拍照,並將所拍12張照片相贈,白石又報以畫,但不久,白石在客廳掛了一張告白,說雙方不合算,以後再有人照像畫像一概不應酬。齊白石有時請別人(如樊樊山林紓等)寫序文、題辭或紀念文章,也都依照對方的潤例付酬,所謂“好朋友,明算帳”,一點也不含糊。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送禮物者,不報答;減畫價者,不必再來;要介紹者,莫要酬謝。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吾年八十矣,紙尺六元,每元加兩角。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丁丑十一月謹白。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凡藏白石之畫多者,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已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已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題不應;不改畫,不照相,凡照相者,多有假白石名,在外國展賣。假畫場肆,只顧主顧,為我減價定畫,不應。九九翁堅白。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賣畫例,無論何人不賒欠不退回,少一文錢不賣。招飲不畫,送禮物不畫。介紹不酬謝,刻印亦然。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雜畫四屏

齊白石也決不為錢而放棄自己的藝術追求。初到北京、還租住在法源寺時候,就寫過這樣一個告白:“餘年來神倦,目力尤衰。作畫刻印,只可任意為之,不敢應人示……。作畫不為者:像不畫,工細不畫,著色不畫,非其人不畫,促迫不畫。刻印不為者:水晶、玉石、牙骨不刻,字小不刻。印語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石醜不刻,偶然戲索者不刻。貪畫者不歸紙,貪印者不歸石,明語奉告。瀕生啟。” 這段告白顯示了齊白石孤傲不同流俗的一面,像“作畫刻印只可任意為之” ,“非其人不畫” 、“印語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等等,很有點像鄭板橋一類很有個性,畫要賣錢,但不喪失基本的自由,不能被人驅使;顧主選擇他,他也要選擇顧主。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小雞圖

齊白石賣畫及篆刻規例中,也有類似聲明,如“用綿料之料半生宣紙,他紙板厚不畫” ,“指名圖繪,久已拒絕” ,“一石刻一字者不刻,金屬玉屬牙屬不刻”等。誠然,為了掙錢,他有時也不得不遷就顧主,但正是靠了對藝術自由、個人志趣和獨立人格的追求,才成就了他的傑出藝術。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壽酒

在20世紀畫家中,齊白石不像王一亭、陳師曾、金城、吳湖帆那樣有生活源,可以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藝術目標或自由的遊戲筆墨,也不像某些以扒分、逐名為唯一目的,趨時迎合、賣掉才華、喪失藝術追求的“明星” 。他兼取兩者,獲得了兩方面的成功。齊白石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兩條最重要,一是他沒有膨脹的物質慾望,生活節儉,自足於溫飽小康,有充分的精力與閒暇進行藝術探索;二是他始終保持著人格與創造的自由,用自己的藝術創造市場,而不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當然,賣畫賣印對齊白石的藝術也有負面作用,這主要是賣畫數量過多,為了賣畫之需,即便沒有興致也畫,不想畫的也畫,不免出現氣力疲乏、技巧不精和大量重複之作。在歷代中國畫家中,這種現象是很難避免的。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扣門訪舊圖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芭蕉書屋

齊白石:賣畫不論交情

齊白石 一帆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