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海蹤|在德國行醫近20年,他讓當地產婦愛上中國式“坐月子”

從魁茨汀往西400多公里,“嶺南中醫藥文化歐洲行”來到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法蘭克福。杜煦電博士的中醫診所距離這裡不到1小時的路程。從1992年到德國公派留學,到2002年正式開辦私人診所,他和妻子已經在此行醫近20年,也是當地少數擁有西醫資質的中醫。廣東中醫藥專家代表團專程拜訪,與這位德國中醫進行了詳細交流。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德國市民對中醫藥接受程度很高

在德國,知名的埃倫巴赫民意測驗機構調查發現,只有18%的德國人一味相信西醫,有61%的德國人願意接受中醫治療。在曾經接受過中醫治療的德國人中,願意再次接受中醫治療的比例高達89%。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德國人是個很謹慎的民族,但他們一旦接受一種外來文化,認知程度也會更高。中醫的療效確實,當地老百姓對中醫藥的接受度非常高。”杜煦電博士的中醫診所在黑森州第四大城市達姆施塔特,15張床位每天要接待約50名病人,其中95%以上都是德國當地居民或者來自周邊國家的病人。“有的病人從紐倫堡、德累斯頓甚至意大利遠道而來。”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從1978年起在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習五年,獲中醫醫學學士,再到1984年在湖北中醫藥大學師從國醫大師李今庸教授三年,獲中醫醫學碩士,杜煦電經歷了8年中醫教育,並在1992年公派留學德國,在海德堡大學研究“針灸抗腫瘤化療毒副作用”的課題。擁有中西醫結合背景的杜博士,病人以疑難雜症為主,其中包括消化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疼痛疾病等。“比如過敏、哮喘、慢性腹瀉、偏頭痛、慢性骨關節病等,中醫的療效都非常明顯。”腫瘤康復病人的數量也不少,其中以乳腺癌患者居多。“中藥治療可以幫助病人提高免疫力,讓白細胞回升。”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與大多數國外診所以針灸為主不同,杜博士的病人中,一半都會開有中藥處方,包括提供艾灸的居家治療。雖然德國還沒有允許中藥飲片進入,但杜博士的病人拿到處方後,可以通過向英國或荷蘭的藥店訂購中藥飲片快遞到德國的方式,實現傳統中藥湯劑的治療。“一般都是西醫實在治不好了才會來中醫診所,病人的病歷往往有厚厚的一本,即便如此,中醫的療效仍然很好。”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德國產婦也開始接受“坐月子”

“中醫是個很好的東西,但在國外受到限制還是很多。”杜煦電博士指出,在德國,中醫可以說是“奢侈品”,只有收入高的人群才能進行中醫治療。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記者瞭解到,在德國,中醫並沒有被列為現代醫學體系之外的分支。具有西醫資質,經過一定的培訓,就可以用針灸給病人治病,國家保險也覆蓋這部分費用。而對於沒有西醫資質的自然治療師來說,提供的中醫治療要麼是病人自費,要麼是私人保險償付。“在德國行中醫的人大多是德國人,在整個醫生範圍內,德國醫生使用針灸的範圍之廣,可能在全球也數一數二。”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文化。中國的中餐舉世聞名,目前中醫的上升趨勢也非常明顯。”杜博士介紹,最近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以針灸為代表的中醫已經超過中餐的排名。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像杜博士這樣的中醫也成為海外推廣中醫藥文化的有力助手。他舉例說道,在德國,產婦沒有“坐月子”的說法,一般產婦生完孩子三天後就像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而中國的“坐月子”文化是來自中醫對女性生理的認識,認為產後氣血喪失,需要調理。“我現在影響很多德國的病人,讓她們產後用中藥調理,現在越來越多德國婦女開始接受這個觀點。”

岐黄海踪|在德国行医近20年,他让当地产妇爱上中国式“坐月子”

“西醫很強大,中醫很偉大,西醫講究深度,中醫講究廣度,中西醫結合又強大又偉大。”杜煦電博士特別指出,在德國行醫經歷中發現,外國人對中醫藥的治療更為敏感,往往只需要小劑量的中藥即可實現很好的效果。“中醫藥寶庫需要好好挖掘和傳承,要讓全球人民都能享受到這個好東西。”

【策劃】劉江濤 陳韓暉

【執行】王會贇 盧軼 嚴慧芳

【採寫】嚴慧芳 許雋 邵一弘 李劼

【攝影】邵一弘 許雋

【視頻】許雋 邵一弘

【作者】 嚴慧芳;許雋;邵一弘;李劼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要聞自營號~岐黃海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