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比特幣的亞線性網絡效應?它能否被超越?

網絡效應是很強大的, 比如Twitter之前經常宕機,但網絡效應的存在讓它倖免於難,有了網絡效應,Facebook在國際競爭中奠定勝局,微軟和Airbnb都大獲成功。

如何看待比特幣的亞線性網絡效應?它能否被超越?

​而在加密世界,比特幣因為性能差、費用高被詬病,礦工和開發者之間也很難達成共識,即便如此,比特幣依然是加密世界中市值最高和用戶基礎最大的token,依舊是中短期內保持價值存儲的代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比特幣強大的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的基礎

網絡效應是一種新的屬性,一個產品或者一種服務隨著被更多人使用,對其現有使用者的價值也會隨之變得更高。

目前有以下4中不同的網絡效應:

1、直接網絡效應

直接網絡效應會奏效是因為隨著底層產品或服務被採納,現有的使用者通過與新增加的使用者互動而獲得了更多的選擇,典型的比如Facebook和Whatsapp。

2、間接網絡效應

產品使用率的提高激發了副產品的誕生,而這些副產品往往能夠進一步提高原始產品的價值,操作系統就是最著名的具有間接網絡效應的產品。

應用開發者被操作系統吸引,因此使用該系統開發應用,從而吸引消費者,通過為一個既有的操作系統開發應用,操作系統本身也對新用戶變得更具吸引力,對未來的應用開發人員來說則有了更大的市場。

3、數據網絡效應

由機器學習驅動的產品,會隨著所獲取的數據增多變得更智能。

數據網絡效應出現在現代大多數基於雲端技術的應用,不過根據應用場景和複雜度這種效應的強度會有很大不同。

4、雙向網絡效應

部分用戶使用率的增加也會增加對另外一部分用戶的價值,反之亦然。一些著名的例子包括eBay, Uber, Lyft, AirBnB以及Amazon的市場商業模型。

在這些網絡中,消費者會受益於更多的選擇,以及更多供應商之間的競爭,這些現象會吸引更多消費者,而更多消費者又進一步吸引了更多供應商。

量化網絡效應強度

測量網絡效應的準確強度是十分困難的,它不是一門準確的科學,因為系統內新增用戶帶來的邊際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準確量化是十分困難的。

比如:我很多朋友都已經開始在過去的幾年裡刪除他們的Facebook信息了,但Facebook在當下對我的用處可能和三年前一樣,那流失的5%甚至10%的Facebook好友對我的Facebook使用體驗造成的影響甚微,因為我仍然有500個好友在使用Facebook。

據說,一個具有網絡效應的商業能被梅特卡夫定律量化。梅特卡夫定律聲稱:網絡的價值和用戶量的平方成正比。為了可讀性,我們可以說一個遵守梅特卡夫定律的商業有n 2的網絡效應。

如何看待比特幣的亞線性網絡效應?它能否被超越?

​自從梅特卡夫提出網絡的估值模型起,它就遭受了徹底地反駁。目前並沒有在整個增長週期內一直遵循n 2的網絡。而且,最初得出n 2假設的前提是網絡內的所有節點的價值都是一樣的。因此,相比n 2,大多數網絡的網絡效應更接近n*log(n).

比特幣的網絡效應

比特幣的網絡效應主要包括:

用戶、基金和投資者的採用

交易所採用和網絡流動性

3.衍生品和其他金融基礎設施

4.主流媒體和關注

5.自反式資產和網絡效應

6.分叉作為紅利

7.比特幣的緩慢變化是一個特徵還是一個缺陷

8.比特幣失效模式

而且,比特幣的實用性是其流動性的函數,這意味著比特幣的網絡效應可以用log(n)來描述。

價值存儲和實用性

比特幣極大主義者們認為新用戶購買和持有比特幣,毫無疑問會讓比特幣更有價值!

但是它忽略了一個十分有競爭力的事實:如果有另一個東西取代比特幣成為了具有超線性網絡效應的數字現金,而比特幣仍然維持自身亞線性網絡效應的數字黃金身份,那麼比特幣就會被超越。這就是在圈子裡被稱為的價值存儲與實用性的爭論。

價值存儲的觀點基於反饋:持有比特幣的人越多,它的價值就越大,從而促使更多人持有。

當然,這種反饋也是不確定的,這就創造了過多的波動性,也產生了不穩定性,由此破壞了價值存儲本身的目的。當價格只升不降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相信價值存儲假說,但當價格下降時,效用價值的基礎價值則會產生一個底部價格。

而現在,網絡效應在很大程度上被誤解了,事實上,並不存在服從n

2的網絡效應,很多網絡效應服從log(n),特別是可互換資產交易。

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會服從亞線性的log(n)網絡效應,而如果比特幣作為數字現金則會在小於1%到50%全球人口的採用階段服從超線性增長,而最終成為主要價值存儲媒介的加密貨幣在其增長過程中將毫無疑問需要展示出超線性的網絡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