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足协的一封公开信

“足协酝酿增加外援名额可出场4人 竞争提升国足成绩”,等关于增加外援出场的报道接踵而来,虽然系空穴来风,亦让人隐隐不安起来!不记得哪一年起,中超禁止外援守门员上场,这个政策让近几年的守门员水平得到较好的保持,并不如国家队整体水平下降得那么显而易见!这是比较着急写这篇公开信,尚不能断定这个利弊的比例,但我们应该用学习的眼光去分析恒大踏入足球圈以来中国足球水平的走向,以及恒大国内球员水平的提升,得到结论,权衡利弊。是的,大量金钱的投入,给中超联赛带来无数超级外援,让球迷常常痴迷于他们高超的球技,快速提高了中超球队的水平,在亚冠有极大的竞争力。但是我们也似乎感觉到,国内球员球技、球商并没有丝丝见长,我们常常忘了带射门靴,习惯了在禁区外围工兵式游荡。

致中国足协的一封公开信

我们曾经会认为,邓卓翔、张稀哲,陈志钊、甚至于陈涛、周海宾都是中场发动机,曾寄希望于拯救国足,在发动机的基础上,兼得前场尖刀。但无一例外地位置被外援取代,最终沦为鸡肋,迷失了原有灵性和创造力,变得平庸起来。我们也看到于大宝,这个国足锋线尖刀,但却在中卫这个位置才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更不用说杨一虎、梁学铭、成源等后起之秀,特别需要点名的是,山东鲁能年年都有如成源等预备队最佳射手,偶尔也在足协杯证明自己,但就是难以在中超前锋线上找到机会。这些经历不夸张地说明,中国国内锋线球员,成名于青年,但“成年即死”。如果中超联赛不大幅扩军,多增加一个外援名额,只会让国内球员少一个竞争位置,多一批球员失业,只会让中国足球水平再下降,而且更快速!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多增加一个外援前锋,让外援可以在前场完全形成配合,会不会让国内球员连参与进攻的机会都丧失呢?

致中国足协的一封公开信

反复的朝令夕改,仍然是老路,从这个侧面来看,那一定并不有益于中国足球!一直有这个观点,广州恒大为中超联赛作出了巨大奉献,但是输得起的广州恒大,将会是对中国足球最纯粹的、真诚的奉献!回顾一下广州恒大今年来的比赛安排,明显有一条规律——就是出场队员中国内老球员和外援组成时,往往就能够赢球;而新生代的韦世豪之流上场时,偶尔能打胜仗,但打不了硬仗,而且外援的水平没有出彩。为什么呢?因为出场的老球员基本上都是绿叶,甚至于小草,进攻的机会基本上给予外援;在传球配合时,唯一考虑的是如何过渡给回外援。而新生代的韦世豪之流,他们也想来个神来之笔,希望外援给他们创造要机会,并不围绕着外援进球的功利打法去踢球。这应该就是近期输球的主要原因,也许天真的卡纳瓦罗自己也不清楚其中道理,才有这个实例出现,让新生代打了两场好球后,忘了他们最终赢球的规律。而这个试验也正如说明了国足长期难进球、打不了胜仗的关键原因了!其实里皮也并不懂得透彻,所以他手下的国足,照搬了恒大的球员却赢不了球,这应该是卡纳瓦罗于中国足球最大的奉献,所以说,输得起时,就是最大化地为中国足球作奉献。这个观点虽然说得并不那么彻底,但值得中国足协、足球教练、人士去深思。

致中国足协的一封公开信

归化外援是一种短期行为,因为中国的事情终究还是靠我们自己。有人言,增加中超引进和出场外援的规定,为将来归化打下基础。但我们难道五年后的今天仍然在考虑依靠归化外援来冲出亚洲吗?这是一种值得去究竟的方向?人是有能力之分的,我在反复对比权衡之下得出这个结论,虽然现在用人依然普遍存在指鹿为马,但庸人终会遗害一方的。而且,人有一颗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而这个心,有的是光明的,表里如一;而有的是阴暗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企图。我们无论干什么,都有必要去看看提出问题的初心,才能够找到真正有益于中国足球那颗纯粹的、真诚的心。

致中国足协的一封公开信

近期来,不断有媒体在比对女足各年龄段教练的水平,点赞认可由孙雯举荐的港藉陈婉婷教练,认为是取代贾秀全教练的最佳人选。韩藉朴泰夏已经证明失败了,但就是这个男足经历并不丰富、执教尚未证明成功的新手教练,被我们疑人不用的观念支持下,开除了原队中的主力沈梦雨,让这个年龄段的女足输给韩国女足。当然他并没有卧底的初心,但似乎被我们成全了。有时候在想,我们有几颗苗子来给外人,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糟蹋呢?这才应该是足协、教练、技术人士,甚至媒体记者重点关心的问题,让我们的苗子在充满公平与正义的阳光下的环境里成长,回归我们本应该站在公仆的本来位置上。关心球员的成长路,如何让他们成长、成材,让天道酬勤体现在足球环境里,这就是我们机构的服务职能的根本所在,才是真正有益于中国足球,真正对中国足球负责任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