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盤門也是當年伍子胥修建的城門之一。

“北看長城,南看盤門”,這是蘇州盤門景區的宣傳,想想還是真能吹啊,聯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北京,便是安陽”,那一年咱也照此類推,“上有北京、下有南京,除了東京,便是福清”,不吹會死,是麼。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景區門口的牌坊,瑞光勝蹟,說的就是這裡的瑞光塔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瑞光塔建於三國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重修於北宋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四瑞堂,據說高僧說法,出現:“塔放瑞光,法鼓自鳴,白龜聽禪,枯竹爆青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這便是描繪石龜聽禪的故事

當年蘇州的城門眾多,各有各的功能重點,也各有各的故事。但這一座盤門卻相對特殊,這是當年伍子胥修建的城門之一。與當年吳越爭霸的歷史有關,又與風水有關,盤門景區內有座瑞光塔,建於三國吳赤烏四年(公元241年),重修於北宋,是一座七層八面的磚木混合結構的塔。一直奇怪這座塔似乎與這邊景區的環境並不相搭啊,原來這裡本身就是一座寺廟,叫做普濟禪院,到了宋代改名為瑞光禪院,相傳三國時孫權為報母恩所建,當時稱“報恩塔”,是蘇州最早的佛塔,報恩這兩個字估計用得也比較寬泛,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塔。如今的塔身外部應當是重新修復的,在1978年第三層的夾層中發現真珠舍利寶幢以及嵌螺甸經箱碧紙經書《妙法蓮華經》等文物,這樣,塔的歷史文化價值增加了許多。大門進去有“太祖高皇帝御製瑞光塔贊”碑,下面的介紹說該碑為崇禎年間所立,由文震孟所書,但看過去一直感覺是後來複製的,而且字跡還那麼清晰。

上塔需要另外收費,也沒想著上去,繞塔一週吧。瑞光塔後是四瑞堂,也有故事。說是當年一高僧在瑞光禪寺開堂講法,講得太好了,不僅聽者入神,且出現堂上法鼓自鳴,池中白龜出聽,庭下竹生歡枝,塔現玉色之光,叫做“塔放瑞光,法鼓自鳴,白龜聽禪,枯竹爆青”,此為四瑞名字由來,於是更名為“四瑞堂”,大堂內是木刻畫《盤門勝境圖》,描繪的是這一帶的城池樓閣,當年的白龜也複製了一隻安放在堂外。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與四瑞堂隔湖相望的是麗景樓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其實這副對聯很重要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麗景樓方向瑞光塔方向拍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與四瑞堂隔湖相望的是麗景樓,中間的湖叫“太極放生池”,走到麗景樓下,見二層簷下掛有一塊“雄甲三吳”大匾,八閩、三秦、三吳,歷史上的簡稱都有所指,一般意義上的三吳是指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雄甲也就容易理解了。其實在許多樓閣之前研究它的對聯便可知道這裡的內涵所在:“風光旖旎,坪淨境幽,景穿盤胥間,貫通迴廊水榭,四時樂趣記心頭;華構輝煌,基高地靜,雄峙姑蘇苑,遙眺垛口堞樓,多少亭臺收眼底”。認真研究,仔細分析,時間、空間、景緻、內涵,是否都在其中?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伍子胥的懺悔之處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相土禪水,法天禪地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祠堂的規格並不太大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往後走來到伍相祠,門口的爬山藤已經開始覆蓋,冬日裡,葉子都成為紅色。伍子胥是春秋時吳國大夫,他助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得王位,協助闔閭起築闔閭大城,即今天的蘇州古城,他整軍經武治國安邦,使吳國國勢日盛。之後攻楚得勝,報家仇鞭楚王,以功封於申,故稱“申胥”。到吳王夫差時,伍員勸其拒絕越國求和,停止北伐齊國,集中兵力滅越稱霸,與夫差意見不合,漸被疏遠,最後被夫差賜劍自剔。蘇州地方誌記載:“子胥死,浮屍於江,夫差悔焉,遂與群臣於江邊設祭壇,國人因為立廟。”這便是伍相祠的前世今生。伍相祠共有三進。門口照壁上寫的是“相土嘗水”四個字,其實還要加上“象天法地”四個字,前者說的是瞭解土質和水情,後者指的是觀天象和看風水,其實講的還是伍子胥為吳國定都城的典故。整體的展陳比較簡單,一進懸掛描繪伍子胥生平故事的畫軸,二進是祭殿,立一尊伍員坐像,三進是《興吳滅楚》仿青銅壁。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在來到留下記憶的這個地方徘徊吧。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當年的水關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這是用來升降相關設施的設備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最後來到的才是盤門,這裡是歷史上蟠門的諧音演化,《吳地記》:“古作蟠門,嘗刻木作蟠龍以鎮此厭越。又云: 水陸相半,沿洄屈曲,故名盤門”。這是一座水陸城門,先登城樓,這是後來重建的,懸掛“水陸縈迴”四個字。需要看看這裡的水城門,由兩重拱式城門和水甕城貫穿而成。水閘用絞關可隨時開閉,直到站在這個位置看著這原理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才知道水門絞關石的用途。這種周到的戰備與防洪設計,是古代築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創舉,既是防禦設施,也可控制城內河道水位,便於防洪洩洪。

站在盤門城牆上眺望,護城河流蕩,吳門橋橫跨在清波盪漾的京杭大運河上,顯得沉靜穩重,別樣的風姿綽約,想著要是美女、旗袍、紙傘,這樣的組合在橋上走過,是不是覺得是彩虹直通天堂,那不太容易讓男人想入非非了。這是晚清最大的單拱石橋,看過去特別顯眼,依偎著盤門,取“吳中門戶”之意,江南水鄉特色的“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光顯露無疑。古運河的水流過千年,而吳門橋也已靜立千年,在這樣風景裡如詩如畫,相得益彰。不知道是水造就了橋,還是橋造就了水。往內看是甕城,冷兵器時代,甕城的作用是達到甕中捉鱉的效果。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友好城市送來的

盤門,蟠門,雄甲三吳的古韻

這裡是一座星級酒店

往回走,看到威尼斯贈送給蘇州的禮物——貢多拉,有點類似瀘沽湖上的豬槽船,這是威尼斯人的代步工具,號稱水上大奔。蘇州因為知名度的緣故,當年締結了許多友好城市,竟然超過50個,想著這是一女多嫁啊,個人感覺這樣的締結簡直就是氾濫,或者就是為出國旅遊找個藉口罷了,互相接待吧。

出園,找尋胥門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