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很巧,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學院就有一位來自印度的老師,名字我記得是和大爆炸裡的印度科學家同名,叫做Raj。當時大三的時候有一門課叫《java編程設計》還是什麼課來著就是他上。
整個學期上下來最大的體會有兩個,一是印度口音名不虛傳,二是作業賊多,三是不論四季一雙拖鞋走天下,並且作業的分還壓的很厲害。當時我就對選這個R老師的課後悔了。
印度高管一統美國硅谷
其實這些年世界上的互聯網基本是就是美國硅谷和中國大陸兩片區域了,但是說實話,看起來美國硅谷華人IT圈其實已經越來越受限。
2014年陸奇被自己的印裔下屬納德拉超越,成為微軟CEO,隨後2016年陸奇離開微軟回國加入百度。
2018年穀歌雲負責人李飛飛和李佳相繼離職迴歸斯坦福,換上的是印度裔高管Jay Yagnik。
這裡一點也沒有貶低華人同行的意思,只是我鹹吃蘿蔔淡操心,原因無他,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頂尖大公司的頭部管理者已經是印度人或者印裔人士。
我現在可以列出一大票,比如現在谷歌、微軟、蘋果三大巨頭之後還有摩托羅拉、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百事可樂、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普等等等等。如果有人說這只是頂層意外的話,那還有一些數據可能更能說明問題。
一、印裔人口目前僅次於中國華人,目前是美國的移民人口第三大輸出口。
二、印裔人口收入在美國的中位數是美國人平均收入的兩倍,超過華裔。
三、印度留學生數量飛速增長,目前印度在美留學生數量也是僅次於中國排第二,並且印度留學生增速在2017年大概是中國留學生增速的2倍。
所以當看到美國巨頭公司開始不斷使用印度工程師或者印裔為管理者時,這不得不讓我們開始思考,常常被我們帶有戲謔眼光進行譏諷的的群體,到底身上有什麼閃光點?下面是我的一些淺見,並不權威,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語言上的溝通能力強,更容易融入美國文化。
語言上的優勢這一點,很多人很直觀的認為印度人比國人有直觀的優勢,因為印度有被英國殖民的歷史,所以在英語體系下被接納更為容易。
但是,從官方披露的數據中發現,就印度國內人口而言,接近88%的印度人口仍以印度語為主體語言,而將英語直接作為母語的人口只佔印度總人口的0.02%。
實際上問題出在了教育指導性上,在我國的英語教育體系下,重點是聽和寫,口語交流由於在高考中不會體現,所以在一貫學習中口語從未成為全局性的重點。
而在印度教育體系下,顯而易見口語交流作為了一個極重要的環節。我在外面開會時遇到的所有印度同行,不管咖喱味口音有多重,從來不會因自己的口音而怯於表達。而我們往往還是因為自己口語不過關,只能寄希望於口語大拿幫我們進行翻譯。
二、擅於溝通交流
當語言交流無障礙的時候,下一步就進入了溝通交流階段,印度工程師可能在寫代碼的層面上水平參差不齊,但是在溝通交流上往往都是一把好手。
據說印度教育體系下另一個教育重點就是鼓勵學生進行演講,在印度的中學大學中,學生社團及其豐富。口才的鍛鍊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因此大多數印度留學生都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因此溝通協調能力基本都比較不錯。
三、沒有退路,因此更加努力
從我們看到和感知到的印度國內現狀可知,印度的貧富差距比中國還要巨大,並且我開頭也說過,現在世界互聯網格局上看只有中國和美國兩極。有人可能會說印度有班加羅爾,印度是世界外包技術的龍頭,但是從沒有人說印度是領導互聯網科技發展的龍頭。
因此對於印度工程師而言,更好的出路只有美國硅谷一條。不像中國工程師,大不了我們回國創業,對於印度工程師來說,他們沒有出路的選擇餘地。
印度洋的暖風
當時廈大的留學生群體中最吸眼球的也當屬印度老哥們。廈門是個夏天極其炎熱的地區,但對於從小吹拂著南亞燥熱海風的三哥而言,這都不是大事。每次當我一下課就騎上我的單車飛奔回寢室等待空調救命的時候,我總是能看到大操場上看到三哥們成群結隊不懼烈日,開心的玩著印度板球,真是不服不行。
閱讀更多 雪兒爹地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