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潞綢作為明清時代的紡織品

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產品之一。它是明清時期山西潞澤地區所產出的一種著名的絲織品。它產于山西長治,因為潞州而開始出名。潞綢在歷史上曾經和杭緞和蜀錦齊名,被更是被列為了中國三大名綢之一。

潞綢絕對是極富地方特色的一種傳統絲織品。他在明清兩代的時候是專門為皇室貢品,以及支撐著整個晉商發展的一個主要的商品。因為他潞綢得非常的精巧和靚麗,曾經在明代時期它也是出口海外,成為了海外外國人的非常喜歡的一種絲絲織品。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潞綢最遲興起於明代初期。在明代中期的時候,他開始不斷地發展到了興盛之時,潞州的蠶桑也卻開始突然變得急速衰竭,這一變化也是導致了依靠蠶絲業繼續生產絲綢的道路,開始突然的急轉直下。

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一、潞綢的起源。

潞綢其實在我國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它具體到底起源於什麼時間?目前的歷史資料已經無法考證。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我國明代中期潞綢的發展走向了興盛時期。當時不管是皇宮的貴族,還是當時的平民百姓,都以潞綢為主。

但是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潞綢卻突然的衰落,到了清代時期,變得走下坡路,最終在清末時期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這裡我們所指的潞綢主要是指明清時期在山西路澤地區所產出的啊絲織品。

明代的潞綢,它的生產形式主要是以家庭手工業作坊為主來進行完成的。後來隨著潞綢的名氣越來越大,喜好使用它的人也越來越多,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加,質量的不斷提高。產品開始慢慢的而不斷地擴大到了民間。當時全國都非常對潞綢有好感,每年銷往新疆的潞綢就有9000多匹。後來潞綢還進行出口出口到新加坡,俄羅斯,日本等地,也是非常的暢銷。

潞綢主要生產在山西潞綢一代,當地的紡織技術非常高。不僅產出的潞綢產品的質量好,而且效率非常高,產量也大。山西潞綢的花色品種也是非常的多,供不同人的需求。當時潞綢有紅色,綠色,藍色,灰色等各種顏色。數十種的顏色的彩絲潞綢變成花形狀的高檔產品。潞綢產品五顏五顏六色,買者也是眾多可以滿足社會上各個檔次的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

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二、潞綢在當時社會當中地位。

歷史上關於潞綢在明代的興盛的狀況,在很多的史書上都有明確的記載。當時很多的詩詞當中都有寫到,嗯,當時的所有人家都每天喂蠶室,而繁忙都是忙著紡織蠶絲。都生動地描繪著當時社會形態。人們所穿的衣服啊,所戴的帽子,穿的鞋等都是用潞綢所作。

不論是從當時的文學名著當中,還是古典名著當中,都有大量的關於陸綢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鹿頭當時已經廣泛地深入民間,影響力是非常巨大和深遠的。潞綢不論是從地方管理還是到平民百姓還是到青樓妓女,他們都是非常喜歡穿戴潞綢,由此可見潞綢的質量之好,檔次之多,花樣之全。潞綢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當時人們社會生活。

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三、明代潞綢興盛的原因。

明代時期,當時的紡織業主要是遍佈在中國的南方,山西的紡織手工業在全國來說,當時只是處在中間狀態。但是為什麼山西的潞綢卻一直獨秀天下呢?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當時的明代政府大力的推廣種植經濟作物。

為當時的山西潞綢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質基礎。當時在明代初期的時候,國家戰亂剛剛平復社會經濟非常的衰敗,人口也是快速減少土地荒蕪整個經濟發展狀態十分不好。國家為了儘可能地恢復社會經濟狀態,更是在後面的很長一段時間,政府開始十分的重視經濟作物的種植。

其中,栽桑麻木棉等就變成了人們非常重視的農作物種植活動。這一行為也是大力的促進了潞綢生產和發展繁榮。

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宋代因為當時山西的民風淳厚,也是重農桑。當時明代的婦女們也是勤於紡織,也是這一原因也成為璐州的風俗,開始慢慢的刺激山西潞綢業的發展。山西潞綢的紡織生產工作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狀況是絕對密不可分的。

當時在明代時期,婦女全都恪守傳統的復到沿襲的是中國古代的男耕女織的習俗,所以婦女大都是非常勤於紡織的。尤其當時很多的寡婦,即使男人不在家,甚至丈夫已經戰死,但是婦女們也是依然頑強的利用紡織業來養家餬口維持生計。這一特點也是促進了當時紡織業的發展。

到了明代中後期的時候,隨著潞綢的不斷的發展變化,開始慢慢的趨於奢華。消費者們對陸綢的要求更加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的變化也是刺激了潞綢業的發展。人們需要更漂亮,色彩更多樣的種類,更加豐富的各種各樣的潞綢。社會風氣逐漸的變化,潞綢的生產和流動也是開始不斷的發展和繁華。

從興起到衰落:明清時期的潞綢為何會經歷大起大落?

四、明清時期潞綢的衰敗原因。

當時明清時期潞綢突然急轉直下的衰敗,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是當時的機戶大減問題。在明末時期長治地區常年的收到了戰火凶荒的影響。社會政局的不穩也是使當時的幾乎零落殆盡。很多人都不能正常的進行潞綢的生產活動。

其次是當時的歲貢竹簡問題。清初時期,為了收拾殘局,潞綢就成為了定綢。國家開始每年固定的收取路稠,後來因為經濟的不穩定,每年收取的路籌數量開始不斷的下降。不斷的下降也是使潞綢的發展開始不斷的萎縮。

直到光緒六年的時候潞綢的進貢開始慢慢的漸趨於無。除了以上原因之外,當時的氣候轉冷,自然災害頻發等因素都導致了潞綢不能再繼續繁榮下去。

參考文獻:

馬書岐,潞綢,緣何爵跡【J】,滄桑,1997(5):35.

孫宏波,高春平,潞商文化探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1-80.

沈琨,田千秋,潞綢史話【J】,山西檔案,2008(6):48-51.

(明)郭子章,《郭青螺先生遺書》卷二十《蠶論》,【Z】

順治潞安府志:卷一【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