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序言

自15世紀末葡萄牙拉開大航海時代的大幕之後,西方依靠其航海技術逐步走向了殖民主義。俯瞰歐洲版圖,在幾乎和我國國土面積相差不大土地上居然存在著幾十個國家,然而這些國家中有許多都曾擁有過遍佈全球的龐大殖民地,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列強的殖民地面積更是毫不遜色於今天的中國。

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圖1 歐洲各國地圖

而我國作為領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俯瞰地球儀上的中國版圖,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最南邊的領土是處於南海九段線之內的曾母暗沙。然而有一種說法是:歷史上我國最南端的領土是印度尼西亞?這一種說法存在的依據就是明朝時存在33年的舊港宣慰司。假如是真的,能保存至今,那麼我國如今的能源安全就不存在“馬六甲困局”一說。

設立背景

1397年(洪武三十年),位於蘇門答臘島的三佛齊國遭到了位於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國的入侵。此時的三佛齊國因為前不久遠征錫蘭國(今斯里蘭卡)失敗,國力大損,對處於鼎盛時期的滿者伯夷國的入侵完全沒有招架之力。沒落的三佛齊國最後只剩下都城舊港(今印度尼西亞巨港市)以及周邊的領土,差點被入侵的滿者伯夷控制住舊港的局勢。

三佛齊國:即室利佛逝(音譯自梵文Sri Vijaya),簡稱佛逝。宋代後改稱三佛齊王國(Samboja kingdom),存在於蘇門答臘島上的一個古代王國。在其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包括馬來半島和巽他群島的大部分地區,控制諸蕃水道之要衝。

滿者伯夷國(爪哇語:Madjapahit;馬來語:Majapahit)是十三世紀末建立於爪哇島東部的封建王朝,在今泗水西南。從1293年至1500年,滿者伯夷王國曾統治馬來半島南部、婆羅洲、蘇門答臘和巴厘島。

當地的土著王公無不驚恐,不願被入侵者統治。於是他們與來自廣東的流亡者梁道明所領導的幾千人隊伍結盟。之後的10年間,梁道明帶領守衛三佛齊國的北方疆土對抗入侵的滿者伯夷,逐漸得到更多的土著王公擁戴,甚至有幾萬廣東,福建的軍民從廣東渡海投靠他,梁道明從此成立了新三佛齊國的君主。

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圖2 14世紀末各國分佈形勢圖

然而,梁道明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勢力很難抵擋住滿者伯夷的入侵步伐。為了壯大並穩固自己在當地的勢力,他決定與另一夥來自廣東的流亡海盜陳祖義聯合。陳祖義作為被懸賞50萬兩白銀賞金的大海盜帶著近萬人幾百條船舶漂泊海上,正愁沒有一個穩定的落腳點的他們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海上勢力。於是,雙方一拍即合,達成戰略合作。這樣,不僅保住了三佛齊國的陸地勢力範圍,而且還一舉延伸了自己的海上勢力範圍,滿者伯夷也暫時罷兵撤退。

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圖3 鄭和下西洋船隊

靖難之役之後,明朝的政權被朱棣奪取。為了搜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同時為了宣揚大明國威,加強和建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聯繫,發展貿易,1405年明朝開始派遣三寶太監鄭和率領龐大的艦隊南下西洋。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其船隊的到目的地之一便是舊港(今世界第六大島蘇門答臘島的巨港)。舊港,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向北可以直接控制貿易要通——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只要在這裡佈置船隊,就可以輕鬆攻擊任何去往馬六甲、新加坡和文萊的商船。封鎖南中國海的出海口更不在話下。

此時統治舊港的正是梁道明和陳祖義。有語云一山不容二虎,作為舊港的兩大勢力,梁道明認為自己在當地能被擁戴則是因為自己作為一個外來者能融入當地社會。而同為南下的成為大海盜的陳祖義則希望能把舊港作為自己的海盜根據地,以此為根據地打劫過往商船。因此,兩股勢力之間逐漸出現裂痕。

1405年,梁道明響應明朝詔安,帶著少數人返回大明,將當地的權利交給其副手施進卿。在一次海上行動中,陳祖義無意之中遇到鄭和南下的船隊。於是心生貪念,欲奪取鄭和的大船,準備在鄭和由位於今譯作馬來半島的西南端的滿刺加國返回途中,預謀偷襲船隊。早已不和的梁道明一方的施進卿及時將陳祖義的陰謀詭計告知鄭和,於是鄭和將計就計,秘密佈下埋伏,前來偷襲的大海盜陳祖義一舉被擒。

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圖4 舊港宣慰司管轄範圍

鄭和認為此時的三佛齊國已經解體,爪哇島的滿者伯夷國則是內亂不斷,舊港作為三佛齊國舊都,不但人口眾多,而且還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貿易要衝,不可一日無主。於是上奏朝廷設置舊港宣慰司,任命施進卿為首任舊港宣慰使。1407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在舊港設立舊港宣慰司,作為大明在南洋的最高行政機構。舊港宣慰司的轄區包括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全部、印尼大部、泰國和菲律賓一部分,如今被看作中國“海上生命線”的馬六甲海峽儼然成為大明的內海。

發展與覆滅

然而在舊港首領施進卿死後,施二姐與施濟孫兩人為了搶奪宣慰使的繼承權而引發了內亂。根據施進卿 “本人死,位不傳子”的遺囑,施二姐實際控制著舊港宣慰使的行政權限。以“三佛齊國寶林邦俾那智”自名白立。

“俾那智”則是馬來語“ 首領"的音譯

根據保存於日本沖繩圖書館所珍藏的《(歷代實案)之(三佛齊國寶林邦俾那施氏大娘仔致書琉球國王相懷機書)》記載:心有不甘的施濟孫於是派遣遺那弗答、鄧千昌等人尋求日本國的支持。日本國沒有理會,於是將他們送去了琉球國。幾年後,琉球國王才派了一艘海船,護送他們回到舊港。鄭和於1424奉旨教諭施濟孫繼任舊港宣慰使。根據《瀛涯勝覽·舊港國》的記載,鄭和船隊再次到達舊港後,詳細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改封施二姐為第二任舊港宣慰使。

1424年支持鄭和下西洋的朱棣逝世,1433年鄭和死於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之後的明朝放棄了海外探索,轉而不斷加強海禁政策,對海外領地不夠重視,公元1440年,舊港宣慰司因捲土重來的滿者伯夷的入侵而成為歷史。

曾經的領土?

領土作為現代國家的根本,在邊界劃分上尊崇著歷史佔有,譬如大航海時代英法等西方殖民國家在遠離本土上萬公里的情況下,在別國附近還保有自己不可分割的領土。

僅存33年的舊港宣慰司在哈佛大學所出版的地理圖冊上也被標為大明的南疆領土,故而很多人認為舊港宣慰司曾是大明領土,假如這塊領土能延續至今,其戰略價值不言而喻。

中國曾經的最南邊的“領土”比曾母暗沙還遠,是固有領土嗎?

圖5 馬六甲海峽

然而更多人的人認為,明朝當時在舊港設立管理機構完全是為了拉攏一方勢力建立海上貿易補給鏈,在當地設立的宣慰司和西南地區的土司制度一樣,實施的是羈縻統治,與本土的兩京十三布政使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不但沒有對當地如英法殖民者那樣移民,而且在當時對其內政甚至都不做干涉;另外對於夾縫中生存的舊港宣慰司,不僅臣服大明,同時還向爪哇進貢,甚至尋求日本國解決其內政紛爭。

大明永樂年間對南洋的經營,讓諸多南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積極向中國靠攏,倘若當時的朝廷能延續這一政策,那麼舊港宣慰司這樣的羈縻統治的領地也許也能像雲貴地區那樣被中原王朝消化為固有領土吧。但歷史不容假設,當時的大明朝廷放棄了這份歷史責任,反而制定了海禁政策。中國的大航海時代剛剛寫下開頭,便已經走向了結局。

注:

圖4源自“舊港宣慰司”百度百科詞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