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 --大方花灯戏

大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 --大方花灯戏

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2006年6月,大方花灯戏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之为更多人所知。

一方山水,养人性灵,勤劳智慧的大方人民在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里,知行合一,创造了花灯戏。

大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 --大方花灯戏


花灯戏“桐梓开花”

花灯戏最初叫花灯,是巫师、端公为民间庆贺、祈福谋生而吸收过来的活动。在大方流传已有200多年历史。花灯传入大方后,吸收了本土的语言、风格、音乐曲调等,民间艺人将乡村野史与花灯唱联系起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大方花灯戏。花灯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并带有戏剧特色,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表演时手不离扇、帕,唱与做紧密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法、手式以及耍扇、耍帕等技法,是一种不分时间、不择场所的曲艺表演形式。

花灯戏道具有二胡、锣鼓、扇子、帕子等,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舞蹈的步法有两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快上步;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扑碟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

大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 --大方花灯戏


花灯戏“二十世纪耍钱杆”

大方花灯戏具有形式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最初的大方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花灯戏来自民间,剧本人物少,情节比较简单,唱词和道白通俗易懂,唱腔都是吸收民歌小调的特点,欢快明朗,表演动作活泼风趣,歌舞味很浓,多以表现生活的小喜剧见长,充满了泥土的芬芳。解放后,在大方、对江、长石等各地成立了文工团,创作并演出了多个花灯戏,从而从简单舞蹈演变成舞台演出的花灯戏。

大方花灯戏的代表剧目有瓢井的《桐梓花开》、《二十世纪耍钱杆》、对江的《七妹与蛇郎》、长石的《科学站的年轻人》、城关的《五更绣荷包》、《妇女能插三角秧》、《女将六口铁花开》、《一分半》、《护林曲》、《赶猪》等,这些花灯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轰动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