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論》(六)練拳要把握核心

《拳論》(六)練拳要把握核心


如果說功架是練拳的關鍵,是基礎,那麼本文將討論一下什麼是練拳的核心。

練拳的人很多,能打得很少。有些人練了幾十年,對各門各派、各個拳種都有接觸,應該說會的東西很全面,在基本功上也下了苦功,什麼“壓腿劈叉魚打挺、裡和外擺翻跟頭、前撲後跌掃堂腿、正踢側踹打璇子”樣樣標準、乾淨利索。練起套路來也是虎虎生風、有鼻子有眼、精氣神十足。可一旦動起手來才知道不是學無所用,就是用非所學,除了王八拳互毆、二郎腿互踢,其餘什麼也用不上。平時說得頭頭是道的拳彥口訣早已忘得一乾二淨,講手說招時的得意之形也跑得無影無蹤。

看來功夫沒少下,只是沒用對地方,說白了,練拳應該重點練什麼都不清楚,至於具體該怎樣練就更不用提了,這也是很多人練了一輩子拳卻只能說手而不能實戰的根本原因。這樣即便是練了一輩子,最終也還是個外行。

可怕的是,有的人練拳把身體練透支了,個別的還把身體練殘了,甚至出現了英年早逝的現象。

這些都是傻練、瞎練的結果。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練拳的核心?

我認為是練胯!練胯是練拳的核心,練胯是拳家的不傳之秘。

說到胯,大家並不陌生,很多武學理論中都提到過它,一些名家大師也常常把它掛在嘴邊。然而經過平時觀察,並未見過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活胯、用胯的,嘴上說的和身上的表現根本就是兩碼事。當然有些行家、高人未必輕易露面,即使露面了也未必讓我看到。

大多數人把壓腿、劈叉、正踢、側踢、裡合、外擺當成了開胯、活胯的手段,如果是這樣,體操運動員和舞蹈演員們做的都很優秀,女性也比男性做得更好。

這些動作練起來很苦,也很浪費時間精力,對於技擊卻沒有多少意義,可謂出力不討好。

那麼什麼才是開胯?這裡講的胯指的是胯根,開胯就是在正確功架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進行訓練,以增加胯根的活動範圍和靈敏度,增強其運動的多向性、趨向性和主導性,以便發揮“根節”的作用,同時結合相應動作訓練,逐步達到肩胯相合、意體相合、周身協調、進退自如、快速靈活和用根節打人的效果。

武術界有一種說法是力由腳生,因為腳與大地相接觸,沒有腳的蹬力就不會產生大地對人體的反作用力。很多人把把站定樁當做練拳基本功的重點,把練胯看做是故弄玄虛。我不完全贊成這種觀點。

大家想一想,汽車的核心部件是什麼?車輪子與發動機哪個更重要?從功率輸出和動力方面講當然是發動機起主要作用,雖然沒有車輪子車子也沒法行駛,可是沒有誰買車時是衝著車輪子去的。

我認為,人的胯就好比車的發動機,兩腳就是車輪子,而且是可以隨時制動的萬向輪。開胯、活胯的作用相當於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和輸出效率,同時也能提高車輪子的靈活性。拳的力道、速度以及身法步法的速度、靈活性與胯的開發程度緊密相連。

練胯有練胯的方法,各家的做法未必都一樣,效果自然也不同。我們在練胯的同時,順便把身體的平衡性、穩定性、松沉方面、整勁兒及拳法、腿法、身法、步法、眼神都練了,所以說是一種高效率、集成式的訓練方法。

練拳的人都在追求整勁和速度,周身合一是產生整勁和速度的前提,要求練功和運用時,全身的各個部位、各個器官與組織之間、動作和呼吸之間、動作和意念之間、動作和眼神之間都要做到密切配合、高度協調。拳法、腿法、步法、呼吸、意念和眼神的訓練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而拳法、腿法、步法都是身法的組成部分,一動俱動,宜統一而不宜分開訓練。如果分開、單獨去練習某個部位、某種動作,不僅效率太低,而且不宜整合。

肩胯合一是周身合一的基礎,也是練拳的重點。肩胯合一又是建立在活胯、用胯的基礎上,所以說肢體的一切動作都要以胯為基礎,由此可見練胯的重要性。

大家也許聽說過“用根節打人”、“用肩胯打人”這句話,這裡的肩和胯指的是肩根和胯根,就是上面所說的根節。打人用的是肩、胯、頭、手、肘、腳、膝等部位,除了頭以外就是四肢部分,四肢的根節就是肩根和胯根,而胯根是最重要的根節。如果不懂得這些,不會練胯,又如何能用好胯?不用根節而用梢,就是本末倒置。曾看到不少人練拳,肩胯不會動,成了單純的四肢伸縮運動,速度和殺傷力又從何談起?

可以這樣說,練拳不懂練胯、不能用胯的就是外行,無論他的資格有多老、名氣有多大。

如果不是親眼見過、親身體會過,沒有幾個人會相信不進行力量訓練就能發出很大的擊打力量,不進行速度訓練就能產生很快的速度。這裡面的絕竅就是胯在起作用。

絕大多數人是用體能訓練代替了練功,把打沙袋、舉槓鈴、練硬功、站死樁當成了訓練的重點。豈不知樁再穩、拳頭再硬,如果打不著對方、防不住人家,這功夫也算是白練了。通過體能訓練練出來的力和通過練胯發出來的力是不一樣的,打在沙袋上和打在人身上的效果也不一樣。

當然了,練就同樣的功夫,體重大、力量大的人佔優勢。體重和力量相同的人,功夫練對了,發出來的能量會大得多。有的人是天生的體壯、力大,喜歡以此炫耀,看不起技術好的人,說什麼“一力降十會”,那你為什麼不想一想,假如你練的方法對頭了、你身上有了功夫豈不更是如虎添翼?

練胯既需要方法科學,也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練一天有一天的收穫,練一年有一年的變化,練一輩子有一輩子的進步,就像在不停地糾正發動機齒輪的同心度、打磨光潔度,發動機的輸出效率和車輪的靈敏度會不斷地增加,身體的靈活程度和反應速度也會不斷地增加。

練拳的要領很難確切地用文字表述清楚,這也是功夫需要口傳身授的主要原因吧。有的地方即使手把手教,如果領會不透、感覺找不到,效果也會大相徑庭,個人悟性對於練武也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