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中國有三個海南,按照陸地面積排名,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海南州的面積是4.45萬平方公里,海南省的陸地面積是3.54萬平方公里,海南區的面積是1005平方公里

首先介紹海南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部,因地處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素有“海藏通衢”之稱。海南是青藏高原的東門戶,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毗連,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地理座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公里,南北長270公里,面積為4.45萬平方公里,佔青海省總面積的6.18%。美麗的青海湖有一半屬於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南州人口48萬人。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青海省地圖

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區成立,轄貴德、共和、同德、興海、貴南5縣。海南藏族自治區首府為共和縣恰卜恰。1955年7月28日,海南藏族自治區更名為海南藏族自治州,轄縣未變。2009年底,全州共轄5個縣、36個鄉鎮(其中15個鎮,21個鄉)、424個行政村(其中牧業村176個)、1341個農牧業生產合作社(其中牧業562個)、2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主要湖泊】 1、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高原微鹹水湖,位於州境北部。地理座標在東經99°36′~100°47′,北緯36°32′~37°15′之間。東西最長106公里,南北最寬63公里,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水總容量854億立方米。含鹽量12.49克/升,礦化度在12.5~13.2克/升之間。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9.15米。 2、苦海 位於姜路嶺南麓青康公路花石峽道班附近,水域面積44平方公里,水面高程4131米,為鹹水湖,礦化度22克/升。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主要河流】自治州境內河流眾多,主要為黃河水系和青海湖水系河流。 黃河穿越黃南、果洛兩州,在與自治州同德縣河北鄉多爾根河匯合口以南3公里處入境,高程3168米,流量474立方米/秒,總徑流量202億立方米。黃河干流在境內流長411.3公里,蜿蜒穿越境內5縣20鄉,總流域面積34203.4平方公里,佔全州陸地總面積的71%。

現在介紹一下海南省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隔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面和南面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為鄰。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海南省地圖


海南省的行政區域包括海南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全省陸地(主要包括海南島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總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934.32萬人

海南島地處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大雪梨,長軸呈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面積3.39萬平方公里,是國內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岸線總長1823公里,有大小港灣68個,周圍負5米至負10米的等深地區達2330.55平方公里,相當於陸地面積的6.8%。

海南島北與廣東雷州半島相隔的瓊州海峽寬約18海里,是海南島與大陸之間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灣與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從島北的海口市至越南的海防市約220海里,從島南的三亞港至菲律賓的馬尼拉港航程約650海里。

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在海南島東南面約300海里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島大部分淹沒於水下,僅黃巖島露出水面。西沙群島有島嶼22座,陸地面積8平方公里,其中永興島最大(2.13平方公里)。南沙群島位於南海的南部,是分佈最廣和暗礁、暗沙、暗灘最多的一組群島,陸地面積僅2平方公里,其中曾母暗沙是中國最南端的領土。

最後介紹一下海南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地處黃河上游,東臨鄂爾多斯高原,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大草原,北靠河套平原,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新型工業城市,也是陝甘寧蒙經濟區的結合部和沿黃經濟帶的中心區域。

海南區始建於1976年,是烏海市三個市轄區之一,區域面積1005平方公里,總人口10.65萬人,由漢、蒙、回、滿等25個民族構成。全區下轄三鎮、兩個街道辦事處(巴音陶亥鎮、拉僧廟鎮、公烏素鎮、拉僧仲街道辦事處、西卓子山街道辦事處)。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30多種,其中煤8.3億噸,石灰石23.6億噸,這些資源品位好、易開採、相對集中配套、工業利用價值高。黃河流經境內73公里,年平均流量320億立方米,能較好的滿足工農業發展需要。

中國有三個海南,海南州最大,海南省第二,海南區第三

烏海市海南區地圖

海南區是全國重要的煤化工、氯鹼化工基地。


海南區位於烏海市區南部。東、南兩邊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鄂托克旗毗鄰;西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惠農區、平羅縣接壤;西依黃河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隔河相望;北與烏海市海勃灣區相連。南北長約50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1005平方公里,佔烏海市總面積的57.29%。地理座標為北緯39°15′~39°32′,東經106°40′~107°09′。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

海南區人民政府所在地拉僧仲,與烏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區相距28公里。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550公里,距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駐地東勝區330公里。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相距128公里。

截至目前,海南區下轄3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為10.65萬人。

政區與居民點:

拉僧仲:該地區內有拉僧仲廟古遺址,故名。拉僧仲廟遺址位於拉僧仲街道辦事處第二居民區內,該廟的西南部有拉僧廟。歷史上,拉僧仲廟的規模次於拉僧廟,故名拉僧仲廟。自1976年始,為拉僧仲街道辦事處駐地、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

拉僧廟“拉僧”系藏語,漢譯為神聖,意為神聖之廟,因在其境內的額熱格騰山腰上建有拉僧廟而得名。拉僧廟曾為“滿巴拉僧”即培養喇嘛醫生的學府。學府同樣含有莊嚴神聖之意。位於海南區人民政府南部,海拉公路44公里處。東界公烏素南河槽與烏珠林溝匯合處,西鄰東風農場,南到烏珠林溝,北與老石旦鎮相連。為拉僧廟鎮人民政府駐地。

公烏素:"公烏素"系蒙古語,漢譯為深水。其語意來源不詳。位於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南11公里、呼珠不沁希勒南麓的丘陵區。東界鄂托克旗,南鄰巴音陶亥鄉,西接拉僧廟鎮。為公烏素鎮人民政府駐地。

西卓子山:據說,西卓子山水泥廠開工建設伊始,因考慮此地位於桌子山之西,故取名西桌子山水泥廠,因在外地刻章時把“桌”字誤刻為“卓”,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條件下,啟用印章時發現錯誤又不能及時趕往外地重刻印章,於是一錯至今。1984年10月,烏海市地名辦公室驗收各區地名普查成果時,曾更正為“西桌子山”,但由於西卓子山已成為眾人約定俗成的習慣性稱謂,致使更名未立,“卓”字依舊。其語意可以理解為祖國西部卓越男子漢們建功立業的山。位於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之西4公里處,東起海拉鐵路,西臨黃河,南界老石旦鎮,北至海勃灣區卡布其街道辦事處。1958年9月,西卓子山水泥廠在此地籌建並逐步發展成名。1981年3月,海南區人民政府設立西卓子山街道辦事處。

巴音陶亥:蒙古名稱,漢譯為“富饒的河灣”。位於海南區南部。東部、西部、南部與鄂托克旗接壤,西鄰黃河,西南與寧夏陶樂縣為界。巴音陶亥地區分佈著分別以巴音陶亥、東紅、迎河、四道泉子、綠化、東風、東方紅、一棵樹、新渠、新壩、新勝、都斯圖、新建、機井、紅墩、新豐為名稱的16個村莊居民點。巴音陶亥村為巴音陶亥鎮人民政府駐地。

老石旦(居民區):系蒙古語,原名“老石格都倫”,意為馬兒顛悠或“格噔噔”奔走的地方。相傳,當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從石嘴山渡河時,途經此地看到這裡樹木蔥蘢,花草繁盛,便信馬由韁,一路觀賞景色,興之所至,遂稱讚“老石格都倫”。以後,由於人們念之拗口,逐漸演變為今名。一說原名為“敖勞什格都倫根”,漢譯為水草豐美、鮮花盛開的地方。


土地資源:

海南區土地由山地丘陵、山間窪地和黃河階地平原構成,土地總面積1005平方公里,約佔烏海市土地面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已開發的有:耕地面積2790.53公頃,約佔土地總量的2.69%;林地面積744.9公頃,約佔土地總量的0.79%;其餘城鎮用地、村莊用地、工礦區專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水利工程用地,僅佔很小一部分土地。

尚未開發的土地有天然牧草地、裸岩硬地和沙地。天然牧草地80646.19公頃,約佔土地總量的81.2%,是未來開發利用的豐厚土地資源。

礦產資源:

海南區是個地下礦產富集的地區,主要礦產有煤、鐵、粘土、石灰岩、白雲岩和石英岩,其次有金、硅石等礦產10餘種,礦化點達數十處。

一、煤

煤是海南區的主要礦產。桌子山石炭二疊系煤田八大礦區,海南地區就佔有滴瀝邦烏素、白雲烏素、老石旦、公烏素和雀兒溝5個礦區。已探明煤的總儲量35.7億噸,保有儲量22.04億噸,煤質牌號為焦煤、肥煤、肥焦煤、肥氣煤和瘦煤、貧煤,是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的焦煤產地。

主要含煤地層有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含有薄層不可採煤層。

石炭系中統本溪組,濱海沼澤相沉積。煤系地層的主要巖性為砂岩。頁岩、粘土巖。雀兒溝礦區有薄煤層2層,局部可採。

石炭系上統太原組,濱海沼澤相含煤地層,主要為深灰、灰黑色砂質頁岩,頁岩與細砂岩3層,夾粘土頁岩和煤層。厚度46~300米,含煤層8層,可採或局部可採的17、16、15、14和12號煤層總厚度15.3米。

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煤系地層為河流、湖泊和沼澤的陸相沉積地層,巖性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細砂岩和灰色頁岩,沙質泥岩,多層中厚層煤層,夾有硬質粘土巖,總厚度47~170米。含煤10層,其申10、9、8、7、5、2共6層煤為可採和局部可採,厚度約8~12米。

二、鐵礦

海南區鐵礦的儲量較小,但礦點較多,礦石種類有赤鐵礦、褐鐵礦和菱鐵礦。

赤鐵礦 博格勒其高勒赤鐵礦點,位於甘德爾山的中南段,礦體處於奧陶系下奧陶統的石英砂岩與石灰岩接觸面的破碎帶中。鐵礦石多呈緻密塊狀。肉眼鑑定含鐵量在40%左右,預測遠景儲量較小。

褐鐵礦 雀兒溝礦點,位於拉僧廟南5公里。零星出露礦體38處,礦體長70~200米,厚0.37~26米,預測儲量900萬噸。

另外,在桌子山區,下奧陶統石灰岩與中石炭統的接觸面上,以及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的砂岩、頁岩層中,也有零星分佈,一般呈窩狀,透鏡狀小型礦體,礦石含鐵量在35~52%左右。

菱鐵礦 主要分佈在公烏素地區,黑龍貴地區亦有少量出露。礦體產於石炭系上統太原組的沙質、泥質灰巖中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的砂岩中。在煤田地質勘探和煤礦開採中,發現有6個菱鐵礦層,單層長約1000米,厚度變化大,在0.2~2.45米之間,礦石含鐵量乎均為25~29%。並含少量方鉛礦,閃鋅礦和黃鐵礦。

三、粘土

海南區的粘土礦有硬質、軟質和半軟質等類型,產於石炭二疊紀煤系地層中,主要成分是高嶺石,一般佔礦石總量的80~95%,其餘成分有伊利石、蒙脫石、石英、雲母和鐵、鈦。

老石旦粘土礦 位於老石旦南部,上礦層厚10~30米,下礦層厚40米,穩定性較差,主要化學成分是SiO2和AL2O3,前者約佔50~65%,後者約佔8~17%。燒失量約9.7%,礦石儲量1794.10萬噸。

水泥廠粘土礦 共有3個小礦區。哈圖烏素礦區,位於水泥廠西南1.5公里,礦區面積0.4平方公里,礦層長700米,寬500米,厚9~30米,上有3餘米厚的覆蓋層。礦石化學成分:Si0252%,AL2O314.73%,MgO9%,塑性指數大於22,區內礦石儲量高達776萬噸。水泥廠南山礦區,位於水泥廠南3公里,礦層厚度32~98米,夾4~5米厚度灰白色鈣質粘土及鈣質砂岩。礦石化學成分Si0258.97%,AL2

O311.94%,MgO8.15%。燒失量10.27%,塑性指數大於14,區內礦石儲量高達3636.39萬噸。水泥廠東礦區,位於水泥廠東2公里。礦區面積2平方公里,礦層平均厚度10米,最厚25米。上覆4~5米的第四紀堆積層。化學成分: Si0257.31%,AL2O313.28%,燒失量9~11。區內礦石儲量4320萬噸。

滴瀝邦烏素粘土礦 探明可採礦層2~3層,C十D級總儲量為358.1萬噸,是海南地區唯一富集的紫砂粘土礦。

四、石灰岩

海南區是個石灰岩富集的地區,境內的桌子山和甘德爾山的裸露岩石絕大部分是石灰岩,遠景儲量約100億噸。

石灰岩生成的地質年代久遠,屬於遠古代的寒武紀和奧陶紀下統。寒武紀的薄層石灰岩工業價值較小,下奧陶紀的厚層石灰岩,不僅儲量大,而且品質優良,品種多樣,有水泥石灰岩,電石石灰岩,熔劑石灰岩和制鹼石灰岩。

石灰岩所含礦物成分比較簡單,主要是方解石,約佔70~90%,其次是白雲石,約佔1~4%,其餘為少量的褐鐵礦和石英等,約佔4%。

海南地區的石灰岩的最大特點是氧化鈣含量高,一般都在50%以上,而有害成分如氧化鎂、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三氧化二鋁和三氧化二鐵等均很小,因而,石灰岩的工業價值較大。

五、白雲岩

白雲岩賦存於寒武紀地層和奧陶紀地層底部,為層狀沉積,海南地區僅在老石旦有零星分佈。

白雲岩的化學成分MgO的含量約20%,CaO的含量約30%,並且含有SiO2、Fe2O3和AL2O3等雜質。顏色通常呈灰白色或淡黃色。白雲岩在鋼鐵工業中大量用作鹼性耐火材料。

六、石英砂岩和石英砂

分佈於桌子山和甘德爾山的震旦亞界地層中,上部為白、灰白色細粒石英砂岩,中下部為灰白、肉紅和紫色細、粗粒石英砂岩,礦層比較穩定,儲量較大。

石英砂產於老石旦地層第四系風積層中,主要成分為石英,其次是長石,礦層厚3~7米,工業儲量249.9萬噸。

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均可作冶金輔助原料和玻璃生產原料。

七、普通建築用砂石

普通建築用石材和不同粒級的砂和礫石,廣泛分佈於高山、山間溝谷窪地和山前洪積扇中,儲量極其豐富,可謂取之不盡的建築用材。

水資源:

一、地表水

海南區的間歇性地表逕流,除了小部分滲人地下,補給地下水以外,大部分順溝谷流走。

黃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資源。最大年逕流量492.6億立方米(1967年),最小逕流量179.3億立方米(1969年),平均年逕流量為321億立方米,在農業生產用水期間,即每年4~10月,黃河逕流量是由低到高峰階段,尤其是7~10月的逕流量約佔全年的70%。黃河水含沙量為2.30~5.02公斤/立方米,水質較好,礦化度為0.4~0.65克/升,為HCO3•SO4•CL—Na•Ca•Mg型水。

二、地下水

第四系沖積洪積層潛水。共有4個含水層,厚度大,分佈廣,含水量頗豐。尤以上更新統沖積洪積層含水和中下更新統沖積洪積層潛水和承壓水為好,是海南地區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單井湧水量11933.38立方米/晝夜。水質良好,物理性呈無色、無味、無嗅、透明。水溫10~16℃,PH值7.5~8.6,屬弱減性,總硬度小於25德間度,礦化度0.45~2.15克/升,化學類型為CL•HCO

3•SO4—Na•Mg•Ca型水。

潛水的補給源主要是大氣降水,經測定,海南地區年補給量約1203.33萬立方米,另外,該含水層主要分於黃河一、二級階地,當開採量增大,水位降到一定程度時,可接受黃河水補給。

寒武系、奧陶系石灰岩溶洞裂隙承壓水。該含水層在海南地區發育較好,地下水儲量較大,為老石旦、公烏素和“六五四”地區的用水水源。水質良好,無色、無味、無嗅、透明;化學類型為HCO3•CL•SO4—Na•Mg•Ca型水,礦化度小於1克/升,PH值大於8。

生物資源:

一、野生植物資源

海南區植物資源豐富,己查明野生植物有69科,181屬,279種。其中木本植物66種,包括喬木6種,灌木37種,半灌木22種,木質藤木1種。草木植物201種,其中菊科植物有20屬45種,藜科植物有13屬32種;豆科植物有12屬23種;禾本科植物有13屬16種;十字花科植物有8屬10種;毛莨科植物有5屬9種;蒺藜科植物有5屬8種;薔薇科植物有5屬8種;蓼科植物有4屬7種;百禾科植物有4屬7種;紫草科植物有5屬9種;唇形科植物有4屬4種;樹柳科植物有2屬4種。另外還有孢子植物11種。

藥用植物 魚腥草、馬勃、梅農、地柏、問荊、銀粉背蕨、地柏枝、木賊麻黃、杜松、膜果麻黃、蒙桑、蠍麻、蒙古河拐棗、扁蓄、叉分蓼、西伯利亞蓼、登相。中亞濱藜、錦狼蒿、野雞冠子花、菊葉刺藜、豬毛菜、刺沙蓬、反枝莧、馬齒莧、狹葉草原霞草、早表瓶草、銀柴胡、王不留行、血見愁、芹葉鐵線蓮、短尾鐵線蓮、黃戴戴、回回蒜、香唐松草、鄂爾多斯小柏、匙葉小柏、角茴香、灰綠黃堇、獨行菜、羊辣辣、沙芥、瓦松、小叢紅景天、景天三七、鵝絨陵委草、小葉金露梅、蒙古扁桃、黃刺梅、沙冬青、草木樨狀黃芪、斜基黃芪、甘草、狹葉米口袋、紫花苜蓿、白花草木樨、苦豆子、苦馬豆、牛龍牛兒苗、野亞麻、白刺、葡根駱駝蓮、蒺藜、霸王、遠志、乳漿大戟、地錦、酸棗、掌裂草葡萄、茴麻、野西瓜苗、北錦葵、枇木巴柴、長葉紅沙、四河柳、裂葉堇菜、鎖陽、沙茴香、黃花補血草、三色補血草、羅布麻、絨鵝藤、牛心朴子、地銷瓜、香加皮、打碗花、銀灰旋花、田旋花、菟絲子、假紫草、疏花假裂草、石生齒緣草、卵盤鶴蝨、紫筒草、蒙古蕕、膿瘡草、串鈴草、甘肅黃芩、地椒、曼陀羅、洋金花、枸杞、龍葵、青杞、蒙古芯芭、多德草、地黃、水苦果、角蒿、列當、車前、茜草、西北吉草、黃花蒿、冷蒿、油蒿、櫛葉蒿、小花兔針草、狼巴草、大薊、小薊、沙藍刺頭、阿爾泰狗哇花、多葉阿爾、歐亞旋復花、蓼子樸、山苦菜、絲葉苦野菜、蒙新久苓菊、鰭薊、蒙古芽蔥、苦菜、蠱菊、蒲公英、蒼耳、蒙古香蒲、芨芨草、水稗、天芒稗、星星草、白草、狗尾草、戈壁天門冬、毛葉天冬、砂韭、麥芽。

飼用植物 共有93種,佔植物總數據的34.70%,主要為藜科、豆科類,如合頭藜、油蒿、沙蒿、沙拐棗、針芽、白花草木犀、紫花牙苜蓿和蘇丹草。

珍貴稀有植物 屬於瀕危物種,在海南自然保護區內有蒺藜科小灌木四合木,豆科沙生常綠灌木沙冬青,半日花科超旱生矮小灌木半日花,薔薇科李屬小灌木蒙古扁桃。

木材類植物 樹木主要有山榆、沙棗、杜松和鄂爾多斯小柏的零星植株,經濟價值不大,部分可作建材。

另外,還有小花棘豆、向荊、麻葉蕁麻等近10種有毒植物。

二、野生動物資源

海南地區屬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類群,動物種類組成比較簡單。

獸類20餘種,主要有狐狸、刺蝟、兔子。曾有黃羊、青羊、盤羊和野驢,已絕跡。

鳥類40餘種,主要有云雀、麻雀、喜鵲、石雞、鷹、雕和貓頭鷹等。

無脊椎動物40餘種,主要有青蛙、壁虎、蜥蜴、蛇和蝸牛等。

魚類30餘種,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青魚和泥鍬等。

旅遊資源:

海南區既有雄渾壯闊的黃河景觀,又有巍峨陡峭的高山和斷裂褶皺地貌風景,還有古老的文化遺址,是一個景觀資源豐富的地方。

一線天旅遊點 位於甘德爾山南段,南北走向的高山中豁然出現一條東西向的深谷,兩側直立,形如刀切,高達幾十米,寬僅2米,進入谷地上望,碧藍的天空只有一線,極為壯觀。

飛來石及三道溝 飛來石位於海南區人民政府駐地正東方約4公里、海南區至棋盤井6公里里程碑東約1公里處。在山坡的上部,有一聳立陡峭形如猴狀的巨石,從巨石西觀看,猴狀巨石的頭部有“雙眼”、“嘴巴”,其頂部凌空飛落有約4平方米的片狀石塊,石塊由南向北約呈40°。的傾斜,顯得搖搖欲墜,岌岌可危,“猴頭”似難以承受重量而有縮頭縮腦之態。飛來石之南,由北向南依次分佈著3道東西走向的山溝,第一道山溝溝大溝深,怪石磷徇,有的橫空出世,層層疊疊,形如棚架;有的如張牙舞爪的怪獸;有的如古人類居住的洞穴。該溝西入口生長有碗口粗的山棗樹。第二道、第三道山溝由西向東呈倒“人”字形,第二道山溝在三道溝中的大小、位置均居於中間,兩邊石壁狀如一道溝,溝上部有一呈方形的巨石橫臥溝底,有泉水從其下漏出,西入口處生長有山棗樹。第三道溝最小,西入口處僅有6~7米寬,全長約500米,溝平均寬約4~5米。兩岸石壁奇形怪狀,妙趣橫生,西入口處有水井1眼,中部有水井1眼。溝的盡頭,突然有巨石高聳,石縫中有水滲出,彙集在窪處成清澈見底的泉水,整個溝底為細沙鋪成,細沙中滲透了泉水。飛來石及三道溝為海南區尚待開發的旅遊景點。

海南區內的明代烽火臺 共有5座,其中的二道坎烽火臺最為壯觀。該烽火臺遺址位於西卓子山水泥廠黃河農場二隊西北約1000米處,距黃河東岸約500米的高地上。該遺址坐西向東,整個烽火臺為岩石和粘土混合夯築。底部和頂部均為正方形,底邊每邊長22.5米,頂邊每邊長14米,西側坍塌嚴重。現場採集遺物標本為褐釉、茶綠釉陶瓷殘片,推斷為駐守軍士生活用具。烽燧周圍可見軍士住房遺址。

拉僧廟遺址 位於居民區北額熱格騰山腰中部平臺上,距拉僧廟至公烏素鐵路800米處。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興建,為蒙醫學府,曾藏有大量蒙、藏醫學書藉。於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90年後,通過海南區人民政府拔款及多渠道籌款重建拉僧廟。原拉僧廟廟基為人工條石築成,殘留牆壁為磚石結構,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規模宏大,頗為壯觀。遺址上見有灰陶片,褐釉瓷殘片、青花白瓷殘片及筒瓦、滴水磚等。

雀兒溝巖畫 位於雀兒溝丘陵中,佔地約100平方米,畫面多為動物圖案。

漁村 位於西卓子山水泥廠西約6公里的黃河岸邊。90年代末,西卓子山水泥廠與西卓子山辦事處合作開發;至2002年,該旅遊景點己建蒙古包餐廳、游泳池、跑馬場、供遊人垂釣的養魚池、娛樂室、觀河亭等度假休閒地。

兔島 位於老石旦鎮西約5公里黃河中的一個夾心小島,面積約42公頃,島上有河柳、胡楊、沙棗等野生樹木。因該島曾經生存有野兔而得名。是海南區重要的旅遊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

四合木保護區 北起海拉公路12公里,南至25公里火車站,西有甘德爾山為屏障,東與海拉公路為界。在這一面積約1730公頃的狹長地帶,生長著大量古老殘遺瀕危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四合木。該地區西有高山聳立,地勢平坦開闊,野生植物繁茂,保留著乾旱荒漠地區的原始狀態,具有鄂爾多斯高原的濃郁風情韻味。

巴音陶亥檸條種植保護區 位於巴音陶亥東部,距巴音陶亥鄉政府8公里的丘陵間。這裡丘陵起伏,天高地遠,一片蒼茫。自1978年始,巴音陶亥鄉在這裡種植檸條,至2002年,種植面積達20萬畝。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參觀的團體和個人日益增多,為海南區重要的旅遊資源。

在黃河沿岸70餘公里長的區域內,長河、大漠、高山、戈壁、古烽火臺、村舍、田野所形成的獨特自然風光,構成了海南區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