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造車新勢力的起起落落,好像一出無人導演的鬧劇,從最初的波瀾壯闊、氣勢如虹到如今的萬馬齊喑,千瘡百孔!對於很多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可能都沒想到,在中國剛剛興起沒多長時間、被冠以未來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為什麼會在進入2019年之後突然急轉直下,更沒有想到,首當其衝的就是造車新勢力自身,目前造車新勢力有銷量產出的品牌僅有13家。而在當年,造車新勢力尋找乘用車生產資質時的雄心勃勃和志氣滿滿,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目前獲得新能源汽車造車資質的車企一共有18家,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康迪電動、江蘇國新新能源和山東國金汽車。其中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傳統車企之外,絕大多數都是造車新勢力車企,其實從上岸的角度來看,其實目前造車新勢力具備造車資質的車企並不少。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當然上述提到的造車新勢力是直接獲得了整車生產資質,還有一些造車新勢力是“借殼”生產,比如蔚來找到了江淮,理想收購了力帆,小鵬汽車找到了鄭州海馬,拜騰聯姻一汽,所以事實上,對於造車新勢力們來說,如今的生產資質問題早已不是問題。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遙想當年,整個造車新勢力都在為獲得一紙整車生產資質擠破腦袋的時候,中國新能源汽車正處在虛假繁榮的前夜,大規模的補貼等著跑在前面的新能源車企來“瓜分”,以至於申請生產資質的車企太多,導致相關部門不得不最終限定數量,對後來者關上了門,很多後來的造車新勢力只能通過收購和合資解決生產資質問題。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長江汽車是最先獲得生產資質的車企之一,可以說長江汽車並非一個造車新勢力,因為長江汽車之前是生產客車起家,經過各種重組之後,變成了新能源車企,並且獲得了生產資質。但是現在的長江汽車,深陷各種債務糾紛,其中大多數來自於拖欠零部件供應商。在無法繼續提供供應商應付貨款以及支付員工工資的情況下,長江汽車目前已經陷入停滯的境地!

前一段時間,網上爆出了有關敏安汽車的相關消息,敏安汽車內部發布通知,敏安汽車將實施階段性放假,通知中稱,受政策、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環境和補貼政策變化的影響,公司經營困難、持續虧損。為實現戰略轉型,決定實施階段性放假。放假時間從11月1日開始,且針對分公司和各部所有員工,這也意味著敏安接下來生產、製造、研發將全面停工。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2018年年底,敏安汽車發佈了首款量產SUV車型,敏安汽車的品牌也被確定為瀾圖。不過這次發佈就像李自成在北京短暫稱帝一樣,僅僅是一種標誌。之後敏安汽車多次被爆陷入財務危機,整體的運營出了較大問題,而業界也普遍認為,敏安汽車這款車的發佈,本質上和賈躍亭發佈FF91一樣,更大的意義在於吸引投資。如今一年過去了,敏安汽車這款車依然沒有問世,現在看來,胎死腹中的可能性極大。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所以其實現在對於造車新勢力們來說你,造車資質早已不是問題了,沒錢才是最大的問題,原因很簡單,文章開頭我們提到的車企中,有好多造車新勢力目前都只是有資質而沒有新車問世,那麼如果後面還有造車新勢力有錢造車而找不到資質,那麼找他們合作或者收購就好了,再說了,還有很多三四線自主品牌即將走向覆滅,造車資質多得是,收購一個就能實現。但是現在的問題是,誰敢收?誰收得起?

造車新勢力:從沒法造車到沒錢造車,生產資質為何香餑餑變雞肋?

生產資質從過去的奇缺到如今的剩餘,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非常簡單,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車的矇眼狂奔,不管是市場還是相關層面,都看到了中國電動車虛假繁榮背後的隱憂,所以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良性發展,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了。新能源汽車補貼已退坡,市場立馬低迷,不僅車賣不出,而且資本市場對於很多造車新勢力的預期都比較悲觀,或者正如之前浙江湖州市吳興區對投資蔚來汽車的評價一:風險太大!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不一樣,沒有了新能源汽車銷量,沒有了投資,那麼整車資質就是一個擺設,或者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