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为什么容易抑郁?

萌萌哒我喜欢


“皮皮妈育学园”给你解答:最起码现阶段来讲,我相信这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也相信很多宝妈都很坚强,并没有真的达到医学程度的抑郁,大多靠自己硬撑,度过最艰难的阶段之后,慢慢就能缓解了过来。

可是那无数次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绝望,无数次各种奋力挣扎后仍然找不到出路的无可奈何,甚至是很多个瞬间突然涌现出的心灰意冷,我相信大多数宝妈都印象深刻。过后反思发现,这种情况真的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让当妈这件事变的更轻松,让整个家庭的氛围更好,让家人的分工协作更合理轻松,让宝宝从一出生就能得到更好更周全的照顾。那么具体要怎么解决呢?宝妈的“抑郁”更多出现在出月子之前,下面我按时间阶段从原因和应对策略两方面展开:

一、产妇刚生产完的几天需要家人的精心照顾

1、情绪原因:没有得到事实上的精心照顾。

无论剖腹产还是顺产,产妇生产后,身体都有很大的不适,需要在医院住几天,不能自主活动:喝水、吃饭、上厕所、擦身子、让宝宝吸奶等都需要家人协助;万一涨奶或是出现其它情况更是需要家人帮忙或家人及时找其他人帮忙。但是这个时候家属们往往也是20多年不经历或者从未经历过同时面对新生婴儿和新产妇的情况:事情很多,家属很忙。但是新产妇各种不适、各种不便需要照料是刚需,新生婴儿的吃喝拉撒睡、保暖、检查等所有事情都要依靠大人(婴儿刚出生时检查很多,且吃喝拉撒睡大概率频次高、单次数量少)更是刚需。如果这个时候家人不给力,产妇很容易受不了爆发的。

我生产的时候,婆婆和亲妈都到场了,各带领2个家属3人一组两班倒。轮到我亲妈时基本没啥问题,还每次都从家里给我做营养餐带过去。轮到婆婆时,只负责照顾不做饭,但是3人管一个宝宝都管不好,弄不过来;我是大人,能忍也心疼宝宝,在那排队等着安置好宝宝后帮我上厕所、口渴的要命,还等着让宝宝吸几下初乳(初乳对宝宝特别好);结果直到宝宝睡着了,也抱不过来,我涨奶涨的要命,所有的需求都在忍着,老公心疼婆婆受累了,先给婆婆铺床端水安排婆婆休息后,再过来管我,我剖腹产,要忍着疼,紧紧的按住肚子才能努力动作的情况下,自己再处理涨奶。我相信更多的产妇经历的是一样的疼和类似的委屈,同样的心情,但是未必清楚的表达出来了。家人们不能感同身受,加上自己确实没闲着,确实受累了,很容易双方互相不理解,互相嫌弃,为出院后日子埋下不好的伏笔。

2、应对策略:提前做功课,做好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准备

我妈妈之所以能在生产完之后马上上手,表现出靠谱、可信赖的形象,其实一点都不难。

1)家属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从确认怀孕开始,我们就彼此明确了我坐月子,妈妈和婆婆的都要过来照顾。妈妈当时经常给近期有宝宝出生的亲戚朋友打电话,了解情况;也经常花时间到宝妈、宝宝们常去的地方活动,遇到妈妈们带着小宝宝时,无论认不认识,熟不熟,都创造条件给人聊天,观察人家怎么照顾宝宝的。

2)家属要给自己定目标,多学习。

现在的宝宝都用尿不湿、喝奶粉、用很舒适的包被、每次宝宝进食后还要给宝宝拍嗝…这些跟我们出生的时候有很大的不同,没有谁可以不观察不学习就能上手。比较好的是,现在的护士们都会教家长们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喂多少,怎么拍嗝,怎么带尿不湿,什么时候带什么东西去检查,家长们只要用心、只要肯学习,其实都不难的。<strong>

3)家属要多揣摩,合理安排时间。

产妇刚生产完时,家属确实很忙,跑到腿疼腿发硬是常态。这个时候更要多用心思,多多揣摩怎么更好更熟练的照顾宝宝和产妇?怎么能更好的安排时间,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和体力耗费,同时各自尽可能的照顾好自己,不给其他家属增加额外的负担。

4)家属要多问问产妇有没有需求,产妇自己也要主动表达。

产妇刚生产完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最脆弱的时候,家属们要尽可能的多表达关心,多主动问问:要不要喝水、要不要上厕所,有没有哪里不舒服…帮忙推推背等,产妇感觉到了被看到、被关心、被爱,那即便发现有做的不到的地方,心理上也更容易宽容,一家人的气氛就会好。同时,家属难免有顾及不到的情况,产妇也不要太忍了,及时的表达需求才可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你要明白,家属们在这的唯二目的就是照顾你和宝宝,否则时间久了,你难免觉得自己隐忍家人还不理解,心里更委屈,对自己和家属都并无好处。

二、月子阶段,是矛盾冲突最尖锐的时候,也是“宝妈抑郁”的高度危险期(一)新妈妈上任,需要适应期

1、情绪原因:当妈妈是本能,不需要学习和适应。

等到产妇出院回到家,宝宝的吃喝拉撒睡玩很大程度上就是宝妈操心主导了。但是说实话,母爱是本能,当妈的本事可不是本能,是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加上月子期间,产妇的很多行为其实还很不方便,有限制,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大了这种挫败感。

2、应对策略:月子期间,家属多受点累,多些宽容,让宝妈“慢慢成长”。

出院后,宝妈从心理层面上操心主导宝宝的吃喝拉撒睡玩是没有错的,因为孩子小时候的教育,大概率上是要母亲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占据主导地位的。此时宝妈的母爱正泛滥、身体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宝宝也需要跟母亲建立更亲密的依恋关系,是进行看护工作主导性转移的良好时机。但是此时宝妈在实际操作上是有局限的,在心理预期和行为能力之间是有差别的,需要家属的动作示范和心理引导,需要家属在实际操作层面付出更大的心力,才能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帮助(这点一般老人都做不到,需要老公多操心,多做行为语言的师范和引导)。从这个层面来讲,即便照料宝宝的心理主导权转移到了宝妈那里,家属的工作却也更重更多了。但是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度过了这个阶段,宝妈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能得到合理全面的提升,家人之间也相当于全员主动的针对育儿这件事进行了磨合。月子之后,宝妈马上就能全面顶起来,家属只需要根据宝妈的需求提供帮助,大家合理分工,都会轻松很多,还能大大减少了矛盾。

(二)家属要切实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1、情绪原因:家属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固执持续的制造了新的麻烦

如果家属做不到上面的一条,做不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宝妈更好的适应角色,其实也没关系,这个对家属的要求确实比较高。但是家属帮助宝妈做必要的及其它力所能及的体力活,让宝妈没有后顾之忧,基本上都可以做到。但是产妇常常会经历一种情况,就是不管喂奶姿势、给宝宝穿多少衣服、多久喂一次奶、要不要抱睡,产妇的月子餐到底要吃什么、吃多少才不算少…这些事情经常会受到唠叨性质的职责,唠叨性质的认为你不对,你要按我的来,并且三番四次讲道理也依然如故。千万不要认为这些都是小事,育儿无小事,尤其还是新妈妈上任,她本身就紧张,身体也还出于康复期,经常觉不够睡,精力也不济,情绪是很容易被点燃,钻进牛角尖的。一旦如此,家属(尤其是老人)也会实实在在的很生气,受不了,觉得自己受了大委屈:我明明天天累的不行,啥都帮你弄了,你还天天找事,不认可我的价值不说,还给我脸色看。

2、应对策略:认可、尊重,积极主动为情绪寻找宣泄口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老公身上。因为在这点上,常常都是产妇和老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彼此情绪再找不到出口的话,不仅眼前双方憋屈,以后也很麻烦。君不见多少婆媳一提到坐月子就耿耿于怀,以后的生活中都避免往来了。而这,只是短短的一个月带来影响。所以,到底值不值得重视?你们判断。怎么解决?

1)老公要表示实实在在的认可。认可“育儿无小事”,并不是媳妇矫情、找事;认可老人的付出和劳累,给小家庭提供的帮助不可或缺;认可双方的努力,认可科学和老人的经验都很宝贵;认可双方的价值,并且明确双方价值在此刻存在侧重点的不同;认可生理激素的原因确实会让产妇情绪产生变化;允许大家有情绪,并认可情绪出现的合理性。

2)月子期间,老公要实实在在参与进来,不做甩手掌柜。

对于产妇吃什么、吃多少,宝宝到底饿不饿、该不该加衣等细节,老公尽可能的参与进来,并且心底要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判断标准,用平白的话表现出来。比如对宝宝:“宝宝的后背摸起来有汗了,是不是该给你减点衣服了(伴随行动,语言和行动表明了判断宝宝冷热是摸后背的)”,“刚喂完你这个小家伙,你又哼唧,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啊?(伴随行动排查:是不是拉了、尿了,哪里不舒服了,直接用语言和行动排除孩子又饿了这个事实)”…比如对老婆:“老婆,你今天吃的量不错,比之前的正常食量多了不少,不过你不用担心怕胖哈,再胖你也是我老婆,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保证营养,再说了你还一人吃俩人消化的,你吃的越多,我才越安心。(用语言认可老婆确实比之前吃的多,老婆有努力多进食,同时安老婆的心,再胖我也稀罕你不嫌弃你。)”…

老人听到看到老公(相对来讲是第三方)的这些做法,又看到了这样做之后的效果,老人一定会受影响的。

3)积极主动的疏导双方的情绪,不要让情绪堆积

就算老人依然转变不过来,人为的无意识的持续的固执的给媳妇制造了一些困扰,只要老公的态度和做法足够端正,媳妇和老人双方的价值、付出、努力,实实在在被看到了,被认可了,这个事情就不会太严重。(此时,老人和媳妇彼此沟通时的认可虽然也真实,但是他们的着眼点一定更着重放在需要解决的点上,听起来就不够真诚和真实。所以第三方客观公正的认可才如此重要。)

对于媳妇,你要认可她的情绪,让她知道你和她一样明确:老人一直唠叨、固守自己的经验、对不少事情的评价不够客观的做法是给媳妇增加了麻烦,造成了很大困扰的;媳妇本身也不容易,必要时还可以和媳妇一起吐槽两句;再媳妇情绪发泄之后,再给媳妇描述如果现在没有老人帮助我们,我们此时的境况,相信大多数媳妇都能客观冷静的看待这些事情了。

对于老人:你也要和她明确,你和她一样清楚,她付出了很多,媳妇的很多做法、说法都不够恰当,让老人确实受了委屈,必要时也可以和老人一起吐槽媳妇两句;等老人冷静后再和老人讲道理,请她多宽容。强调是媳妇在育儿上的紧张导致的不灵活,加上生理激素分泌这些客观原因造成的,强调这个情况的普遍性,让老人明白她所经历的不是个例,她心理上就会好受很多,从容很多,更容易做到宽容,不计较。

4)切忌老公“和稀泥”

我们要明白无论发生任何矛盾,我们也永远都是一家人,要用“解决问题”的成长型思维去积极处理遇到的一切问题,要相信生活本来就是不停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打怪升级”的过程。我们无视的、逃避的、刻意忽视的很多问题都会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各种形式再次回报给你;而年轻人和老人观念、习惯的差异也是很客观的存在,要么磨合、要么逃避,而逃避终究有尽头,终究有大家不得不在一起生活的时候(老人行动不能自理);此时彼此互相需要变成了单向需要,磨合更难进行,更大概率是大家彼此忍受:老人觉得年轻人嫌弃我、我现在没用了,就不受待见了;年轻人觉得为啥讲道理讲不通,人为的制造完全没必要的麻烦,太固执了…

三、月子之后,辅助育儿阶段,产生矛盾主要在于“界限感”和“分寸感”的模糊

1、情绪原因:

这个阶段大部分的实际育儿工作,而不只是心理层面,包括部分家务,宝妈都可以自己承担了,但是往往事情太多,还需要一些家人的辅助;等到产假休完后,白天上班时间更是依赖家人的帮忙。此时的矛盾点多产生于“老人自以为是的帮忙”、“自以为正确,你要按照我说的做,否则就是不当”上,更严重的是当双方这些不可避免的矛盾产生时,落脚点没有放在解决问题上,而是放在了自己的付出了还受这么大的委屈上。很多的宝妈本来是打算产假休完就去上班,晚上陪孩子的,最终走着走着变成了全职妈妈就是这个原因。

2、应对策略:

1)提前和老人沟通,帮助老人有比较客观的自我定位。

<strong>很多老人因为月子期间一直是自己从各方面主导幼儿和产妇的生活,等出了月子后,观念并不会自然自动的转变,她依然认为自己在养育孩子和家务上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产妇只是能干的事多了。事实上,没有年轻人一直把养育孩子的重心放在老人的身上,她们相信老人经验的宝贵,也同样相信科学育儿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而后者大多更能依赖自己。

但是就像宝妈新上任需要适应一样,老人观念和语言行为的转变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事先提醒、日常引导,需要我们的耐心和宽容。

2)用行动去影响老人,不要过多说教

遇见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注意方式方法,让老人看到、感受到你在养育孩子时做的功课、付出的努力、花费的精力,树立自己的权威感;给老人订阅一两个特别好的育儿公众号、育儿课程或节目;给老人分享自己新学到的特别好的知识技能、看到的案例;用自己对待孩子的语言行为方式去影响老人。老人看到了效果,自己自发就会主动学习模仿的。注意观察老人的闪光点、老人的进步,不要只关注老人做事的结果,老人就会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更爱学习、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

四、“产妇抑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受生理激素刺激的影响

关于这一点,其它的回答已经讲述了很多,这确实是客观存在,很难人为避免的。但是从程度上来讲,也很少有产妇因为单纯生理因素刺激的影响,达到需要医学手段辅助治疗的程度。所以针对这一点,我就不再展开了。

小结:

我更愿意从“解决问题的成长型思维”出发,从我们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只有弄明白了原因;只有从心底深处上认可了“产妇抑郁”出现的合理性和客观性,是很多客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简单粗暴的把其归结为产妇矫情、事多;我们才能真正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对症下药,真正的解决问题或者事先避免问题,也让整个家庭的关系更健康、更长久稳固。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如果你有感悟了可以关注我。“皮皮妈育学园”将持续给你解答育儿相关问题,创作不易,请尊重原创;多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得到!


皮皮妈育学园


因为孤军奋战。

1、上厕所

早上,刚进厕所,孩子就在外面一边拍着门一边哭得撕心裂肺,一声又一声的“妈妈”,惹得妈妈不得不拉开门抱着孩子上厕所。

看着孩子破涕为笑的样子,妈妈搂着孩子一脸无奈。

2、吃饭

娃好像个感应器一样,明明已经睡了,偷闲扒拉口饭,还没吃几口呢,远方飘来了娃的哭声。得,醒了....醒了......好吧,单手抱着她随便吃两口吧。

3、哄睡

孩子太粘人,抱孩子抱出了“妈妈手”,大家都懂得那种酸爽的滋味。尤其是哄睡,一撂下就醒....接着抱,拍拍睡。

4、出门

好不容易带孩子出趟门,结果被人指指点点,原来是因为自己出门急,随便找了件运动衣出去,结果带有奶渍各种污渍。看着青春洋溢的女生们,自己衣着过时,发型老土,憔悴不堪,瞬间自卑感袭来。

5、崩溃之最——孩子生病

孩子生病哭闹不止,真是又着急又心疼,打电话给老公也不接电话,不知道又在忙什么,只好自己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挂号看病打针,最后半夜带孩子回家了,孩子终于安心睡下,这时老公短信来了:加班,今晚不回了。

其实所有的崩溃都源于孤军奋战。


帛乐


产妇为什么容易抑郁?



不谈其他,只说说自己的经历。今年四月中旬生产完,宝宝由于呛羊水,出生就被送到了婴儿监护室,因此月子里的前几天全家只有我一个产妇需要照顾,而我每天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挤好奶,让老公送去医院给宝宝吃。按理来说,我日子过得应该挺滋润。

四月底老家有事需要妈妈回去处理,这时我身体已经恢复了一大半,再三考虑下,妈妈回家了,这边老公陪产假也要结束了,那么家里就剩下我和婆婆。虽然婆婆对我跟女儿一样,但婆婆到底不是妈,我可以和妈说悄悄话,跟婆婆就有点说不出来;老公忙于上班,也不能时时陪在身边,一时之间,我的情绪得不到散发,只能积压在心里,慢慢变得越来越闷。



两天后宝宝出院了,初次当妈妈,什么都不懂,婆婆只带过老公一个孩子,经验也说不上多,在育儿哄娃方面也帮不上什么忙。若单纯不能帮忙也没有什么事,但是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吧:婆婆是回奶神器!没错,宝宝回家第一天,只要一哭婆婆就说是不是饿了,哪怕前一秒刚喂完奶,要么就是是不是这边吃没奶了啊,让本来心烦的我更加心堵,原本好好的奶量也有所减少。婆婆又开始张罗吃什么可以下奶,不吃的话就会说你不吃身体怎么受得了啊,小孩怎么会有营养啊等等,我心想即使你不说我心里也有数,我自己的孩子肯定我最心疼啊,你说这么多反而会让人烦躁。

幸运的是老公及时发现我状态不对,特意请了一周假在家陪我,经常跟我聊聊天,阳光好的时候带我出去溜达溜达,又嘱托婆婆不要在我面前说太多;我家宝宝也比较乖,偶尔比较吵的时候就会喊婆婆带过去哄,慢慢的我心情就好起来了。


看网上说产妇抑郁多和体内激素变化有关,我不否认有这样一部分原因存在,但个人认为更多原因来自于家人的不关心不理解,因此当发现产妇状态不对时,家人一定要及时疏通,给予关爱和支持,让产妇保持愉悦的心情。


时夏7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要说说自己的经历,希望你能避开一些雷区。

我当时抑郁的原因

我抑郁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个老掉牙的原因——婆媳关系。

我生孩子之前半个月,婆婆来到我们家。

在这之前,我从来都不认为我的性格会跟婆婆有矛盾,但是矛盾还会那么产生了。

首先是做饭的问题。

怀孕最后一段时间,是最为关键的时候,更加需要补充营养上,营养跟得上,宝宝才能吸收的更多的营养,生产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力量。

之前其实都是我自己做饭,但是最后半个月,自己做饭是在是不方便了,婆婆来了就让婆婆做饭。

老公上班中午不回家,婆婆中午就不好好做饭,每天吃的就是清汤面条。

我当时想,婆婆刚来,我就不要抱怨太多了,做什么就吃什么吧。自己多吃点零食就好了。免得婆婆说我矫情。

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说,最后一个月吃太多孩子会不会让孩子长得太大,不好生。谁知道婆婆来了句:那不如你就不要喝牛奶了?

我当时脸一沉,什么都没说。

后来马上就要生的时候,宫缩疼的厉害,婆婆还站在一边说都得疼,还不让去医院,说第二天再去吧。

后来在医院,婆婆照顾我(不如说是照顾他家孙子,因为我的一日三餐都是我妈送过去的)。期间婆婆给孩子绑腿,我忍了。婆婆冲奶粉的时候因为舍不得,放奶粉的时候放不够量(因为我的奶下来的比较慢,孩子必须得吃奶粉),谁知道婆婆反问我:这奶粉得多少钱啊?!我又忍了。

回到家,奶还是迟迟下不来,总算下来了,每次喂奶婆婆都要看着我,还时不时用手摸我乳房,说要摸摸奶够不够吃???!!我忍了。

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婆婆一家人跟炸了锅似的,各种起名,都不询问我的意见,就要给孩子定名字。我终于忍不住了,跟老公说:我难道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权利都没有?经过争取之后,才用了我起的名字。

我当时就非常抑郁,奶下不来想哭,想起婆婆做的那些事儿也想哭。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因为自己选择忍耐的后果。如果当时我不选择忍,心里想说什么就说出来,也不至于那段时间那么抑郁。因为后来从老公嘴里听说,即使我都那么忍耐了,婆婆还是嫌弃我矫情。

产妇容易抑郁的一些普遍原因

  • 女人生孩子因为身体内生理激素的变化,本来心情就容易起伏。
  • 有可能婆婆会来照顾,家庭关系发生变化,也会让产妇觉得不舒服。
  • 同时,虽然见到了自己的孩子非常开心,但是照顾孩子,尤其是初次当妈妈,照顾孩子难免有些不知所措,也会让心情变差。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生孩子这段时间,一定要自我一点。凡事让自己开心就好,不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同时也要让老公明白,这段时间自己的脾气可能会不好,希望他起到应该起的作用。


爱从宝儿


产后各种不顺心得事情最容易让新手妈妈胡思乱想了。我就是当时自己给宝宝喂奶之后因为第一胎各种习俗都不清楚 还必须那样做,结果老公不听,只有自己一个人瞎想。现在想想以前很傻,有好多解决办法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唉,年纪小的缘故吧。


宝妈丽丽太原


产后抑郁症一直都是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这症状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不仅对宝妈有很大的伤害,对于整个家庭也是定时炸弹。

那么产妇为什么容易得抑郁症?

1,因为新手妈妈刚刚角色转变,一下子适应不来,再加上夜里要起来喂奶,换尿布,宝宝吵闹哄宝宝等一系列事情,难免会心情烦躁,郁闷,精神不佳

2,身体原因。有的宝妈因为身体比较虚,生产花费大量精力造成身体比较虚弱,做什么都不方便,也会拿自己撒气。

3,环境问题。坐月子期间,如果周遭环境比较吵闹,宝宝休息不好就会很直接的影响到妈妈休息。

4,家人不关心不理解。

5,新手妈妈因为照顾不好宝宝出现自责等一系列情绪。

出现轻微产后抑郁症该怎么及时治疗呢?

首先,宝爸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关心宝宝前先关心妈妈,问问,今天饮食如何?身体如何?心情如何?有的宝妈喜欢干净,可以给她擦擦脸,擦擦身体,陪她聊聊天,慢慢的聊到宝宝上。如果宝妈因为照顾不好孩子而自责,可以开导她,跟她一起摸索,让她知道,宝宝不是一个麻烦的存在,不会让她因为生了宝宝而害怕失去什么。宝爸要给宝妈足够的安全感,信心。

其次,周围环境很重要,包括家庭氛围,特别是有跟公婆住一起的,如果婆婆不愿意做的事情,宝爸就做,别让宝妈有心情不好的理由。婆媳有矛盾,宝爸中间人要做好,不要太过妈宝男。

如果宝妈太容易抱怨这抱怨那,听着就是,然后慢慢跟她聊,可能她一时听不进去,但是宝爸要有耐心慢慢跟她说,慢慢的她想通了,抱怨就少了。

总之,宝爸的存在是最重要的。多些陪伴,宝妈心情愉悦,更加有信心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庭,宝爸可以安心工作,回家后还可以享受家的温暖。

如何自测自己是否有产后抑郁症呢?

1,思想不集中,语言表达混乱,缺乏逻辑性和综合判断能力。

2,感觉生活无趣无味,活着等于受罪。

3,可以几天不言不语、不吃不喝。或者精神焦虑不安或呆滞。

4,有反复自杀的意念或企图。

5,觉得所有过错都是因为宝宝的到来,出现憎恨宝宝虐待宝宝的行为。

如果宝爸发现宝妈有上述情况时,请多花点时间花点耐心多多陪伴,及时开导,避免病情加重



重新出发g李子


我感觉这个得从几个方面来说:

确实很多产妇生完孩子情绪低落,产后抑郁,比如总爱哭,看什么都不顺眼,主要原因应该有这些:

 

第一是,产后自身体内内分泌的改变:

 

宝妈怀孕期间,体内的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脑下腺激素都会明显增加,因此孕妇的新陈代谢率、活力也会显著增强,不过生产后,这些激素又会突然改变减少,因此造成忧郁、不安的情绪反应。

 

第二是身体形象的改变:

 

肚子慢慢隆起、乳房膨胀,甚至脸形也会改变。水桶腰等各种不适应。

 

第三是角色的转换:由少女到母亲,是人生中特别的经历,个中心情的变化,所扮演的角色转换,都需要心理调适。

 

宝妈突然身边多了个宝宝,家人的关爱有时候都集中到了孩子身上,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感受,感觉突然被冷落,肯定心理不舒服,产后就抑郁了,所以如果家里有产后抑郁的产妇,家人们一定要多关怀,让妈妈做一个完美的月子哦!



月嫂宋温暖


1、宝妈体内激素在剧烈变化

从刚怀孕后孕妈体内激素的急剧增多,到产后宝妈体内激素的急剧减少。女性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体内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体内激素的急剧减少,会影响到新妈妈的情绪,有时新妈妈们莫名的委屈,想哭,想发脾气都不由自主,受体内激素变化影响有很大关系。

2、初为人母的焦虑

人们本能的会对未知焦虑,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何尝不有过多的焦虑。生完宝宝后,女性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为人母没有啥经验,面对脆弱娇小的小生命又担心害怕。焦躁的折磨,此时身边若在没有个依靠,老公更是啥也不懂,宝妈的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加重。

3、产后家人的关心不足

宝宝出生后,所有的家人都把精力投放在宝宝身上,对宝妈毫不关心,甚至忽略宝妈最基本的需求,给新妈妈种不被重视的感觉,宝妈心中难免会有委屈。若此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琐事再多,一些不中听的话经常在新妈妈面前说,产后身心脆弱的新妈妈无形中承受了太多委屈。在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下,可能一时脑子走入死胡同,会做出一些傻事。

4、带宝宝的辛苦劳累

人在劳累过度透支体力的状态下,哪有什么好心情,更容易悲观消极的看周围。产后宝妈每天忙于带娃的辛苦中,心里承受能力难免会下降。此时若家人忽略,老公撒手不管,宝宝哭闹难哄,新妈妈们陷入产后抑郁只会越来越深。

产后抑郁,虽然发生在女性身上,但很多原因却是外界引起。患产后抑郁,真的不是宝妈太矫情,这些原因看着更让人心疼宝妈们。产后抑郁不但对身体有伤害,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新妈妈们要学会在产后抑郁时多自救,开导自己,力挺过去,明天将是美好的。

准爸爸们,如果妻子患上产后抑郁,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肩负着重任。怀胎十月,妻子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个家庭平安生下了宝宝,真心的不容易。要善待这个女人,不要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忽略和欺负她。


食纳佳


熬过怀胎十月,平安生下宝宝后真的就没什么事了?刚晋升为新妈妈后,不少女性饱受过产后抑郁的折磨。有人说,产后抑郁是宝妈太矫情,真的是这样吗?看完这些原因很心疼新妈妈,准爸爸们更应好好看看,多体贴妻子。

说到产后抑郁,顿时想到那些产后抑郁的案例,新妈妈带着小婴儿一起结束了生命,新妈妈产后抑郁从十几层楼上一跃而下……瞬间在脑子里呈现出很多画面。产后抑郁轻则表现为,孕妈情绪低落,重则可能会有想自杀或杀人的念头。有研究表示,有50%到70%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有些事装是装不来的,产后抑郁可不是新妈妈们矫情,导致宝妈产后抑郁的四大原因看完很让人心疼,准爸爸们更应该好好看看。

1、宝妈体内激素在剧烈变化

从刚怀孕后孕妈体内激素的急剧增多,到产后宝妈体内激素的急剧减少。女性看似平静的外表下,体内却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体内激素的急剧减少,会影响到新妈妈的情绪,有时新妈妈们莫名的委屈,想哭,想发脾气都不由自主,受体内激素变化影响有很大关系。

2、初为人母的焦虑

人们本能的会对未知焦虑,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何尝不有过多的焦虑。生完宝宝后,女性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为人母没有啥经验,面对脆弱娇小的小生命又担心害怕。焦躁的折磨,此时身边若在没有个依靠,老公更是啥也不懂,宝妈的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加重。

3、产后家人的关心不足

宝宝出生后,所有的家人都把精力投放在宝宝身上,对宝妈毫不关心,甚至忽略宝妈最基本的需求,给新妈妈种不被重视的感觉,宝妈心中难免会有委屈。若此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琐事再多,一些不中听的话经常在新妈妈面前说,产后身心脆弱的新妈妈无形中承受了太多委屈。在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下,可能一时脑子走入死胡同,会做出一些傻事。

4、带宝宝的辛苦劳累

人在劳累过度透支体力的状态下,哪有什么好心情,更容易悲观消极的看周围。产后宝妈每天忙于带娃的辛苦中,心里承受能力难免会下降。此时若家人忽略,老公撒手不管,宝宝哭闹难哄,新妈妈们陷入产后抑郁只会越来越深。

产后抑郁,虽然发生在女性身上,但很多原因却是外界引起。患产后抑郁,真的不是宝妈太矫情,这些原因看着更让人心疼宝妈们。产后抑郁不但对身体有伤害,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新妈妈们要学会在产后抑郁时多自救,开导自己,力挺过去,明天将是美好的。

准爸爸们,如果妻子患上产后抑郁,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肩负着重任。怀胎十月,妻子冒着生命危险为这个家庭平安生下了宝宝,真心的不容易。要善待这个女人,不要在她最脆弱的时候忽略和欺负她。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怀孕是人生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时期,这个时候孕妇非常敏感,尤其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等,极易产生紧张和恐惧,产前、产后的各种压力都可能患上产后抑郁,造成严重后果,总结一下产前抑郁的原因:

分娩前后你的体内已经发生了变化

在妊娠分娩过程过程中,体内的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表明:临产前胎盘类固醇激素分泌达到最高值,患者表情愉悦;分娩后类固醇骤减,患者表现抑郁。

子一辈、父一辈的遗传现象

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产后易产生精神精神运动兴奋或组织,产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性更高。


心理因素:烦心事不断,压的我喘不过气

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抑郁的可能性越大;负性事件其实也就是给我们生活带来压力的事件,比如: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这些都是抑郁的促发因素。

产前不良情绪:宝宝有小情绪了

有研究称产前情绪不稳,有经期紧张综合征的患者发生产后抑郁这较多。对我国初产妇对分娩缺乏认识,过分的担心分娩疼痛,对产后并发症、难产及产钳助产都存在过分的担心和恐惧心理,这都是抑郁症的常见原因。

畏惧母亲角色:我还是个宝宝啊,我能当好妈妈吗?

大多产妇都是初产妇,对母亲角色缺乏认同,无法适应“我要对这个新生命负责”的压力。


产妇自身性格

不成熟的性格、神经质的初产妇和遇事喜欢生闷气的孕妇,性格上容易走极、遇上不开心的事情容易钻牛角尖,在自己“臆想”的环境里把自己逼上绝路,这样极易发生产后抑郁。

社会因素

传统习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分娩要在家里养1个月,这一个月不须看书、看报、看电视,更不允许出门,甚至是不允许下床。这样产妇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生活圈子一下子缩小了,犹如被囚禁一般,这样使产妇产生厌烦、易激惹的不良情绪,也极易诱发产后抑郁;



家庭氛围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帮助,特别是丈夫和长辈的帮助,也是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当产妇面对新生儿手足无措、无力哭泣时,长辈的一句“就你矫情,我们那时候生孩子怎样怎样.....”真的会使产妇陷入绝境。

家庭经济影响:本来日子就苦难,这又多个人,该怎么办?

新生命的到来,使原本就很拮据的生活因为新生命的到来雪上加霜。各种支出增多、对孩子未来的教育预算、住房条件更加拥挤等因素产生的担忧,也是抑郁症的发病原因。

产后抑郁不是妈妈的过错,它是一种暂时的、可控的疾病,绝大部分人会恢复。积极寻求帮助是有勇气的表现,独自扛过产后抑郁很难,家人和朋友应该关心和理解有产后抑郁的妈妈,并坚定的站在她们身后,一同走过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