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系是按中國的五行取名的?對此你怎麼看?

雲淡風廎569


樓主還是不是覺得,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人腦子裡使用的是中文,只是表達的時候的是各種語言啊?哈哈哈


MyHappyfruit


這位可愛的小同學,太陽系萬事萬物早在幾十億年前就存在了,可不是某個民族或者國家發明的,每個國家或者民族的老祖宗們都用自己的語言對它們有命名權,不會引起衝突,更不會讓太陽她老人家感覺不快。

在咱們中國,按照五行命名肉眼可視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可在國外,這幾顆行星的命名卻是另外的意思:

(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半徑較小,根本無水~)

英語:Mercury(水星),墨丘利,智神,信使,善跑。;

(金星可不那麼美麗,表面溫度400攝氏度,90大氣壓,充滿了二氧化碳和硫酸雨……似乎和維納斯扯不上關係)

英語:Venus(金星),維納斯,愛神,美神

(火星無火,內芯已經冷卻,它在天空中呈現暗紅色,古人稱為熒惑)

英語:Mars(火星),戰神馬爾斯

(木星當然無木啦,是一個直徑14萬公里的氣態行星,不過它上面的大氣層花紋十分奇特,倒是和不少木頭的複雜花紋相映成趣,真不知到咱們的老祖宗擁有怎樣的靈感才能夠用“木”來命名它的,那是幾億公里之外的星星啊!)

英語:Jupiter(木星),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

(瞧土星的顏色,用“土”命名實在是恰如其分,中西方的命名都與“土”有關,土星以它複雜美麗的行星環聞名。)

英語:Saturn(土星),農業之神

好在我國古人沒有能夠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要不然還指不定用什麼名字稱呼它們呢。


作為現代人,我們可以為自己的古老文化感到自豪,可不是驕傲或者狂妄哦,謝謝閱讀!



諸葛小村姑


我覺得這種說法只是一種錯覺。太陽系的天體名字在每個國家的叫法都有所不同。只是在咱們國家把太陽系中5顆肉眼可見的行星按照中國的文化命名了。

比如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在咱們國家之所以叫做水星。是因為古人發現水星呈黑色,黑色屬水,故名水星。即便是在中國古代,水星也有好幾個名字。早晨的水星叫做“辰星”,黃昏的時候叫做“昏星”。

其實最早發現水星的是閃族人,他們給水星命名的名字是“Ubu-idim-gud-ud”。這個名字有會讀的嗎?我不會。古代巴比倫人叫水星“gu-utu”。然而現在西方國家稱水星為Mercury(墨丘利)。西方國家對行星的命名則是以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人物的名字命名的。墨丘利是古羅馬神話中的信使的名字,因為古人認為水星跑的很快。

然而近代發現的海王星、天王星和冥王星的命名可就是西方人命名的,我們的叫法是翻譯過來的。海王星英文名字Neptune,是古羅馬神話中海神的名字。天王星的名字則是Uranus,是古希臘神話中宇宙之神烏拉諾斯的名字。冥王星的名字Pluto,古羅馬神話中冥界之神的名字。這三個行星由於是西方人首先發現的,所以名字就按照他們的習慣叫了。

對太陽系行星命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咱們一起聊聊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我就是兔斯基


中國古代正確叫法金星叫長庚星或啟明星,比太陽落得晚,所以叫長庚,比太陽更早出現,所以叫啟明,但故人並不知道兩顆星是同一顆,故🈶️詩經“西有長庚,東有啟明”,木星稱歲星,取其公轉週期與農業活動點聯繫“三歲而一飢,六歲而一衝,十二而一康”,公轉週期大致為十二年,對應十二生肖,故稱歲星,水星稱為辰星或昏星,因為水星就在太陽邊上,非常難以觀測,總在太陽下方三十度的範圍內,而一周天十二辰,一辰三十度,故稱辰星,火星稱為熒惑,紅色主殺伐,給人以不詳之感,被視為災星,又因為在天上時而從東往西運動,時而從西往東運動,引人迷惑,故稱熒惑,土星稱鎮星或填星,因其公轉週期大致為二十八年,每年對應於一個二十八宿,就像輪流鎮守,故稱鎮星,叫金木水火土是在五行陰陽說興起後,古人將這五顆星與五行分別對應,加上日月,稱為日曜七星,經天緯地,人為賦予其神秘意義,講究一個天人感應,起於商周,興於春秋,戰國時代集大成,流傳千古,金木水火土的叫法古時候很小眾,近代才流行,這代表中國古人樸素的天文觀


心很寬的大叔


太陽系最早發現的五大地外行星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它們的名字正好是取自我國的五行,這是中國古代人們對它們的命名,而非世界通用。

在馬王堆出土的《五星佔》中,曾經就有關於五行與方位、星辰對應關係的表述,主要意思就是東方木、其神太歲,西方金、其神太白,南方火、其神熒惑,北方水、其神辰星,中央土、其神填星,五行對應的顏色為:金白、木青、水黑、火紅、土黃。這估計就是最早我國關於行星命名的規則吧。




我國古人當時都是藉助於肉眼觀測星辰大海的,遠在石器時代就能夠發現五大行星的明亮程度、顏色特徵和運行規律,逐漸把火星稱作熒惑,把木星稱作太歲,把水星稱作辰星,把金星稱作太白或者啟明,把土星稱作鎮星或者填星,後來根據五行對應關係,就有了金木水火土的稱謂。

不同民族對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命名是不統一的,比如很多西方國家就利用了希臘傳說和羅馬傳說中眾神的名字,比如金星Venus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維納斯女神,代表明亮與美麗;木星Jupiter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庇特,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代表宏大與統治力;水星Mercury是羅馬神話中的旅行之神墨丘利,代表速度與靈巧;火星Mars是羅馬神話中的戰神瑪爾斯,代表力量和犧牲;土星Saturn是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代表孕育和重生。



所以說,古代人們對這幾大行星的命名,深受歷史文化和神話傳說的影響,飽含著對宇宙和大自然的敬畏、崇敬和寄託之情。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太陽系肉眼可以看到的五大行星,以五行命名的是中國。歐美國家並非以五行命名的。而是以古希臘羅馬神話眾神命名。

水星命為墨丘利。水星在傍晚時,名為墨丘利;在早晨時,被稱為阿波羅。

西方稱金星為阿佛洛狄特(即維納斯),是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

西方國家稱火星為阿瑞斯。是羅馬神話的戰神。

木星是朱庇特,是希臘神話中地位最高的天神宙斯。

土星是羅馬神的農神薩杜恩。

【其他肉眼看不到,被西方先發現的行星。西方命名為海王波塞冬,冥王哈德斯等等。由於中國沒有對其命名,我們就採用西方的命名。】

其實古代,五大行星有正式的名字。

《淮南子-天文》篇中,記載了五個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行星:東方屬木之歲星;南方屬火之熒惑;中央屬土之鎮星;西方屬金之太白;北方屬水之辰星。

由此可見,五大行星的本名,並非金木水火土。正式名字為:歲星、熒惑、鎮星、太白、辰星。

其中,太白星名字最多:早晨名曰啟明星。傍晚名曰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

古人又根據陰陽五行理論,認為歲星屬木,熒惑屬火,鎮星屬土,太白屬金,辰星屬水。

古人同樣根據陰陽五行理論,把東南西北中的五個方位,分別歸屬於木火金水土。

若把肉眼可見的五大行星稱為金木水火土。依此理,五個方位也應如此稱謂。別人問路:汽車站在哪個方向?你回答道:車站在火。這個回答很不符合習慣。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稱五大行星為金木水火土。而不稱其歲星、熒惑等正式名稱。但對於方位,卻稱其正名。這是為何?

答曰:約定成俗。

最後再說一點。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石刻其字‘始皇死而地分。’

司馬遷所用的,是其正式名稱‘熒惑’,而非‘火星’。

中國典籍對於熒惑守心的記載共有二十餘次。全部用‘熒惑’的正式名字。

最近的一次熒惑守心發生在2016年8月24日。出現罕見的三星一線天文現象。土星、火星和天蠍座最亮恆星“心宿二”,三星連成一條直線。


楊朱學派


在英文世界金星叫Venus、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水星Mercury,可不是“金木水火土”。用五行命名行星是漢語文化圈獨有的方式,體現亞洲古代天文成就。

世界各地的居民在古時候都不約而同地對天體產生興趣,仰觀宇宙之大,很容易生出人無限渺小的情緒,加上古人壽命較短、氣候變化無常、國家興亡命運難測,於是世界各地的人都將滿天星辰和人乃至國家的命運聯繫在一起,希望通過觀測天體的運行昭示人或者國家的命運,所以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都有自己的天文觀測體系,當然都是靠肉眼。肉眼觀測到的天體運行會因為大氣環境的變化而更加難以揣測,所以我國古代有“熒惑守心”等說法,指的是在地球上觀測火星,火星的運行軌跡並非單純的弧形,而是忽東忽西的。我國古人創造性地用天干地支加上五行等測定天體運行,而用五行命名天體運行,並不是一直都有的,至少在很長的時間內,它們的名稱都還不是金木水火土,辰星(水星)、啟明星長庚星(金星)、熒惑(火星)。

人不同觀測的方式也不同,西方才開始也是肉眼觀測,將五大行星和古老的神話聯繫在一起,將它們抽象化了,也不是單純的天文觀測活動。到了伽利略時代有了望遠鏡,科學家們對天體的運行把握得更仔細,到了牛頓時代,經典力學誕生了,有了解釋天體運行的巧妙辦法。在我國引入西方的科學體系後,觀測方式什麼的都改變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地進行天文觀測,而為了表示我國古代的天文成就,於是沿用了金木水火土的稱呼,是僅限於漢語文化圈的幾國家,是亞洲獨有的,而西方的叫法因為歷史上的文化擴張在世界更廣闊的範圍內盛行。不過那些古老文明的後裔,也有對幾大行星的獨特稱呼,當然也是和他們古代流行的神話傳說聯繫在一起。南美的瑪雅文明曾在古代達到相當高的天文成就,不僅制定了精確的律法,還計算出了金星等行星的運行規律,但在他們眼中金星即不叫金星也不叫Venus。

所以太陽系並不是以金木水火土命名,換一個少數民族的人,他們的語言也會導致對這些天體的稱呼不同。題主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不能因為我們這樣稱呼行星,就說太陽系是按照中國五行命名,實際上僅我們漢語文化圈這樣搞而已,在古代的歷法中還將日、月、火等均稱“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個星合稱“七曜”,古代中國,韓國,日本,朝鮮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現在日本還用這種體系。


來看世界呀


名字,有的很重要,有的只是一個標籤,標記方法,名字本身有的並不重要。

表面上來看,陰陽五行,都用於命名天體。太陽,太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這是古人把自己身邊熟悉的觀念,賦予了我們並不瞭解的天上那些星體。在古人心目中,地上是陰陽五行,天上的日月五星則是陰陽五行的“在天之精”,精華。比如李白《古朗月行》“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陰精,即稱月亮為“太陰之精”的意思。

換句話說,古人給日月五星起名字,也是按照“用身邊熟悉的東西,給遠方不熟悉的東西起名字”這個原則來的。

因此來說,這個名字,僅僅是個記號而已,並不真的代表什麼。

就像古希臘人,把火星稱為馬爾斯Mars,即神話裡的戰神。火星、戰神,和天上那顆星星的聯繫,僅僅是因為那顆星星是紅色的,中國認為那代表火光,希臘認為那代表流血和殺戮。

當然啦,太陽系不僅有5顆行星,還有更多,比如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矮行星、小行星、哈雷彗星,等等。僅僅用陰陽五行來起名字肯定是不夠的啊!


很多人會把陰陽五行神秘化,覺得這是古人提出來的,肯定代筆高深的智慧。其實並非如此,古人也只是瞎猜猜而已啦!而且還猜錯了。中國人以為是陰陽五行構成了我們這個世界,希臘哲學家門以為是 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最後科學發現,這兩種分類法、構成都不對,我們發現了元素週期表,還發現更基本的粒子。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新發現的知識會推翻過去錯誤的認知。有時推翻錯誤才是發現新知的前提。

可是,名字一旦形成,就不好再改了,沿用舊稱才是比較明智的選擇。比如說火星,我們都明白,你要是非改成“4號行星”,那你多半還得再加個說明,就是原本說的火星。


松鼠老孫


這個問題顯然是沒搞懂事物的邏輯關係啊。不是太陽系的行星是按中國五行取名的,而是在中國,我們對行星的取名採取了五行的方式。

古代先民,在對自然界的探索中,最先是對日月,然後是對天上幾顆最亮且會移動的星星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在世界各個地區的居民都是這樣的,但是對這幾顆星的命名自然也是各不相同。

以我國為例,五大行星最早的名字並非五行,而是以它們的特點起的名字,比如水星叫辰星,是因為經常伴隨在太陽附近;金星叫做太白,因為像金屬一樣閃亮;火星叫熒惑,因為色澤發紅且朦朧;木星叫歲星,因為12年一個週期,正好是一歲;土星叫鎮星,因為28年一週期,古人認為是鎮守28宿。

當然,還有一些別稱,以五行命名是到了漢朝,道教盛行,為了結合天人理論,才以五行作為命名,因為正好是五顆行星。

而五行命名,僅僅是中國對行星的命名,最多影響到周邊一些國家。至於其他地區和民族,當然有著自己的命名方法,比如西方通常是按照希臘和羅馬神話中的人物對行星做命名的。

根本不是說全世界都按中國的名字來說的,同樣的還有很多,比如古代的爵位,中國是公候伯子男,所以我們翻譯國外的相應稱呼時就翻譯為我們說的五種爵位,但很多人認為國外也是與中國一樣的分類。其實完全不是的,這就是個翻譯問題而已,根本不存在外國按中國的方式命名。


寒蕭99


陰陽五行其實就是研究太陰即月球,太陽,以及宇宙中離地球最近的五大行星所產生的能量場對人類的影響的學問。此能量場包括引力波磁場以及各種場,其作用於我們人的大腦,會直接導致我們做決定的狀態和結果。如果你研究一下中國的玄空九運飛星學,你就知道是天體力學與其對人類的作用之學問。如果宇宙(影響最大的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太陽月球五大行星)所產生的能量場不利於你,那麼就代表你走黴運了,你會莫名其妙在關鍵時刻做錯決定。而風水學就是在地球上利用不同建築或地形的磁場建立有利於人類的不同個人磁場的學問。 這個是遠古文明之智者傳授給我們祖先的宇宙模型,有可能是三星堆文明或者其它智慧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