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禪位嘉慶,當了三年太上皇,背後究竟隱藏了怎樣的政治危機?

AnitaSong


乾隆最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足足活了89歲,在位60年,禪位之後又當了三年多的太上皇,但在這三年的“過渡期”,卻隱藏著許多政治危機,這些危機大多都是相對於嘉慶來說的,那都是哪些危機呢?

其一、乾隆對權利的把控,一直不放權

像乾隆這種好大喜功,一生都想有所作為的皇帝,是不會甘願將自己手中的權力拱手讓人的,即便是自己的兒子。不放權也是為了防止父子相互鬥爭,因為皇帝和太上皇的關係本身就很微妙,有些皇帝沒駕崩就退位的話,作為太上皇,多數情況是會被軟禁起來的,防止與新任皇帝爭權。

但嘉慶即位的時候,他的實力顯然不足以跟老爹乾隆做對抗,但嘉慶也不是個百依百順的皇帝,他與太上皇乾隆的權力爭鬥,是當時的第一個危機。

其二、朝廷內部危機,貪汙腐化問題嚴重

乾隆早期,清朝的發展還算平穩,但到了中後期,各種問題就開始出現,僵化的制度和官吏的貪汙腐敗已經嚴重阻礙到清朝的發展。乾隆隨著年齡增大,也開始了享樂主義,花錢如流水都不足以形容乾隆燒錢的速度,到嘉慶即位時,國庫幾乎是空空如也了。

而乾隆的寵臣和珅,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貪汙的錢財之多,那就是“富可敵國”。和珅在朝中勢力龐大,對嘉慶執政來講,也是個巨大的隱患。但在乾隆做太上皇時,和珅有乾隆這個大靠山,嘉慶也拿他沒辦法,直到乾隆去世後,嘉慶迅速親政,首先就拿下了和珅。乾隆後期疏於對朝政的治理,留下的爛攤子也是嘉慶親政要面對的一個危機。

其三、農民起義,社會秩序嚴重不穩定

上文已經說到,乾隆後期朝政出現了嚴重問題,官員貪汙腐敗,他們極致的享樂與百姓生活極其的困難形成鮮明對比,從乾隆執政四十年開始,民間起義就不斷增多,到了乾隆晚期尤為嚴重。

嘉慶剛登基那年,白蓮教起義就開始了,勢力迅速擴大,而且持續時間也相當久。白蓮教的起義,與乾隆後期對國家的治理有關係,老百姓怨聲載道,起義反抗朝廷也就不難理解。更嚴重的是,平叛起義需要大量的錢財,而國庫卻虧空拿不出錢來,這也是乾隆一朝給嘉慶留下的危機。

其四、西方工業革命讓清朝出現外部危機

前三條都是嘉慶所要面對的國內危機,而當時的國外危機,清朝統治者都不以為然,也使清朝沒能參與到工業革命的大潮中去,從而快速落後於西方世界。外部危機直到清朝滅亡也沒能解決,這也給中國歷史留下了一段落後捱打的屈辱史。

在乾隆去世後,嘉慶皇帝才真正獨掌大權。掌權後的嘉慶開始整頓官吏,打擊貪汙腐敗。但嘉慶並沒有雍正那樣的政治手腕,他的改革收效甚微,貪汙腐敗問題甚至更嚴重了。從內部危機到外部危機,在乾隆做太上皇的這段時間,嘉慶真是困難重重,危機四伏。乾隆一朝留下的危機,嘉慶也並未完全解決,這就導致問題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至爆發。


文化歷史那些事


乾隆當太上皇的這三年,清朝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政治危機呢?


第一個危機是嘉慶皇帝的皇權危機,他雖然當了皇帝,可卻無異於一個“傀儡”。

乾隆六十年九月,乾隆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宣佈:“立皇十五子嘉親王為皇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可是,僅僅過了三個月,他又忍不住頒佈了一份諭令:“朕於明年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帝,其奏對稱太上皇。”

乾隆的意思也很明顯,朕呢,雖然已經說了要在明年歸政給兒子,可是,朕歸政之後,你們文武百官但凡誰要上奏什麼事,也得統統上奏給朕,你們在奏疏稱朕為太上皇便可以了,知道了不?

嘉慶對此什麼反應呢?他什麼也不敢說,因為權力確實一直被乾隆拿著,他要真敢反對乾隆的做法的話,他自己也怕會被乾隆給廢了。所以,嘉慶不但不敢有絲毫的不滿和抱怨,還得急忙地向乾隆表態,我的爹呀,兒子求您過了100歲後再歸政給兒子吧!


乾隆也很滿意兒子的態度,所以欣然地接受了嘉慶的請求,當起了仍然總攬皇權的太上皇,這一當就是三年。這也就是說,嘉慶的皇權實際上一直在受到乾隆的打壓,長久之後,不僅會對嘉慶的性格造反負面影響,他將來即便親政了,皇權也將會受到來自朝臣的壓制甚至是威脅,如果嘉慶能力不足以應付乾隆突然病逝之後的局面的話,清朝很可能會迎來一場動亂。


對於這一點,嘉慶絕對是深有體會,乾隆的寵臣和珅就是一個讓嘉慶沒辦法忍受的人,早在乾隆宣佈立嘉慶為皇太子並且禪位給嘉慶的時候,和珅就已經知道了這事,然後偷偷跑去告訴嘉慶,想要巴結巴結嘉慶。可是,這事讓嘉慶很敏感,明明他才是乾隆的兒子,和珅只是一個外臣,為什麼乾隆卻更願意相信和珅?


和珅提前知道了乾隆想要禪位給嘉慶的事,如果他不想讓嘉慶接乾隆的班的話,故意去找嘉慶的茬,或者故意讓嘉慶犯錯,讓乾隆改變主意的話怎麼辦?和珅的嘴,可是能夠忽悠乾隆的鬼呀!

更何況,當時乾隆年邁,他又更親近和珅,所以給了和珅很大的權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珅已經能夠仗著乾隆的寵信去壓制嘉慶了。所以,和珅的存在就是對嘉慶的皇權的一個威脅,這也是嘉慶親政後迫不及待地對和珅下手的一個原因。

嘉慶的皇權不僅受到了來自乾隆的打壓,還受到了來自和珅的壓制和威脅,同時也受到了群臣的質疑。所以,嘉慶才會在乾隆死後立刻對和珅下手,為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樹立起他作為一個皇帝的權威,告訴所有人一個道理——皇權不可侵犯。



第二個危機是清朝的吏治危機,乾隆中晚年的時候已經差不多將清朝的吏治給弄得一團亂了。

乾隆寵信和重用和珅,實際上就是清朝吏治敗壞的一個開端。吏治是一個朝代得意穩定和發展的根本,縱觀歷史,歷朝歷代之衰亡,莫不始於吏治的敗壞,一旦吏治敗壞了,也就意味著這個朝代的根要爛了。

乾隆早年一直很重視吏治的整頓,可是後來重用了和珅之後,這一切就開始變了,他讓和珅擔任吏部尚書,和珅則運用職權打壓異己,讓乾隆早年好不容易整頓好的吏治又陷入了泥淖之中。

聽和珅的,


能升官。不聽的,自然會被和珅想方設法地打壓。所以,滿朝上下可以說是遍佈和珅的黨羽,除了劉墉這樣勉強還能和和珅鬥一鬥的之外,已經沒有人是和珅的對手了。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乾隆讓和珅當吏部尚書的同時,還讓他兼管戶部,吏部和戶部,一個是管官的,一個是管錢的,清朝六部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全讓和珅給佔了,這能不亂嗎?

想升官,得求和珅。想讓朝廷批點經費,還是得求和珅。所以,和珅想不腐敗都難呀!清朝的吏治想不敗壞都難呀!

但是,嘉慶親政之後卻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去整頓吏治,他甚至不敢動吏治這一塊,他所謂的“整飭吏治,以清廉為本”,事實證明是雷聲大雨點小。當時處理和珅的時候,有人建議他繼續深挖,他根本不敢答應,只處理了和珅就了事了,因為乾隆和和珅將吏治敗壞得太嚴重了,他要真敢牽一髮,那就得動全身了。所以,嘉慶不敢動。



第三個危機是清朝國力衰退的危機,這個危機註定了無法避免。

康熙和雍正給乾隆留了一個好底子,所以乾隆能夠肆意地揮霍,然後就揮霍出了一個所謂的“乾隆盛世”。從這一點看,乾隆確實用錢將“康雍乾盛世”推上了頂峰,可是,清朝鼎盛於乾隆,也衰落於乾隆。

乾隆留給了嘉慶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對於能力平平的嘉慶而言,他能夠扭轉頹勢嗎?顯然不能,能夠打倒一個和珅,發一筆橫財,嘉慶就已經高興得不行了,可是打完了和珅,他也就沒轍了。


乾隆選了一個只能守成、不能進取的嘉慶,嘉慶選了一個不能守成、又不敢進取的道光,道光又選了一個更怕事的咸豐......

所以,清朝國力衰退的危機也就這麼延續下去了。


小蘿談歷史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清朝滅亡的實際肇事者,這個平時既霸道、自大、自狂又貪戀權力、帝位的一手製造“康乾盛世”政治騙局的首要製假、販假者,在其人生的最後關頭再次進行了一次“政治碰瓷”,實行虛偽的名義退位,實際上繼續掌權。乾隆皇帝的這個退位鬧劇,對清朝產生了一連串的惡性連鎖反應,從而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危機,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指正。

第一,嘉慶即位後,實際仍處於“乾隆年間”,致使政治上的新氣象全無,官員貪汙風氣更加嚴重。

乾隆皇帝以年老厭倦政事為由退位,禪位於嘉慶皇帝,然而,貪權戀勢的乾隆並不甘心政治上的寂寞,遲遲不交出玉璽,製造了一起“傳位不傳璽”的政治鬧劇。乾隆實行“假退位,真垂簾”,並蠻橫的掌握人事任免權。乾隆的一套霸道做法,使嘉慶即位伊始無法展開工作,政治上毫無新意,還要繼續乾隆的那一套腐朽做法,一切聽命於乾隆。嘉慶即位後,幹部隊伍依舊不換,還是乾隆的那一套領導班子,甚至上朝的地點仍以乾隆為主,致使嘉慶有名無實,憋屈至極。在嘉慶初年,甚至出現兩個領導班子、兩套官方發行的錢幣,出現了使百姓不知誰是皇帝的糊塗局面。

第二,閉關鎖國政策持續延長,嘉慶皇帝形成了受制、平庸的性格,在位期間政績平平,為清朝淪亡敲響喪鐘。

嘉慶即位後,乾隆皇帝不放權、不真退,使嘉慶成為實實在在的“實習皇帝”。乾隆年間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此時持續貫徹,整個國家仍然沉浸在一片死氣沉沉之中。嘉慶皇帝的受制於人形成了他長期的平庸性格,他一共在位24年,幾乎毫無創新,延續著乾隆的“老人政治”,清朝就在這種不思進取中浪費著大量寶貴時間,此時,歐美各國紛紛崛起,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和炮艦外交,而清朝處於“待宰的前夜”而不自知。

第三,政治上的造假之風盛行,自此之後形成了“一貫正確、山呼萬歲”的惡性循環。

乾隆年間的頹廢、腐朽制度,在其退位後仍在繼續執行,國家的腐敗、社會的貧富懸殊仍在“一貫正確、山呼萬歲”中持續惡性發展,政治上造假、製假的歪風邪氣卻是“深入官心”。社會上災民遍地,官場上卻好評如潮。乾隆緊緊抓住權力不放,人老而權不松,百官都在積極上演《皇帝的新衣》,全國百姓在掙扎和困苦中艱難度日。即將破碎的清朝就在表面的“強大”中自我吹噓和掩耳盜鈴。

第四,嘉慶皇帝親政後殺和珅,但無法挽回“幹部隊伍已經濫透”的現實局面。

乾隆皇帝死後第六天,嘉慶皇帝下詔殺和珅、沒收其家產。這是嘉慶在長達4年時間裡的委屈、受制、尷尬、隱忍中強烈反彈。可惜的是,嘉慶皇帝除了殺鉅貪、將鉅額不義之財充國庫以外,再也無其他治國方略和理政之策,這是由於乾隆掌權63年之久造成的太長時間的腐政、濫政、亂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猶如一間屋子被倒了63年的垃圾,清理起來多麼的困難可想而知。整個吏治腐爛透頂,造成了無官不貪的幹部隊伍,貪汙成瘋是當時吏治的真實寫照。各級官員中飽私囊,國庫被掏空,百姓生活水深火熱。乾隆,這個製造了無數貪官汙吏、六下江南浪費成瘋的政治肇事者,把一個爛透了的政治垃圾桶就這樣丟給了嘉慶,嘉慶皇帝就在幹部隊伍的大貪、特貪、瘋貪中死死的戴住了這頂平庸的帽子。


優秀的米老鼠96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不少皇帝提早退位當了太上皇,但是他們要麼是因為遭遇政治危機不得已禪位,要麼就是因為厭倦了政務纏身選擇主動禪位,唯有乾隆皇帝既沒有遭遇政治危機也不想主動禪位,卻因為要履行登基時的一個誓言不得已禪位給嘉慶皇帝,還因此上演了一場非常搞笑的鬧劇。

遭遇政治危機被逼退位可以說是許多皇帝禪位當了太上皇的原因,像西晉的晉惠帝就因為遭遇八王之亂,不得不把皇位禪讓給屬於他爺爺輩的司馬倫,唐朝的唐高宗李淵也因為遭遇玄武門之變,在其子唐太宗李世民的逼迫下不得不禪位,北宋的無道昏君宋徽宗就非常的搞笑了,在靖康之恥前硬拉哭著不想繼位的宋欽宗登上皇帝寶座。

因為厭倦政務纏身選擇主動退位變成太上皇的皇帝也有不少,像北齊無道昏君高湛就覺得處理政務太累了,嚴重影響自己吃喝玩樂逍遙快活,於是乾脆就禪位給其子高緯自己當了太上皇,南宋的昏君宋高宗為了自己清閒也禪位給了其養子宋孝宗,後來厭倦了政治的宋孝宗又禪位給了其子宋光宗。


可以說中國歷史上絕大部分太上皇都是因為以上這兩個原因產生的,有一個特殊的太上皇就是漢高祖劉邦的父親,他沒有當過皇帝就成了第一個活著的太上皇,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太上皇就是乾隆皇帝,因為他既沒有遭遇政治危機也沒有厭倦政務纏身,卻因為要履行登基時的誓言非常不情願的退位了。

原來乾隆皇帝登基時曾發下毒誓,表示自己只當60年皇帝就退位,在位時間絕不敢超過其在位時間61年的爺爺康熙皇帝,這在當時的群臣內心看來,乾隆皇帝無疑是在吹牛皮惺惺作態根本履行不了這個誓言,恐怕乾隆皇帝自己也想不到會有履行誓言的這一天。

這是因為康熙皇帝是8歲繼位虛歲70歲去世才得以在位61年,而乾隆皇帝繼位的時候卻已經是25歲了,如果他要在位60年以上就必須要活到80多歲,而對於平均壽命不到40歲的中國皇帝來說,活到70歲的康熙皇帝已經可以算非常高壽了,比康熙皇帝活的更長的中國皇帝並不多見,能夠活到80歲的中國皇帝更是屈指可數了。


中國歷史上活到80歲的皇帝,除了自稱南越武帝活到104歲的趙佗不算,在乾隆皇帝之前也就只有86歲的梁武帝蕭衍、82歲的女皇武則天、81歲的宋高宗趙構和80歲的元世祖忽必烈4位而已,其中忽必烈還只是活到虛歲80歲實際不到80歲,可見乾隆皇帝要活到80多歲履行誓言有多難。

然而不曾想乾隆皇帝卻活到虛歲89歲,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因此他最終不得不面臨是否履行誓言的問題,如果乾隆皇帝選擇不履行誓言誰也拿他沒轍,但是這樣既是對自己爺爺康熙皇帝的不尊重,也會招致天下人和後世的恥笑,因此權力慾望極重的乾隆皇帝權衡利弊後,最終還是非常不情願的選擇禪位給嘉慶皇帝,卻依舊是鬧了一個笑話。

當嘉慶皇帝將要舉行登基大典的時,乾隆皇帝卻鬧起了小孩子脾氣,聲稱象徵皇帝權力的玉璽給了嘉慶皇帝也沒用,還是自己保管比較好拒不交出玉璽,就像一個不肯交出自己玩具的小孩子一樣,而沒有了玉璽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就有點不倫不類了,玉璽都沒有繼的是什麼皇帝位啊?


所以嘉慶皇帝的老師劉墉等一班大臣不得不連哄帶騙帶搶,才得以從乾隆皇帝手中接過玉璽勝利完成嘉慶皇帝的登基大典,而乾隆皇帝早就說過玉璽給嘉慶皇帝也沒用,因此嘉慶皇帝需怎麼做也就可想而知了,凡事都需要向乾隆皇帝這個太上皇彙報請他做決定,直到乾隆皇帝去世嘉慶皇帝才掌握實權。

這時嘉慶皇帝才得以大展拳腳,打倒乾隆皇帝寵臣中國歷史上最大貪官和珅,然後推行一系列反腐倡廉為主的嘉慶新政,然而清王朝的腐敗問題在乾隆皇帝的縱容下已經積重難返了,乾隆皇帝強力的閉關鎖國政策又使得中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因此才能有限不敢大破大立的嘉慶皇帝也無法挽救國家危機,最終清王朝覆滅和近代中國飽受列強凌辱的悲慘命運也就無可避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