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坐飞机,入手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哪一款更合适?

用户1293488218123


耳机降噪的功能不知从何时成为一项对高端耳机重要的考核指标,在我的印象中索尼应该是最先提出和应用这一技术的厂商,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降噪产品,但是耳机领域一直都被索尼占据。在这几年的技术演变市场竞争中降噪产品的价格也慢慢贴近了日常用户的生活,索尼也是第一家推出真无线降噪耳机产品,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一阵轰动。

除了索尼在降噪耳机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外,还有另一家耳机厂商也是有着不错的产品基础,那就是BOSE。

题中说到的这两款索尼WH-1000XM3和BOSE 700都是目前市面上主打降噪的无线头戴式耳机最受关注的两款产品,这两台产品也是本人比较喜欢的,无论从产品设计还是降噪效果和产质都可圈可点,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在使用过程中这两款产品给我们带来哪些体验和感受。

外观设计方面

索尼一直做得比较简约时尚大气,这一代WH-1000XM3也是如此,黑色和金色完美的融合,更显档次。

很多想要入手头戴式耳机产品的用户可能会有这样的疑虑,重量过重是不是长时间佩戴会很累,耳朵是否会有疼痛等不适感?索尼WH-1000XM3较上一代产品重量轻了20g,达到更轻的0.255kg,重量对于佩戴的顾虑完全可以不用考虑,与耳朵接触的材料在保证密闭性的同时做到了更加柔软和亲肤,疼痛感不存在的,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索尼WH-1000XM3采用Type-C接口连接更加方便,3.5mm耳机线接口,开关机键和降噪开关分布在耳机底部。

右耳罩上的面板触控会让用户在佩戴的时候更加方便操作,这一点应该很多用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体会比较明显,在接听电话、播放音乐等场景下确实会非常方便。

接下来我们将两款产品放在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外观方面两者各有特点,前文也说道过索尼 WH-1000XM3的设计风格会显得很高贵,BOSE 700其实就淡出的设计感方面我觉得更有优势一些,显得非常特别,但是颜色搭配和用料如果能有更多的变化会更好一些。

产品的便携性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参考数据,当你在出差或者上班路上和逛街的时候,当你的行李箱和背包空间有限的时候这一点就会表现的比较突出,刚才提到BOSE 700的设计感很强,但是便携性就损失了不少,索尼WH-1000XM3虽然依然传承以往的设计理念但是便携性真的非常好,各种折叠真心节省空间。

音质方面

索尼WH-1000XM3可以说无论是技术积淀,还是产品创新,都是高音质的代表。索尼的音频产品引领行业多年,这代索尼 WH-1000XM3更是为用户带来了优质的听觉享受。很多用户对BOSE 700的音质第一感觉也是表现非常不错,但是没有对比就很难评判什么样的音质才能独占用户的耳朵。

试听一下现在很火的《野狼王disco》,可以用来感受重低音。BOSE 700重低音表现很出众,其他部分没有突出的地方,索尼WH-1000XM3重低音效果表现浑厚,同时在说唱与配乐的层次感更佳分明,而且索尼WH-1000XM3带来的音乐空间感也好于BOSE 700。

在试听一下最近抖音比较火的《芒种》,女生干净清澈的声音与琵琶的完美组合让人很愉悦,BOSE 700的最大感受还是音色表现过于线性,而且在重低音部分表现有点过重,琵琶与歌唱部分仿佛就在耳边,整体表现平平。索尼WH-1000XM3的音质就更像是在一个空旷密闭的空间单独欣赏,层次感和空间性能体现一台耳机音质最好的点,让你带上耳机就会有一种置身事内的感觉,完全沉浸式的体验最受音乐爱好者喜爱。

耳机降噪方面

降噪是这两款产品的主打卖点,也是近年来耳机产品最核心的卖点,索尼在降噪领域率先研发了自己的降噪芯片,可以说在降噪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实力和行业领先水准,从官方的降噪数据来看,WH-1000XM3的降噪为20级可控降噪技术,也就是他可以根据你的使用环境,使用场景,海拔,高度,气压变化等情况有效过滤无效的噪音,同时还会根据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优化设置,更加智能。

我们在来看看BOSE 700,官方数据为11级可控降噪,比索尼WH-1000XM3低了9个等级,而且在复杂的环境和条件下降噪技术也没能随机应变,只能说BOSE 700在降噪方面只做到了从无到有并没有做到从有到专的程度。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两个场景是我使用降噪耳机最多的,一个是日常上下班坐地铁走路,另一个是飞机上。降噪等级无法自由切换是BOSE 700的直观感受,而索尼WH-1000XM3不但在嘈杂的大街上可以享受美妙的音乐,同时也能聆听到周围的环境音,还可以捂住右耳罩跟旁边的人聊天,无需摘下耳机,十分方便。

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戴着降噪耳机经常会听不到机场广播,BOSE 700的好处是很好的包裹性让你独享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然而当广播响起的时候,你必须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这一点BOSE 700的降噪效果并不是很好。而索尼WH-1000XM3这个时候无需摘下耳机就能聆听环境音就起作用了,不必摘掉耳机也能听见机场广播。

最后总结

在核心卖点方面,两款产品都是主打降噪功能,索尼WH-1000XM3表现更为突出一些,综合以上所有的数据应该对比,最终两者哪个更合适也非常明显了。


人生旅行口袋


题主说的这两款产品,一款是索尼当下头戴式热门降噪耳机WH-1000XM3,另外一个是BOSE新推出的700。这两款产品都有着非常出色的降噪性能,BOSE的降噪耳机有着较高的名气,而索尼的1000X系列自打诞生之初就是朝着颠覆而去的。

降噪耳机是用了之后回不去的一种存在,很多人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是感受能让自己感受片刻的安宁,享受属于自己的世界。不过新影音喜欢降噪耳机的理由却有所改变,在原来不得不开大音量用来消除环境音的影响,如今只需要打开降噪耳机的降噪就可以消除。长期大音量下对听力的影响是很大的,降噪耳机从这个角度来说保护了我们的听力。

因为降噪耳机的降噪功能是独立的,即使不播放音乐也可以让人享受安静。新影音作为一个WH-100XM3的老用户,将着重在佩戴、操作、降噪及音质、续航、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跟大家分享这两款产品的对比。

佩戴感受

佩戴方面,二者都是便携头戴式耳机的典范。新影音就主观感受来说一下,这两款产品主要有三点区别。首先是耳罩内部空间,BOSE的空间会更大,长期佩戴下来的内部闷热感会比索尼来的更慢一些。仔细观察WH-1000XM3耳罩内部的海绵要比Bose 700更厚,导致了内部空间会有一定的占用。用手去触摸腔体表面和内部海绵,Bose 700的更加轻薄,这似乎在电路或者电池做了一定的妥协。

其次是Bose 700头梁部分的侧面压迫感更小,从WH-1000XM3换到Bose 700之后总会给人感觉运动佩戴时可能会脱落的感觉。最后就是Bose 700耳罩的部分要比WH-1000XM3的耳罩更加紧一些,这点对于戴眼镜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WH-1000XM3耳罩部分对于镜腿跟皮肤的压迫力度更小一些,长时间佩戴会更舒服。不过二者在最后这点上的区别就新影音的主观体验而言相差没有上面两点来的更大。

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WH-1000XM3基本上是以皮革和塑料来包裹耳机。Bose 700是皮革和金属来包裹,接触皮肤的部分偶尔也会是金属。悬挂在脖子上的耳罩Bose 700是朝天外翻,BOSE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区别于索尼正常思维下的产品。或许这就是BOSE在官网上大书特书的优化佩戴。

配对&操作体验

操作方面,硬件上新影音在习惯了WH-1000XM3之后使用Bose 700经常误触。无论是侧面的触摸式操作腔体还是按键,都要比WH-1000XM3操作起来更加“轻松”,这种“轻松”是相对于WH-1000XM3的“吃力”,无论是佩戴还是挂在肩上,Bose 700误触的困扰一直伴随着新影音一周的使用过程。其实WH-1000XM3和Bose 700有着非常相似的操作逻辑,只是WH-1000XM3的按键更加紧,误触控制的比Bose 700更加好一些。

如果说硬件上的操作体验是可以去慢慢习惯,但是软件上的体验就是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配对方面,Bose 700可以直接在手机设置的蓝牙开关中配对,但是这样配对之后再使用BOSE音乐这个APP就变得极为困难,需要用户解除配对后来到BOSE音乐这个app上进行配对,发现设备后要等待3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到使用这个app。

而WH-1000XM3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手机设置的蓝牙中配对完成后,打开Headphones app就可以直接设置耳机了。在app中,Bose 700设计的很简洁,值得把玩的就是降噪档位的调节有10级调节。而WH-1000XM3这边的调节选项就很多了,除了识别场景还可以设置20级降噪调节,其他的诸于均衡器的玩法新影音在之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Bose 700在软件上可以设置选择连接的多款设备。WH-1000XM3如果配对了多款设备,开机后会主动优先配对最后一次连接的设备,WH-1000XM3需要长按7秒开机键进行重新配对选择新设备,直观的感受中Bose 700这点的确更好一些。而习惯了WH-1000XM3的操作后感觉Bose 700会方便一些。

另外,BOSE在耳机中的的语音提示实在是有些让人无法形容,不知道是土味还是另类。WH-1000XM3的语音提示倒是相当标准,标准的像是机器音。不过这些都是无关体验大局的小细节,两家都应该可以做得更好才对。

降噪&音质感受

二者在降噪性能上都非常的优秀,在只打开降噪的情况下WH-1000XM3降噪整体更加均衡一些,除了交通工具本身的噪音之外,WH-1000XM3能将一些人声和靠近中频的噪音也消除掉,Bose 700来说则比较专注于交通工具的低频噪音。日常使用的话二者相差不大,在特定的场合下如果不考虑一些因素,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加理想。

相比较于Bose 700,WH-1000XM3的另外一个降噪优势在于人声的过滤更加干净,对于出街和宿舍环境之中,索尼WH-1000XM3的降噪效果更符合国内用户群体对一款降噪耳机的期望。虽说Bose 700的介绍中强调了新的腔体设计带来更好的降噪,但是这个提升在WH-1000XM3面前来看似乎是在挤牙膏。新影音认为,综合下来WH-1000XM3的降噪更加符合我个人对这一产品的期待。

在日常通勤方面,WH-1000XM3在开启降噪的一瞬间能够瞬间告诉你这个世界安静了。而Bose 700有一个淡入淡出的特效一样。作为一款后出的产品,这次Bose 700有些意外,居然没有赶超WH-1000XM3的降噪水平。同时WH-1000XM3的环境音模式能够很好的让人注意到站点信息。综合舒适佩戴体验,WH-1000XM3更加优秀的包裹性可能已经颠覆了人们对BOSE产品的期待,同时包裹性也是耳机产品被动降噪(隔音)性能的一个关键,对脸部的贴合也让带眼镜的用户感受到更加舒适。

声音方面的区别比降噪的区别更大,在搭配使用iPhone Xs MAX的时候使用的是A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风格更加浓郁,解析力高,低频层次感强,声音细节多,中频密度更高,更加耐听一些。Bose 700的声音干涩清淡,数码味道更重,高频清亮,结象扎实。

新影音在这次声音对比的环节之中发现,BOSE似乎没有通过EQ去补偿降噪损失的低频频响。而WH-1000XM3这次依然是在索尼的调音技术下让音乐润色了不少。WH-1000XM3的音质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低频部分,WH-1000XM3能够非常的“抓耳”。如果用户是为了低频而盲狙Bose 700,这次BOSE可能会让你失望了,高频变亮后,跟QC35相比,Bose 700的低频被削弱了不少。。

如果使用安卓手机可以使用LDAC编解码器WH-1000XM3的声音会变得更加中正和自然,声音的音质自然也会比只支持AAC编解码器的Bose 700更好一些。尤其是声音细节上,这与BOSE 700高频的亮是不同的。因为声音细节不并代表声音是否亮。耳机能表达出的声音细节越多,越能烘托出原作曲对音乐的情感,这不是通过BOSE 700高频的亮所能够简单表达出来的。

除此之外,在手机的相同音量大小下,Bose 700总要比WH-1000XM3的声音小一些,不过这个并不影响用户的决策。总体来说,这次在降噪开启后的声音对比,Bose 700的问题可能出现在了前期算法和后期放大上,这是不应该的。

续航&其他感受

WH-1000XM3的官方标称的续航要比Bose 700高一些,两款产品都支持快充,习惯每天一充的用户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如果经常忘了去充电,WH-1000XM3显然更适合。

Bose 700这次主打的是全新的设计和Bose AR,可能跟我实际使用习惯有关系,这次没有体验Bose AR所带来的便利。WH-1000XM3的自适应声音控制是根据手机传感器来设定状态的,有时候你躺在床上,手机大幅度移动也会导致识别场景的失误情况。感觉有意无意之间两个耳机都想往智能的方向做产品,但是现阶段音频产品跟智能相关最多的还是语音控制,于是Bose 700内置了8个麦克风,其中2个用于拾音。

而反观WH-1000XM3,由于各方面均衡且声音更优秀,相比Bose 700更加实惠的价格赢得了新影音的推荐位置。本以为Bose 700这次的推出能够给降噪耳机产品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并没有。索尼从第一代MDR-1000X开始直到WH-1000XM3使用了三代产品成功颠覆了Bose在这个领域的领导地位,新影音不希望看到的是单方面吊打,因为这样子只会有更多的挤牙膏产品。

其实关于这两款产品,新影音还有很多可以跟大家继续聊的,比如说外观、长期使用是否掉漆、稳定性等等。但是这些可以继续聊的内容并不够影响一个人的购买决策,限于篇幅的原因,大家可以跟我留言讨论。


紫砂交流圈


  • 价格

WH-1000XM3目前售价大概1900元左右,BOSE 700大概3000元左右。

  • 配置

纠结这两款耳机,一定是需要降噪功能的用户。那么,主要就来对比下两者降噪的区别。索尼WH-1000XM3拥有20级可控降噪,账面上的数据优于bose 700的11级降噪。

但在降噪技术上,我更倾向于BOSE。因为,BOSE不仅是生产降噪耳机,在汽车降噪领域也是首选的解决方案。

  • 颜值与佩戴舒适性

颜值是个很主观的标准,但两款耳机造型大同小异。但佩戴舒适性确实要着重考虑的。每个人的脑型都不同,对耳机的佩戴要求也不同。建议最好还是亲自去带上体验一下。

以上就是两款耳机简单的对比。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更倾向于选择索尼WH-1000XM3。

价格更便宜,降噪功能对比BOSE也不会相差很多。而且,我对索尼大法的产品有执念。


当然,这些仅供你参考。结合自己的预算、审美和佩戴感受。你会有自己的选择的。


一颗大头蔡


肯定选Bose,价格差不多的情况下,Bose 音质略胜一筹,专业音频设备生产商,可以信赖,豪华车里大部分都是Bose 印象


李凯文141319


飞得多主要考虑降噪,那降噪和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是首要的考虑,就不要太顾及音质了。

我用的BOSE QC15,13年在米国买的,不出意外的made in China。包耳式比较舒服,不会给耳廓压力,但是所谓的蛋白质皮耳罩,不怎么出汗的人也许用着合适,我汗多,没几个月就要换,也是蛮讨厌的,后来干错万能的淘宝上淘了一对小羊皮的耳罩,这次半年多了。



SteveHe


bose的音质,分离度高,层次分明,高中音有点“干脆”,低音非常饱满。比较适合欧美的现代/电子/摇滚口味。

索尼的产品讲求整体感,声音温暖,比较适合亚洲人的口感,不太“偏科”。

你自己看,平时爱听什么题材的音乐,再加以选择。


陆家梧桐栖小凤


我个人更推荐索尼WH-1000XM3。这款耳机带给了我更舒适和稳固的佩戴体验,更便捷的操作。好的降噪才能带来出色的音质,降性能更出色的索尼WH-1000XM3,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聆听感受;超长的续航表现也让WH-1000XM3更具竞争力。相比之下,Bose 700在性能方面依然是相当出色的水准,但在细节上似乎没那么用心,包括音质。当然了这也得你自己去体验体验毕竟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么。


幸福的小水杯


哪个便宜买哪个,谁家打折买谁家。没什么可纠结的,有钱就俩都买。


车指个南


airpods pro。便携也很重要


125457582


Bose的低音无与伦比也非常与众不同,bose的声音一听就知道真假!习惯bo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