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四天情能让她在农场呆上多年,如何理解这段情见仁见智

《廊桥遗梦》的故事非常简单,小说原著也只是薄薄一本书,很快就能看完。但这本书,或者说这个故事,影响力却是巨大的。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当初在美国上映时,甚至引发了离婚潮。这里面当然有男女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的功劳,特别是梅姨扮演的弗朗西斯卡,最后在车上看着雨雾中罗伯特·金凯的车时的表情,扣人心弦,不由得与她一起泪如雨下。

廊桥遗梦:四天情能让她在农场呆上多年,如何理解这段情见仁见智

回头再看小说原著,读者依然会被男女主人公的这段真情给打动。当然,也有一些道德感极强的人对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的爱情表示不满,不管怎样,这都是对弗朗斯卡迪的丈夫理查德的背叛。

还是先来简单概括一下这部小说的情节吧。

弗朗西斯卡是美国爱荷华州一个农场主的妻子,丈夫温和敦厚,一双儿女健康活泼,正值青春期。在这位普通家庭主妇平常又幸福的一生中,却有四天不寻常的日子,对她一生意义重大。

那是1965年的八月,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和孩子们去参加伊利诺伊州的农业博览会,为期四天。这四天中,弗朗西斯卡邂逅了接受《国家地理》杂志的拍摄任务,来拍摄罗斯曼桥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

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双双坠入爱河。罗伯特要带弗朗西斯卡走,但是为了不让理查德和孩子们被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和歧视给伤害,弗朗西斯卡决定将这段情埋在心里,回归原本的家庭生活。

罗伯特此后活在对弗朗西斯卡的怀念中,死后将照相机、照片与信留给了弗朗西斯卡。后者去世后在遗嘱中要求孩子们将她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

这个故事中受到最大争议的,似乎从来就不是罗伯特·金凯,尽管他才是真正应该对这件事负责的人。

读者为何会对罗伯特较为宽容?

廊桥遗梦:四天情能让她在农场呆上多年,如何理解这段情见仁见智

主要原因是他在离开弗朗西斯卡之后再也没有别的女人,余生都在怀念弗朗西斯卡。也就是说,不管他对弗朗西斯卡的爱是否合乎道德,这份爱确实是真爱。

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如此深爱着弗朗西斯卡,却从来没有再次出现过,没有去打扰弗朗西斯卡的生活。

相对而言,读者对弗朗西斯卡的看法就比较复杂和矛盾了。

我有一个旧同事就不大喜欢弗朗西斯卡。

她认为弗朗斯西卡的做法非常自私,既享受了婚姻带给她的安全感,享受了家庭生活,又享受了罗伯特的爱情。从头到尾,她什么都没有失去。

弗朗西斯卡真的从没失去过什么吗?

廊桥遗梦:四天情能让她在农场呆上多年,如何理解这段情见仁见智

生活本身就是取舍。选择了家庭生活,特别是弗朗西斯卡那种忙碌、劳累的家庭生活,就是对另一种人生的舍弃。

弗朗斯西卡来自意大利,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她在二战结束后嫁给了理查德,来到了美国爱荷华州,成了一名每天忙忙碌碌,在家务琐事中消磨了梦想、失去自我的女子。

在这场婚姻中,她当然也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失去自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本身就是莫大的损失。

罗伯特·金凯的出现,唤醒了她对自我的认知。她认清了自己对浪漫的渴求是如此强烈,而罗伯特·金凯刚好给予了她全部的满足。

廊桥遗梦:四天情能让她在农场呆上多年,如何理解这段情见仁见智

弗朗西斯卡在她给孩子们的信中写道:如果没有罗伯特·金凯,我可能不一定能在农场呆这么多年。四天之内,他给了我一生……

这段话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罗伯特·金凯的出现,弥补了弗朗斯卡婚姻生活的不足。之后她对忙忙碌碌、没有自己的家庭主妇生活,会更添一些忍耐和满足感?

若是这样的话,我那位旧同事的看法,倒是很说得过去了。若是这样理解的话,《廊桥遗梦》倒像是为婚外感情正名了。就像前几年热播的日剧《昼颜》一样,家庭主妇因此类经历,才能忍受平庸的婚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