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7《廊桥遗梦》:浅谈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豆瓣评分8.7《廊桥遗梦》:浅谈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我把生命(责任)献给家人,

把所剩的(爱情)交给罗伯特。

你们今生要做令自己开心的事,人生多美好。”

——弗朗西斯卡

在农场度过一生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去世后,在遗嘱中要求儿女将自己火葬之后把骨灰撒在罗曼斯桥的桥下。这令一双儿女大为不解,况且他们的父亲在生前已经为母亲预留出了土葬的位置。在整理母亲遗物的过程中,她留给儿女的一封信,牵出一段尘封二十多年的恋情。而对方不是陪伴母亲多年的父亲,而是只与母亲相处过四天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德。

“我是大路,是远游客,是所有下海的船。”

——罗伯特

他是一个摄影师,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风景和形形色色的人,他会给弗朗西斯卡将去过的地方,拍过的非洲。

那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她坐在秋千上喝着冰茶,享受着难得的静谧。丈夫理查德和一双儿女到伊利诺伊州博览会上展出那头获奖的小牛去了,她也因此获得了几日独处的时光。她看见一辆卡车向她的房子驶来,一个男子下车向她打听罗斯曼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我看了他不到五秒钟就知道我要他。”

“因为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她如此耐心地绕着离自己不到两公里的桥说上半天,并热情地给他引路。爱情就是在电光火石之间悄然萌芽。你遇到了一个人,和他交谈了几分钟,甚至还未交谈,你就知道,你们不能就这样分别,否则你心里会空落落的。


豆瓣评分8.7《廊桥遗梦》:浅谈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短短的四天,仿佛是一个世纪。在这四天里,他们获得了一生中难以再度拥有的幸福和快乐。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匆匆,理查德和孩子们要回来了,弗朗西斯卡陷入痛苦的抉择。奔向梦想与爱情还是承担家庭责任,相夫教子?

让我告诉你,我为何不能走。

请你告诉我, 我为何该离去。

——弗朗西斯卡

最终,她选择了后者,而把前者珍藏于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我希望永远保留这份爱。我希望终生都能这样地爱你,但若我们走了,就会失去,我不能让一生都消失掉,重新来过。我只能抓紧我们两人,存于心底内。”

——弗朗西斯卡

弗朗西斯卡选择了埋葬爱情,回归家庭。而这部小说获得巨大关注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却令人向往的爱情,就在它能够不断地引发人们对于婚姻与爱情关系的思考。

与自己爱的人结合并始终深爱自己的爱人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总是很残酷,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二者的统一,因此,也就陷入渴望逃离又始终无法摆脱的矛盾之中。

几乎所有人都会步入婚姻,但很大一部分却无法获得爱情,甚至直到生命的尽头,都没体会过爱情的滋味。爱情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却具有恒久的魅力。当爱情遭遇婚姻,二者之间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当一个女人做出抉择,有了丈夫和孩子,某些方面,她的生命开始了,在另一方面却停止了。她建立了现实的人生,并把个人需求放在一边。”

——弗朗西斯卡

进入婚姻,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和期待。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社会心态几乎已经实现了对女性的完全控制。她们也从心底里认为,好女人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都忽视了对于女性自我的关注。

女性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关注自我甚于子女的母亲,还是母亲吗?”社会舆论、伦理道德和法律都对女性的行为提出规约,女性一般情况下也会认为以此框架规范自己的行为是理所应当的,也心甘情愿地扮演着社会分配给自己的角色。

但是,女性是情感动物,她们对于爱的追求与渴望是始终存在的,遇到合适的机遇便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就像弗朗西斯卡一样,与自己爱的人互相牵挂了一生。

世界上有太多无趣的,靠忍耐维持的婚姻消耗着双方,但并不是所有的这些都是无药可救的。海伦·费舍尔认为,爱情会经历三个阶段:性欲——吸引——依恋。在第三阶段,引发快乐感觉的多巴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产生安全感的催产素,恋人逐渐变成亲人。

而性欲和吸引是高质量的婚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婚姻,以一些浪漫的事重新唤起久违的激情,伴侣也可以做一辈子的浪漫情人。

也许,你只需要像弗朗西斯卡的儿子迈克尔一样,深情地告诉妻子:“我想给你幸福,这甚于一切。”一切就会迎来转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