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初心故事」叶龙飞心中的“那片田”

【身边的初心故事】叶龙飞心中的“

那片田

客家新闻网 吴寿生 记者杨成雄 曾祥坚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这一件件民生实事,大余县新城镇王屋岭村党支部书记叶龙飞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望着村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叶龙飞心中,更加坚定了他的初心。

为民谋划致富路

一身正装,显得干净干练,这位年纪轻轻的80后帅小伙,一般情况下难以让将他和村支书联系在一起。

「身边的初心故事」叶龙飞心中的“那片田”

图为叶龙飞正在跟村民交流。

出生于1988年的叶龙飞,是土生土长的王屋岭村村民。今年31岁的他现任大余县新城镇王屋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在做村支书之前,他一直在赣州从事医药代理工作,收入十分可观。在得知家乡王屋岭村还十分贫困,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村里,甘心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2016年代理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叶龙飞就立志要为家乡人民找到一条致富路。雄心壮志是有了,但如何让村民富起来?这个难题摆在了叶龙飞面前。

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叶龙飞发现村里很适合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在加上自己此前也从事医药行业,对于发展植中药种植前景和市场的熟悉。叶龙飞说干就干,2018年底,他所在的村两委班子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契机,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决定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主动争资争项引进了中草药种植基地,流转了1200余亩农田用于枳壳、菊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并成立合作社,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加收入1.5万余元。

放弃春节假期,用1个星期完成了9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内的耕地精确丈量,不到20天时间完成近1000亩土地的流转,确保了投资商在2月12日开始基地建设。

产业带动村民富

“刚接手村书记时,发现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叶龙飞说,当时王屋岭村还是十二五省级贫困村,产业薄弱,几乎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

「身边的初心故事」叶龙飞心中的“那片田”

图为叶龙飞在基地与村民交流。

农田流转到位,叶龙飞主动联系在挂点单位大余县委组织部,引进浙江客商投资约1000万元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共流转土地约12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约900亩,其余耕地约300亩,现已全部种植中药材枳壳约15万株。

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1200亩土地,叶龙飞颇感欣慰。发展产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还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基地自开工建设以来,枳壳种植每日可提供约50余个就业岗位,采花、采果高峰期每天可吸纳500个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共有贫困户65户流转土地140余亩到基地,基地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半劳动力)26人务工就业,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

目前,王屋岭村已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主要收入来源有村级光伏、土地流转收入、土地入股收入,其中中药材种植基地流转土地为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

不负众望改村貌

宽阔的通村公路、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整洁靓丽的农家书屋……走进王屋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徐徐展现在记者眼前。如今的王屋岭村,早已不是当年“脏乱差”的形象,取而代之的则是美丽乡村的“雏形”。

「身边的初心故事」叶龙飞心中的“那片田”

图为叶龙飞在与贫困户交流。

“以前路口没有路灯,路还不好走,一到雨天就坑坑洼洼的。现在好了,大路修到家门口,路口的路灯也亮了起来。”王屋岭村叶东组村民叶坚说,路通了,村美了,满满的幸福感。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屋岭村已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全村有村级完小1所,高标准村级公办幼儿园1所,村级卫生所1所,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自然村群众活动广场6处,建起了履盖全村的自来水厂,所有自然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清运处理。

通过几年的付出,叶龙飞深得村民的信任,但作为一名80后村书记,他深知这个担子不轻还刚刚起肩,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两年内计划将枳壳种植规模扩大至3000亩,三年内在县食品产业园建成中成药深加工厂……叶龙飞又一次来到这片“生金”的土地,他勾勒出了王屋岭村的新蓝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