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飄揚產業旺——遂川縣雙橋鄉東垓村脫貧紀實

梁金燕、劉祖剛

秋末冬初,在遂川縣雙橋鄉東垓村楓森果業基地裡,黨旗飄揚,人頭攢動,隨處可見黨員能人、黨員志願者、技術指導員,三五成群的在幫果農除草、施肥、剪枝……好一幅“黨建引領助脫貧,產業興旺助民富”的生動畫卷。

近年來,鄉黨委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支部在產業中的堡壘作用,通過黨小組建在基地上、黨員能人示範帶、黨員志願者技術幫扶等方式,引導貧困戶發展市場行情好、增收見效快的產業,兩個“十三五”重點貧困村和200戶貧困戶通過產業順利脫貧。

黨小組建在基地上

貧困戶要實現穩定脫貧,基礎在產業、希望在產業。在實踐中,潭溪村黨支部書記馮芳厚深深悟出了這點:“我們參照了井岡山斗爭時期‘支部建在連上’的經驗,把黨小組建在產業基地上,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該村因勢利導,建起擁有育苗、撫育、施肥、採摘等技術,黨員能人、志願者為成員的產業黨小組,全過程、全天候技術指導和引領,大面積地發展西瓜、百合、皇菊等種植產業,按照“黨小組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思路,探索出“黨小組+合作社+貧困戶”新模式;成立茗泉皇菊等專業合作社,負責管理、指導、銷售,按黨員能人“1+3”結對幫扶,即1名黨員致富能人帶領3名貧困戶。

目前,村裡的西瓜、百合、皇菊產業基地規模分別達到了160、50和60餘畝,年產值120餘萬元,吸納26戶貧困戶,幫助其實現順利脫貧。“哪裡有需要,黨旗就飄向哪裡。”如今,全鄉都形成了“黨員給群眾做示範,群眾跟著黨員幹”的良好局面。

志願者沉在一線裡

在全鄉黨建引領產業脫貧現場推進會上,黨委主要負責人郭美鵬堅定地說:“脫貧產業在哪裡,黨建工作就會延伸到哪裡,黨員及其志願者就在哪裡發揮作用”。他們沉在一線,紮在田地裡,一心為產業,一心為群眾,一心為脫貧。

東垓村素有發展養鵝傳統,但苦於缺乏技術,農戶只能依靠傳統方式養鵝,成活率不高。為解決規模養殖難題,支部書記石禮軍創新探索,成立由黨員示範戶、防疫專業技術人員、中青年群眾組成的志願服務隊,示範戶身教、技術員傳授、愛好者送訓,沉在一線、扎入禽群,全面提升技術能力,並通過“黨員志願者隊伍+合作社+養殖戶”方式聯繫訂單,發放《幫扶產銷承諾書》,提供技術支撐、銷售保障。

看著日漸長大的小鵝,東垓村貧困戶吳小華心中一陣驚喜,已在盤算收入。他50多歲,4個孩子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8歲,夫妻倆務農,勉強維持生活。村黨支部為幫其脫貧,免費發放了200只鵝苗,黨員志願服務隊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和銷售保障,養鵝可增加1.6萬元。

像吳小華這樣順利實現了脫貧夢的,東垓村還有32戶。

“黨建+”帶出新希望

“趕上鄉村旅遊發展的好時機啊!我準備通過信貸通,在家門口開一家小餐館,脫貧奔小康!”馬埠村一貧困戶正在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近年來,雙橋鄉依託旖旎山水優勢,打響“黨建+鄉村旅遊”牌,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發展鄉村旅遊產業。以蜀水河流域為主要旅遊開發項目,帶領群眾參與水治理、水景觀、遊客服務中心、環形遊步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發展旅遊,輻射交通、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帶動村民脫貧增收。目前,蜀水河流域旅遊開發項目已完成了高標準高起點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馬埠村是蜀水河旅遊開發重要地段,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美麗鄉村、鄉風文明、農村清潔工程等工作落地開花。該村結合移風易俗示範點建設,成立“以老黨員、退休幹部、村級後備幹部等為成員的移風易俗理事會,分區包片劃分責任,通過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在全村營造樹新風、講文明的好風氣。眼下,走進雙橋,沒有了過去的破舊與貧窮,而是多了幾分別具風韻的鄉村氣息與鄉愁正濃的自然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