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文|Karakush

年度最慘的蔚來,還能有些好消息嗎?

能的。一來必須來一雙:

一是10月的交付數據出來了,達到2526臺,創了今年的新高,其中約88%是ES6;二是昨晚上蔚來宣佈,和自動駕駛圈的大牛逼貨Mobileye達成了戰略合作。

如果前一個代表著眼下的小確幸——以單車均價40萬元為計,至少可以產生10億元的流水,維持一下生命跡象應當不在話下。並且趨勢感人,需求正在以25%的速度增長。考慮到9月的高基數加上國慶長假的自然折損,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冬天不太冷,至少應該冷不死。

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那麼後一個則意味著,蔚來並沒有因為今年以來的困頓而放棄長遠的規劃,它還積極地在未來尋找自己的位置。

雙方將基於蔚來的第二代平臺,打造L4級別的自動駕駛⻋型。Mobileye負責提供系統芯片和軟件,蔚來則負責進行整車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開發、集成和車型的大規模量產。

儘管不是當務之急,卻是現在必須開乾的事業。五年後我們回頭看,這個戰略合作將是蔚來打開局面的重大轉折。

它不僅在一個危機關頭鼓舞人心地說明,有人和我們一樣認同蔚來的技術實力;更重要的是,它將進一步提升蔚來的產品力,尤其更強調智能屬性,為其掙得不錯的賽道身位。

反正華爾街先乾為敬了,蔚來的股價來到了久違的兩塊,說明是個實錘的利好。

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這算一個什麼水平的合作?

車圈的戰略合作,一年八百個不止,但這一個絕對算是強中強手。八成的高光在於對象是Mobileye。

在業內,哥們兒一向是聲譽斐然的,主打基於視覺感知的解決方案,深耕ADAS 20年,不少主機廠的輔助駕駛系統都是它承包的。舉個數字來說,從2014年(實現IPO)到去年,Mobileye一共銷售超過3200萬個EyeQ系列芯片,也就是說有3200萬輛汽車是由Mobileye的技術驅動的。

業績、市場、技術、賽道加上前景,五位一體的綜合競爭力,讓英特爾在2017年心甘情願地掏出153億美元收購了這個以色列小巨人。

真正讓它紅出圈的,必須是特斯拉的Autopilot,2015年的初代AP搭載的正是Mobileye的EyeQ3芯片。那其實是Mobileye針對ADAS開發的芯片,2014年剛出就被特斯拉相中。就Mobileye自己的安全標準其實不太夠秤,但是已經足以讓AP得以發揮。

雖然後來雙方由於這啊那啊的嫌隙結束了合作,但是帶給業界的影響是核彈級的,他們把真正具有足夠智能感的自動駕駛功能,從測試場上成規模地、商業化地帶到了私家車消費市場。

直到今天,這項體驗都是超群的。

因為當前主流車輛所配備的電子安全部件,還基本處於L1(能夠實現加減速或轉向控制的那些)。直到去年下半年,市面上才開始興見帶有L2輔助駕駛功能的車型,並且箇中軟硬參差挺大。

根據國盛證券研究所今年5月發佈的研報,略高級一丟丟的自適應巡航,其實不算稀奇了,但整體滲透率在17.24%,並且選配較多,主要出現在豪華品牌上,選配比例在33.3%。而如果再複合一個功能,比如同時配備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功能,佔比就僅為8.8%,銷量佔比不到10%。

一方面是實際滲透和傳播聲量之間還存在質和量的雙鴻溝,另一方面,同種功能之間智能化完成度也會有次元壁。從分級來看,特斯拉AP也屬於L2,但是和那些從Tier 1處統包套件相比,完全是兩個智商水平。所以我們才看到了L2.5這種不尷不尬的檔次。

這就是目前自動駕駛在應用層面的現狀,國內外差不多。主機廠中除了奧迪Q8自稱實現了L3,先進的落地者基本都處在L3未滿的階段,頂多在限制條件和司機監管下可以實現一部分L4的功能。

除了特斯拉,另一個商業成功案例是通用的Super Cruise。目前雖然只搭載在CT6上,並且只在北美地區開放,但從2017年下半年初上市至今年6月,通用說車主們已經累計用Super Cruise行駛了250萬英里。有消息稱,明年開始通用打算把這項功能逐漸應用到凱迪拉克全系車型上,這個老爺車品牌或許將藉此擁有一個更年輕更智能的形象,轉掉那個多年以來難轉的型。

一定程度上,自動駕駛的較量早就不止於學術或實驗中的數字大小,而進入了落地應用和產品對碰的紀元——

從初期可能比誰捨得多加一項配置,到比誰的完成度更高,到攀比誰能突破真正硬核的技術等級。這是一場狂奔,尤其是當大家都在特斯拉身上有目共睹,成為第一個突破者可以獲得多肥的回報。

但相比從L1到L2,從L2到L3/L4的難度躍升,無論你採取哪一條技術路線,都是成指數型的增加。比如Mobileye提出的是REM(路網採集管理),期望通過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和眾包數據的方式獲得高精度地圖(精確到10Kb/km)從而解決L4的基礎問題。

這種迭代方式相應需要更多的應用車輛來提升數據採樣量級,優勢在於走得越早,量越大,形成的算法和數據上的壁壘就越高。不少競品都採用相似的路徑。而Mobileye靠著高精尖的招牌和在ADAS圈的口碑,已經建立了一些厚度。

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EyeQ4是Mobileye第一個用來REM的芯片。有意思的是,蔚來是第一個採用EyeQ4的車企。是的,我們不是第一次看到Mobileye和蔚來這兩個名字並置。2017年第一個Nio Day上,蔚來發布ES8就打著“全球首裝Mobileye EyeQ4”的標籤。

彼時EyeQ4其實還沒有量產,但是人人都知道Mobileye的新芯片算力在每秒浮點運算2.5萬億次,是EyeQ3的8倍,而功耗才3w。到今天,EyeQ4在業界的算力仍舊十分驚人,Mobileye期望通過未來幾年實現2000萬的裝機量。截止今年初,大概有7個整車項目採用了EyeQ4,包括了寶馬、日產和大眾。

這幾家和Mobileye也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比如和日產在今年8月才宣佈要在EyeQ4的的基礎上精進其ProPilot系統;再比如在整車層面和寶馬在2016年就結成聯盟,宣稱到2021年要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和大眾則是從去年底開始在以色列部署了超過百輛無人駕駛出租車。

而和蔚來的合作,則是雙線並舉的。除了私人消費產品,此次合作中,蔚來會基於雙方的系統,再開發一個專門的出行版本,先在中國市場推出,然後投入全球市場。Mobileye將批量採購這個車型作智能出行服務之用。

合作將採用屆時最新的芯片。目前Mobileye最新的芯片是EyeQ5(其L4自動駕駛套件規劃也是採用該芯片),在2018年發佈過,不過是樣機,算力在每秒15萬億次,能耗僅10w,預計大概在2020~2021年實現量產。

而在這個技術層面實現這個規模格局,在Mobileye來說也是未曾有過的。

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蔚來慢?

從另一面來說,對於Mobileye的選擇就讓人有些懷疑了。畢竟蔚來早期在軟件成熟度方面確實受到了一些質疑,L2自動駕駛系統的正式開放也推遲了幾次。

總結起來,主要是兩個特色:

一是,實在有點——點慢。

蔚來:我真的是要再活五百年

儘管2017年就以Mobileye作為背書,突出自身在智能方面的合作伙伴優勢,但在實際產品端Nio Pilot的主要功能是直到今年6月才釋放的。

在今年4月之前,NP上只有一些基礎的ADAS功能,就是那些10萬塊的車上都具備的英文字母套件;4月終於加入了ACC自適應巡航,也就是說花了十幾個月時間才安排上了另一個L1-2的輔助駕駛功能。

但是主要功能上線後,一下顯示出了高端智能的質感,包括了高速自動輔助駕駛、擁堵自動輔助駕駛、道路自動保持、轉向燈控制變道、道路標誌識別、自動泊車輔助(需人工控制擋位)、前側來車預警七個功能。

像我們之前說的,也是L3未滿但絕對L2以上的水平,比如可以通過打轉向燈實現自動變道這一點,就是市面上絕大部分的L2做不到的。

這就引出第二點,慢的原因,其實在於蔚來對自研的堅持。

從控制算法、到底層軟件、到ADAS控制器等等等,幾乎都是蔚來中國和北美團隊的正向研發。這個團隊有300多人的規模,負責人也是業界的大牛逼貨Jamie Carlson,他本人曾是Tesla Autopilot團隊的創始成員之一。

JC曾在一個workshop中解釋過,為什麼他們這麼“拖”——因為自動駕駛的自主研發有著極高的門檻,涉及相當多的跨學科技術挑戰。這其實有點廢話,但實幹起來是真的太難了。

而從蔚來的做事理念來說,要具備核心價值,比起找到一個可行方案把事兒擼了,要重要得多。這是他們可以標榜自己的50萬值和市面上的15萬產品之間確實存在天壤之別的道理——就是不能像絕大多數廠家那樣依賴供應商所提供的標準產品。

除了一點點貴即正義的傲嬌,也是有理性依據的。採用Tier 1的標準系統雖然省時省力,但是從底層到上層的所有系統建築都是由供應商主導的,車企只負責最後的適配、集成和路試,你對系統的Know-how一無所知,那麼迭代也要受制於人。

即便Tier 1可以提供完善的售後,你的迭代其實要取決於Tier 1的開發,首先失效的可能就是OTA的先進性。換句話說,這種狀況在協同沒有那麼高效的情況下,只會變得非常不智能。同時,也很難保持和其他競品之間的差異化。都從魂海瀾之家買衣服,就不要指望衣櫃打開會有什麼不同。

自研意味著要付出巨大的時間和成本;但也會帶來優越性。

比如在算法上,尤其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一些場景,蔚來做了特殊優化,他們在中國佈局了一個100多人的團隊專門做測試和本地標定。

舉一個例子,在高速公路上,路名經常用碩大的漢字直接刷在路上。中國叫州的地方很多,通州、廣州、德州,各種“州”。視覺識別傳感下,車道中間的“州”對於電腦來說就是八條線。在那一瞬間誰是車道,誰是漢字,蔚來很有自信肯定比特斯拉算得精準。

再比如硬件上,蔚來所採用的三目攝像頭,也是自研的,這個在行業也非常少見。即便它有視覺傳感方面的頂峰選手Mobileye合作,它仍舊是不放棄自己在產品上的鑽研。據說,在NP上的合作非常深入,甚至共同優化了EyeQ4。

或許正是因為有過這樣的合作經歷,確信蔚來對自動駕駛Know-How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確信了他們在未來技術上自研的攻堅能力和信心,Mobileye才會選擇把未來的L4量產也押注在蔚來身上。

從目前所掌握的核心信息來看,有三點值得期待。

一是在硬件上,新的芯片,算力更高、能耗更低,並且成本也更低,Mobileye還宣稱具備更高級的深度學習和性能效率。

二是在算法上,在Mobileye說會提供強化的學習算法,讓系統模擬類似於人類的駕駛技能,但同時加持了超人的視野和反應時間。這使得自動駕駛汽車可以更好地融入路上其他人類駕駛汽車,適應更復雜的狀況。

三是在邏輯上,會提供一個RSS模型,為自動駕駛決策提供安全參數,確立人為中心的概念才是安全駕駛的本質。這個概念的提出,為長期以來自動駕駛的道德困境做了一個應用上的決斷:人>效率。在L4的落地過程中,是一個高級的人文試探。

還在持續進化,還在放眼未來


新聞稿把他們的合作昇華到全球交通的層面:說是要致力於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帶來更安全的交通安全環境,並期待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智能交通服務的變革。

那些太大的人類的願景,要有;但是我們更想關注對蔚來的意義。它更讓我們看到,即使在困難時期,這家新創企業也並沒有向現實妥協在產品上的追求。雖然窮哭了,但仍舊是我們熟悉的蔚來,從創立之初就不是隻想活在當下,它要參與的時代一直在更遠的未來。

一家有意願成長,並且的確在認真成長的企業,值得一些掌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