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懂車帝原創 行業]最近在探訪蜂巢能源技術中心的過程中,有幸體驗了歐拉R1,一款定價7萬餘元的純電動車如今已在大街小巷嶄露頭角。消費者會購買它,無疑是看重了其不錯的性價比,且符合城市通勤的需求。但不可否認,市場中的微型電動車們仍阻止不了外界的爭議聲,有推崇的,有不屑的,它們的路應該怎麼走?

知豆被拍賣,車和家早早放棄

相對於更高級別、更大尺寸的車型,目前市場中的A00級純電動車並不算太多,除歐拉、知豆外,大多數自主品牌並未將其擺在最為核心的戰略位置上。於是,一些曾經入市的產品慢慢沒有了然後,甚至由於銷量不佳等原因直接影響到了品牌的生存問題。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不久前,懂車帝登陸阿里拍賣官網搜索“知豆”後發現,蘭州知豆拍賣信息已公佈,拍賣時間為11月24日。此事一出,讓很多人感到頗為震驚,但冷靜下來想想倒也在情理之中。由於補貼政策在續航里程方面的標準逐年提升,且消費者對於產品本身的要求越來越高,像知豆這樣專注於微型電動車的品牌,一旦產品升級迭代跟不上市場節奏,受到的影響將會非常直接。

據統計,知豆汽車在2015年銷量為2.53萬輛,2016年銷量2.4萬輛,2017年銷量達到巔峰增長至4.3萬輛。但到了2018年,知豆汽車銷量一落千丈,全年賣出1.5萬輛,同比下跌63.9%。2019年前三季度,知豆汽車累計銷量僅為2095輛,同比暴跌84.5%。

曾幾何時,在意大利的街頭巷尾偶爾還可以看到知豆品牌的車型。在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小車才是王道,雷諾Twizy、菲亞特500等車型備受追捧,這與歐洲人的生活、出行習慣密不可分。但是,中國汽車市場與歐洲國家有著本質區別。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車和家SEV

2018年3月,車和家創始人李想正式確認了微型電動小車項目(SEV)終止的消息。他發現,這款定價5萬元以內,滿足城市1-2人短途出行需求的小車,似乎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在中國,道路規劃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即行人道、非機動車道、機動車道以及封閉機動車道。無論是哪種道路,顯然都容不下時速低於45公里的SEV,“到底屬於微型電動車還是’老年代步車‘?”當時很多人都提出了這個問題。

關於“老年代步車”的稱呼,很多生產微型電動車的車企都視其為天敵並避而遠之。但是後來他們發現,僅僅在宣傳口徑上做工作顯然不夠,提升產品力才是良藥。

很多人都沒想到,R1會成為銷售主力

R1對於歐拉品牌絕對是個驚喜,今年9月,歐拉品牌共銷售新車1877輛,環比增長53.22%,同比增長165.49%,其中歐拉R1銷量為1710輛。在4月份,歐拉R1的月銷量創下了新高,突破了4000輛。1-9月,歐拉品牌共累計銷售新車32186輛。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歐拉R1

歐拉R1的NEDC續航里程為351公里,其搭載的是523方形鋁殼電芯,這款來自寧德時代的電芯是長續航背後的功臣,由於其電芯間隙極小,鋁製封裝材料重量更輕,在電池能量密度上也可以做的更高。所以,可以更好的保證歐拉R1最基礎的可靠性、輕量化效果和續航能力。

此外,歐拉R1還配備了自研的BMS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熱管理功能,前者確保了均衡功能開啟調節電池的一致性和良好的充放電功能運行,後者則採用低溫加熱和行車加熱熱管理策略,通過BMS設置加熱膜啟停閾值在模組低溫狀態時對模組進行加熱,從而提高充電效率和續航里程。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為了讓歐拉品牌車型的技術自由度更高、優勢更明顯,長城為歐拉打造了純電動車專屬平臺,目前歐拉品牌有超過16億元的研發設施建設和實驗設備支持。後續,同樣定位於A00級的歐拉R2會在續航里程方面進行提升,並會配備23英寸大屏、360全景影像、行人預碰撞系統等配置。

這些優勢和特點歸結為一句話:提升產品競爭力。歐拉R1之所以能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在於通過提升硬實力讓消費者不會將其與低速電動車進行關聯。在實際體驗中發現,歐拉R1的車速最高可以達到107公里/小時,並集成有能量回收選擇、駕駛模式選擇、車機互聯等,這些共同讓歐拉R1走在了正確的路上。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奇瑞eQ1

價格便宜,爭議多,微型電動車的出路在哪?

邁邁

除了歐拉R1,市場中還有一些微型電動車也很有競爭力,如奇瑞eQ1、寶駿E100等,這些車型一方面很好的利用了品牌背書,另外在保證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比較精準地定位了消費人群。

當然,微型電動車的陣營中還包括飽受爭議的賽麟汽車旗下的邁邁,其在幾天前已開啟預售。邁邁共推出兩款車型,預計售價10萬元+,該車將於11月11日在官方旗艦店公佈售價。

寫在最後:

無論是哪個品牌的哪款車型,如果不提升配置、動力、續航、設計、品質等方面的水平以達到越級的效果,單純指望“便宜”就能讓消費者掏腰包,顯然是痴人做夢。如今的消費者在買車時已變得愈發理性,市場中的選擇也足夠多。此外,隨著共享出行市場的不斷成熟與規模化,微型電動車市場還將迎來新的增長點,到那時,優勝劣汰與兩極分化的情況也會更加突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