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PS姐姐教你規避這些!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最近很火爆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不到一週,票房即將突破10億。真心心疼影片中陳念、小北這兩個孩子。

影片中,優等生陳念一門心思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是她唯一的目標。

她的同班同學因為長期遭受校園霸凌,以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別的同學都在拍照片發朋友圈的時候,只有陳念為她蓋上了衣服。

可是誰知道她的一個小小善念,使她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的對象。

被推下樓梯,被剪去頭髮,被拍裸照,霸凌者一次次的傷害著陳念。

而同學們的漠視圍觀,幫兇一般的集體嘲笑陳唸的母親是個騙子,更是讓陳念心冷無助。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校園的霸凌者,不只是直接動手打人,當面侮辱的那一個,那些置身事外看熱鬧的旁觀者,也是霸凌的一份子。

直到把霸凌的對象逼死了,他們也不知道,原來那些打罵、侮辱像刀子一樣,也會殺人!

魏萊是欺負陳唸的主要霸凌者,她的家庭管教十分嚴厲,因為復讀,她的父親一年沒有跟她說過一句話。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長期壓抑導致她心理扭曲,只能通過霸凌別人來實現自我,也正因如此她感受不到被霸凌者內心的苦楚和絕望。

若是她有絲毫的同情心和愧疚感,也不會在與陳念“和解”時,導致意外的發生。

01

第一類:父母一味忍讓,孩子很難抬頭做人。

陳唸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媽媽為了供陳念讀書,經常去外地打工賺錢,留陳念一個人在家。

陳念很爭氣,雖然家境貧寒,學習成績卻一直保持年級前幾。

本來還有一個月就要順利畢業的她,卻因為同學“胡小蝶”的自殺案而被捲入了校園暴力。

那天,胡小蝶從教學樓縱身跳下後,所有同學像看熱鬧一樣,圍在胡小蝶的屍體旁。

只有陳念脫下了自己的衣服,蓋住了胡小蝶的身體。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並事後鼓起勇氣報了警,和警察說了胡小碟生前遭受過的校園暴力。可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後,因為缺少實質證據,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可為此,陳念卻被這場欺凌的主導者,班裡的霸頭魏萊盯上了。

她先是上體育課時被同學拿球有意無意地砸來砸去,走路時被故意絆倒而摔下樓梯。

後是被魏萊一夥人守在家門口對其施暴,為了躲藏,她鑽進了臭味熏天的垃圾桶裡,哭都不敢出聲。

甚至在放學的路上,被魏萊和同學圍堵剪頭髮、拍裸照。

你根本無法想象,這是一群青少年能夠做出來的事情。

而此時,正因為創業失敗在外躲債的母親,卻在每次給陳念打電話的時候只會說:

“孩子,再忍忍高考過後就好了,你就長大成人了,我們的日子也就好過了。”

這話聽起來,多麼的刺耳。

遇見事情,只會躲避忍讓的父母,讓孩子在生活中也無法抬頭做人。

甚至面對施暴,也只會一味地躲藏、一味地忍受,這樣的沉默,讓積怨已久的陳念最終爆發,失手殺了施暴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作為父母,如果早一點發現孩子的異樣,早一點帶著孩子去報警,積極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或許就不會造成如今兩個家庭的悲劇。

那些習慣忍耐的父母,他們或許不知道,因為自己錯誤的教育方式,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遭遇了多少人生至暗的時刻。

他們也永遠不會明白,孩子會因此承受多麼慘痛的代價。

02

第二類:父母心裡扭曲,養不出健康的孩子。

作為本劇最大的反派,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角色——魏萊。

魏萊的父母都是高材生,家境優渥、學習成績優異的她,本應該是一個溫柔得體的大家閨秀。

可實際上,她卻是一個在老師父母面前表現的乖巧懂事,私下拿欺負同學,來取樂的校園暴力的施暴者。

甚至當因為涉及到同學的自殺案,被警察審問時,那副天使般的面孔竟漏出了惡魔般冷漠無情的嘴臉。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本來很想不通,為什麼一個條件如此優秀的女孩會做出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直到警察為了“胡小蝶自殺案”而去到魏萊的家中調查時,她母親和警察的對話,揭露出了真相:

我們家孩子不會暴力對待別人的,別人可能會,但魏萊不會,她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我和他爸爸給她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那個自殺的孩子或許是因為家庭教育不行、玻璃心,同學和她開幾句玩笑,就受不了跳樓自殺了。

擁有如此極端心態、且遇事先責怪別人的母親,也難怪魏萊在傷害別人時,會感到毫無愧疚,甚至還有點理直氣壯。

《少年的你》揭露中國父母真實面目:你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而魏萊的父親,更是喜歡對她採用冷暴力。之前魏萊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不得不留級,父親則一年都沒有和她說過話。

這讓我想起很多父母喜歡用洗腦式的期待,去給孩子施壓:

你和別人不一樣,別人都不如你,你才是最棒的;

爸媽給你的教育永遠是對的,別人說的話都是錯的;

你不能放棄,不能失敗,否則爸媽會對你失望的。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為了達成父母的期望,而拼命努力,甚至為了結果而不擇手段。

像魏萊父母這樣“滿足了物質需要,殘缺了人格發展”,這樣的家庭教育,又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為父母,應該給到孩子的是努力過後的誇讚和支持,失敗過後的理解和鼓勵。

而不是作為一個大人用成年世界的標準去要求他,甚至批判他。

你或許不知道,你對孩子的評判,就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判斷。

03

孩子的同情心很珍貴、父母要用心呵護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個孩子起初都是純潔的天使。

小寶寶的同情心在3個月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當他的周圍有哭聲,他也會覺得不安,跟著哭起來。

兒童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說:“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還沒有萌芽,他還不能區分出自己和他人,所以總是把別人的痛苦視作自己的痛苦。”

因此,孩子的同情心是與生俱來的,PS姐姐提醒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喚醒和強化孩子的同情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