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長期吸菸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變少,失去對快樂的感知

文 /心理學知識星球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吸菸是什麼時候嗎?對於大部分男人來說都有吸過煙的經歷吧,我們也知道第一次吸菸會產生頭暈、噁心、嘔吐的感覺。最初我們都是出於好奇開始嘗試吸菸,但是後來有很大一部分人或許出於慣性也或者覺得手裡空落落的就不自覺的開始吸菸,最後導致很難戒掉。

或許有的人會說,吸菸可以緩解心情或心理壓力,每當心情鬱悶、煩躁時吸一根菸就會“飄飄欲仙”,感覺很“舒服”,情況確實是這樣的。但是為什麼會這樣?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往往我們都會“不在意”,而這裡也就不得不說一個我們人自身的bug(漏洞)。人作為高級物種和其他物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會“反省”,而這種反省相當於心理學上的“元認知”。我們會不定期的反省,問自己“雖然抽菸感覺很美妙,但是這麼做對嗎?”也是因為有“元認知”的存在,所以人不容易“上癮”。但是這個“元認知”有個漏洞就是人類只會對突然出現的變化有警覺,卻忽略

那種“慢性”產生的影響。而香菸上癮就是通過一點一點開始的,因為這樣可以躲避“元認知”的“審查”,最終讓人“離不開香菸”。

心理學:長期吸菸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變少,失去對快樂的感知

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使人的神經系統變得遲鈍

吸菸時,香菸中的尼古丁會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而這也就是香菸的危害之一,如果一直讓尼古丁“刺激”大腦不斷分泌多巴胺,那麼會造成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這個“機器”損壞,人的神經系統就會變的遲鈍,而這種現象被叫作“補償性感受性低下”

如果人的神經系統變得遲鈍,那麼多巴胺分泌就會變少,而這又會導致兩個結果。

  • ①多巴胺分泌能使人感到“神清氣爽”,但是像剛剛說的,多巴胺持續分泌會導致“它”受損,從而讓人感受不到“神清氣爽”,這時我們就會不斷的吸菸來“追求”神清氣爽。
  • ②由於神經系統的鈍化,原本能在正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喜悅和寧靜不見了,那麼人就會變得煩躁、心情鬱悶,而這又會讓人開始吸菸,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在我們大腦中有個平衡機制,也就是說在一段壓力過後,它(平衡機制)會給予補償,分泌多巴胺讓人輕鬆一下,我想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感受。比如,當你辛苦工作了一天,在你走出工作單位的那一瞬間就會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快樂和自由的感覺。當然,這只是說在大腦的機制能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如果長期吸菸就會把這個機制破壞掉,多巴胺也就很難分泌出來

而作為“菸民”,在辛苦工作一天後,不能享受到快樂和輕鬆,反而會情緒低落,那麼,為了擺脫這種空虛感,就必須做點什麼。而方法就是“吸菸”,而這或許就是我們每當下班後會看到叼著香菸走在回家路上的人的場景。

我相信都聽過“飯後一支菸,賽過活神仙”的俗話吧。對於不抽菸的人來說,吃飯能讓人感到快樂,畢竟民以食為天,其次是在吃飯時大腦也會分泌多巴胺來讓人“快樂”。但是抽菸的人受尼古丁的慢性影響,大腦的敏感度會降低。所以,一般人在吃飯後感受到的幸福與快樂,吸菸者是無法體會到的。吸菸者在吃完豐盛的菜餚後仍會感覺若有所失,所以必須在飯後抽一支菸才能感受到幸福快樂

而這也就告訴我們一件事,也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依靠吸菸來強行榨取多巴胺或者說,依靠吸菸來強行讓自己“飄飄欲仙”,會讓自己曾經的快樂幸福感逐漸喪失,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會持續下滑。

希望大家不要因吸菸而痛失本來理所當然擁有的,那個平淡幸福的天堂。

心理學:長期吸菸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變少,失去對快樂的感知

什麼是“白熊效應”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找個兩組人,一組人讓他們在腦海裡想白熊,而另一組人則不讓他們想白熊。結果卻讓人出乎意料,被要求不去想白熊的人發現自己滿腦子都是白熊的身影,甚至比被要求想白熊的人想的還要多。這個實驗說明了一件事:越是控制自己不去想一樣東西,那麼在腦海裡就越是想的厲害。而這也是白熊效應的由來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用白熊效應來解釋為什麼經常說戒菸的人卻往往是最難戒掉的。因為當你想趕走一個不應該有的想法時,這個想法就會被放大,而且這個想法再次出現時,會比之前更強大,也更難剋制。

因為你越是不去想吸菸這件事,越是抑制這個想法,過後想抽菸的想法就越強烈,甚至在你的潛意識裡會將這種被壓抑的想法(吸菸),認為是你的需要和渴望。吸菸者越是有不想抽菸的想法,對香菸的需求或渴望就會被放的越大。而研究表明,

戒菸失敗的人,大多是平時就更喜歡壓抑自己想法的人

心理學:長期吸菸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變少,失去對快樂的感知

合理的方法可以讓你“戒菸”

在心理學上有種方法叫“厭惡療法”。說到厭惡療法就不得不說一下著名的“條件反射”

了,因為厭惡療法的關鍵就是條件反射原理。那麼什麼是條件反射呢?

這裡舉個例子來說明,著名生理學家巴普洛夫用狗做了一個實驗。他在狗面前放了一塊肉,狗看見肉後就會就口水,因為它很想吃,這也是它的本能。而巴普洛夫就在狗看到肉時就響一次鈴鐺,如此反覆後,當狗沒看到肉但是聽到鈴鐺聲後,狗還是會流口水。

這個實驗說明狗可以把事物與鈴鐺聲聯繫起來,如此進行多次後,狗就會形成條件反射,也就是當鈴聲響起後沒有食物出現,狗也會流口水,因為鈴聲替代了肉的作用。

而“厭惡療法”就是將需要戒掉的行為(吸菸),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條件反射來消退吸菸行為對人的吸引力。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每次吸菸時把地點選在我們不願去或厭惡的地方,讓自己把吸菸的行為與自己最厭惡的事物形成條件反射。比如,有的人愛乾淨,他不願意在廁所抽菸,那麼,我們就可以讓他與廁所內抽菸形成條件反射,那麼,在他想抽菸的時候就會有嘔吐感,只要他想抽菸就會想起嘔吐感,自然就可以順利的戒菸了。

心理學:長期吸菸會讓你的“多巴胺”分泌變少,失去對快樂的感知

總結

對吸菸者來說,他們的多巴胺神經反應比正常人遲鈍,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每天吸菸的數量會越來越多,但是他們吸菸所帶來的“飄飄欲仙”的感覺會越來越少。因為“機器”已經損壞了,多巴胺分泌越來越少,吸一根菸已經感覺不到“快樂”了,想要達到能讓自己滿足的感覺,必須“走量”,也就是多抽菸,這樣才能繼續感受到快樂並覺得心安。

但是,由於長期吸菸導致多巴胺匱乏,就會發現自己體會不到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快樂。希望大家以後可以少抽點菸,別讓本該屬於自己的快樂從指縫中溜走

作者簡介:我是一個非常熱愛心理學的男孩,希望大家與我一樣,每天學習一點心理學小知識,發現和認識一個更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