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高尖精”!“汉川籍”新材料成行业“领头羊”

一卷长达900米的黑色基片,随着传输线,被运送到地底的辐照车间。15分钟后,母片收卷。还是这卷黑色基片,却已经发生了肉眼所不能察觉的改变。

“辐照结束后,原本无规则链状变成了有规律、闭孔的分子结构。不仅耐热高达300℃,还同时具备了防水、抗震、抗压等属性。”近日,在湖北祥源新材辐照车间内,参观者们看到了带领公司成为“隐形冠军”的产品——辐照交联聚烯烃发泡材料。

从2003年成立之初,到如今的湖北省“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产品占有率达全国的30%,祥源新材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加速度”。

向死而生的行业奇迹

2003年,刚刚成立的湖北祥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做着简单重复的工作:加工面粉和服装,生产无纺棉。企业虽没“死”,但“活”得很勉强——员工收入低、流动大,企业无盈利,税收无贡献。

创始人魏小乐出身工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经验丰富,颇有自己的想法。他深刻吸取了传统产业无法长远发展的教训,于2008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辐照交联聚烯烃发泡材料”领域。

彼时,国内只有1个科研单位处于中试研发阶段,另有3家企业从事小规模生产,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而相对成熟的技术都掌握在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手中。魏小乐何以如此大胆?

“源于自信!”多次的转型发展,让魏小乐明白,只有高科技才能让企业走得更远,要做就做“精尖特”。

此后,经过全面的市场考察,他最终看准了新材料——辐照交联聚烯烃发泡行业的需求走势。

也是为了这句“自信”,魏小乐几经艰辛。他带领公司高层,跑遍华南、华东的大众城市,遍访全国涉业的所有科研单位,最终一一解决了技术支撑、生产设备、厂房员工等难题。湖北祥源新材的牌子,被魏小乐挂起来了。

然而,摆在这个新生公司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如何打开市场,实现盈利。在毫无优势的情况下,魏小乐坚守“质量”这一根本生命线,从生产人员到品管团队,再到品检制度,保证了层层工序的品质控制。“一旦出现生产异常,能马上反应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正是坚持“品质就是生命”的策略,让公司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

不断创新的企业动能

新材料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一旦跟不上客户发展的脚步和趋势,就会被市场淘汰。

公司虽已成功“转型”,但直到2013年前后,祥源新材还处于模仿阶段,技术的“瓶颈”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电子加速器作为核心设备,直接关系到最终的产品质量,祥源新材不惜重金也要购买最好的设备。发泡炉没有现成产品,公司利用专利技术自制。在国内,在线监测辐射均匀度也是祥源新材率先采用。

2016年,厚度仅为0.07mm(相当于头发丝的直径)的“高性能超薄型聚烯烃”泡棉问世,祥源新材一举填补国内空白。这种用于手机中的电片,能起到密封、防水、减震的作用,这也让祥源新材同国内外“手机圈”成功牵手,VIVO、OPPO、小米、华为,乃至苹果、三星等世界顶级公司,都成为了祥源新材的客户。

公司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多家知名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2017年,在汉川科协的牵头下,公司与樊明武院士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此后,在辐照交联领域,祥源新材既有国际先进理论支撑,更有厚实的技术支撑。公司还高薪打造了以博士为首的研发团队,不断攻克行业难题,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2017年,祥源新材突破聚丙烯的技术壁垒,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生产聚丙烯的企业,市场占有率达100%。由于技术难度大,之前我国的聚丙烯都是从日本、美国等地进口。同年,祥源新材销售额达1.5亿元,超过国内竞争对手——浙江交联辐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7000万。2018年,中国同位数辐照行业协会认定祥源新材为全国销量冠军。

精益求精的领导领头羊

“目前,祥源新材立足技术优势,参与制定的‘复合铝箔聚乙烯绝热制品’行业标准已在工信部立项,参与制定的‘辐照交联聚烯烃发泡材料’国家标准已提交到全国塑料制品行业标委会。”汉川市经信局介绍。

祥源新材,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头羊。

在公司的产品展览间内,红色、蓝色、绿色……颜色各异的产品有着不同的用途。

“这种黑色的超薄型,正是用在手机电片上的。而这种银色的,常常用于墙体保温。”行政部项目专员赵进介绍,公司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医疗、建筑、汽车等多个领域,且产品除了科技含量高以外,还具有绿色环保无异味的特点,深受市场欢迎。

深耕新材料领域多年,祥源新材也逐渐打造出了自己的“朋友圈”。在电子领域,公司是华为、三星、小米、中兴的供应商;在汽车行业,成为神龙等公司的内饰供应商;在室内装潢领域,与圣象地板等企业合作多年......

2018年,祥源新材销售收入达2.4亿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汉川市当年为企业减税200多万元。祥源新材获得“隐性冠军”称号、挂牌新三板,也分获3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

“除了减免税收、奖励等,汉川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很多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给我们科技型企业释放了非常好的信号。”公司副总黄永红介绍。

目前,公司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5项、使用新型专利4项;受理发明专利15项,并申请美国专利1项;国内领先科技鉴定成果6项;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9项。

“聚丙烯产品还处于持续开发中,凭借其耐温高、高压缩强度、高缓冲性能、低导热系数的特点,今年我们将力争在汽车、建筑领域进一步铺建市场布局。”公司副总黄永红介绍。(特约记者杨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