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面對磨難,每個人的態度可能都不相同。有的人會認真思考造成不幸的原因,並想盡辦法去改變造成磨難的種種因素。有的人會甘願承受,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世代都是如此,改變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

有的人雖然瞭解了其中的原因,但還是不願意採取什麼行動,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些退讓,來改變、感化施暴者,甘地就是這種人。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有錢人可以住在大房子裡,有成群的傭人,房子被裝飾得金光閃閃,身上帶著各種珠寶鑽石。而窮人卻只能擠在破舊的小屋子裡生活,甚至有很多人需要睡在馬路上。他們用路邊水溝裡的水洗衣服、洗頭髮,看著就很難受,但是那就是窮人習慣了的生活。如今可能情況稍微好了一些,但是過去無疑更加嚴重。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1869年10月2日,在一個嚴謹的印度教家庭中,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要人物--甘地出生了。這是一個不允許殺生、只能吃素食,以仁愛為主要信條,以自己肉體受苦受累為修行的主要方式的家庭。

在這樣的家庭中,甘地養成了害羞,帶一點點的怯懦的性格,凡事都要按照固定的規矩來辦,不允許有一點點帶有自己性格的成分存在。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小時候,母親要求他讀經書。這類書中宣傳的思想,讓他在小小年紀時,就對死亡毫無畏懼的感覺,甚至認為是一種超脫的表現。13歲時,在家人的安排下,他與另一位13歲的小姑娘結了婚,對方與他背景相似,不同的是她不識字。

16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了。後來,沒過幾年,他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他受到一些經歷的影響,開始發生思想上的轉變。他想要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親人們做些什麼。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種姓身份在印度是十分重要的,這意味著一個印度人將會度過怎樣的一生。有的人生來富裕,他能安心享受富貴,有的人生來受苦,但是他也沒什麼好抱怨的,這就是種姓制度的影響。19歲那年,甘地放棄了這一重要身份,選擇去了倫敦學習法律。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畢竟很少有人願意做出這樣的改變,誰都不敢。

剛開始來到英國,固有的環境造成的怯懦性格讓他很苦惱。他不敢面對新的環境,總是低下頭,不怎麼說話。可是很快,那種開放自由的環境就開發了他的思想,他感受到了從來沒有過的輕鬆與快樂,他想要把這種舒適的生活方式帶回自己的國家。但是他反對使用暴力對抗,他認為那是一種無謂的犧牲。他將西方先進的思想與他自己固有的觀念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一條新的思路。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1915年,他帶著“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回到了印度,他到處傳達自己的思想,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他這一邊。起初,由於他的形式太過“溫和”,並沒有引起殖民者的注意,他們甚至偷偷地開心,認為正好可以利用這些印度人對付那些發動暴亂的人。後來,甘地的影響越來越大,殖民者開始畏懼,直至抓捕了他。

受到各種苦難折磨的印度人十分信奉甘地的思想,他們將他成為“國家的父親”,他們尊敬他,相信他,可是卻不能阻止有人因為信仰的原因與他立場相對。後來,一位瘋狂的印度教徒殺害了他,但是在他來說,死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可以,他希望用自己的死,傳播思想給更多的人,那麼他就是快樂的。

印度人稱他為父親,被殺後數百萬人為他送葬,數萬女性為了他自殺

甘地死後,很多人前來送葬。道路上、樓道上、房頂上、路邊的電線杆上,到處都是為他送葬的人,多達數百萬。他為無數人爭取了權力,尤其是貧民和婦女。因此還有數萬名婦女因為他的去世而自殺。

如今,甘地的做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究竟如何我們不在這裡討論,但是無疑,他對印度的影響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