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伸向涉农资金的“黑手”

有媒体披露,某地一个投资不到400万元的农业公司,申领不同部门涉农补贴达1270多万元,甚至个别公司通过“多头申报”骗取的涉农补贴远远大于自身投资。涉农补贴漏洞曝光网络之后,激起舆论一片哗然。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命脉和基石,涉农资金和相关补贴是农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把涉农资金当“唐僧肉”,在其身上打歪主意,无疑给农业发展“挖墙脚”,赤裸裸进行“薅社会主义羊毛”的犯罪。此外,涉农补贴有其政策性与原则性、普惠性与兜底性,向涉农资金伸“黑手”,显然严重侵犯了基层百姓群众的切身利益。

涉农资金于“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紧密攸关。个别农业公司和负责人在“趋利性”思维引导下,怀着“有拿不拿白不拿,白拿拿了还想拿”的庸俗心理,通过造材料、假证明等包装,披上金装马甲“空手套白狼”。一来影响其他“专心做农业”,努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经济的企业家实干作风,吞噬全社会重农爱农的良好风气;二来“纸上画饼”套取涉农补贴,极容易给国民经济发展营造繁荣假象。所以,斩断伸向涉农资金的“黑手”势在必行。

“不怕田瘦,就怕田漏”。相对工业和服务业等,囿于我国农业现代化集约水平不高,加上人均农业资源不丰富,农业政策倾向性与涉农资金珍贵性更加突出。尽管当前农业补贴发放、审查程序和机制较为严密,然不排除少数党员干部对涉农资金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更有甚者,与个别不良企业勾肩搭背、狼狈为奸,在涉农资金上沆瀣一气,大搞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当然,也不能排除囿于农业相关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给了少数农业公司打擦边球、蝇营狗苟的空间,方能在“多头申报”“重复冒领”的路上游刃有余。

“洗泥何能清,救弊应其源”。涉农资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外部造血功能,是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抓手与台阶。在涉农资金上动歪脑筋、打小算盘,要坚持零容忍和严惩处。织密严格的机制网,对涉农资金的流入与流出链进行全方位管控与监查,尤其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诸如区块链、互联网、云计算等,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高墙,实现涉农补贴全流程无缝对接,挤压钻空子、跑冒滴的空间。此外,“再严密的机制,也挡不住人性的缺陷”。让涉农资金黑手“收手”,关键还得崇尚惩罚利剑,对个别党员干部用权放水进行精准打击,把好权力源头关,彻底筑牢涉农资金检视防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