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還是李書記說話算數,這回下雨天,再也不用在床邊擺滿罈罈罐罐了。”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五保戶莫德美看著剛剛修繕好的鐵皮屋頂,高興地說著。這正是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慶元用了申請到的一萬元修繕資金,才解決了這困擾莫德美幾年的屋頂漏雨之苦。

江城街道中心村是浦北縣“十三五”規劃貧困村,全村有農戶859戶3845人,31個村民小組,19個自然村,黨員7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515人,其中2014年、2015年退出戶26戶、113名貧困人口,2016年、2017年已脫貧貧困戶31戶、139名貧困人口,但整村貧困發生率仍為7.09%。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8年3月駐村以來,為了儘快轉變角色,作為人民教師的李慶元肩負整村脫貧摘帽使命,帶領駐村工作隊進農家院,講農家話,記下群眾的所思所盼,關注村裡的熱點難點,研究制定年度駐村工作目標,並在村務公開欄中曬承諾,真正做到踐行承諾“不打折”。

開展技能培訓,武裝群眾“腦瓜子”

李慶元通過深入各村屯每家每戶走訪調研,尋找制約群眾增收致富原因,他發現中心村大部分農戶均以單一的糧食種植為主,且種養技術不高,市場信息滯後,經濟作物和特色產業發展緩慢。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慶元與駐村工作隊商量決定,改變以往直接發雞苗、豬仔、果苗的做法,利用幫扶單位縣農業局的資源優勢,通過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實用種植技術現場展示、致富項目實地考察等活動,培訓農民達560多人次,多種形式的農業技術培訓,武裝了貧困農民的頭腦,使其變得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小康夢”。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好日子不是等來的,而是靠自己的雙手打拼出來的,沒有技術,村委有產業指導員,有農業技術現場培訓,更有好的產業扶持政策,我們沒有理由做不成特色產業,今年,我家養有1頭牛、7頭豬,還有幾十只雞鴨,也種有優質稻近10畝,對於今年脫貧,我充滿了信心!”務子田的貧困戶寧家錦在中心村近期召開的第三次“三方見面會”上作發言說道。

為了讓更多的貧困戶儘快脫貧致富,中心村還通過幫扶幹部、脫貧戶、貧困戶“三方見面會”、春季大行動、文藝演出等活動,宣傳身邊的脫貧榜樣事蹟,改變貧困戶等、靠、要思想,鼓勵他們要靠自己的雙手,實現增收脫貧致富。

推進基礎建設,加快富民“腳步子”

為加快脫貧攻堅步伐,李慶元制定整村脫貧摘帽工作目標,並在村務公開欄和扶貧微信群上進行公開承諾,讓群眾監督承諾的執行情況。同時,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解決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搶抓施工,敦促進度,確保項目早日完工並投入使用。

困難老黨員楊福輝看著門前這條剛修好的水泥路,最近總是喜上眉梢,每天都要多走上幾個來回,逢人總喜歡說:“以前縣人大的幫扶幹部給我申請的水牛,走在那條但凡颳風下雨都泥濘不堪的泥水路上,腿給都摔壞了,我都不願意養,只好賣了。現在好了,這條水泥路連接著即將修建的一級路,是真真正正的致富路啊!”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駐村以來,李慶元通過各項資金,已建設完成長麓進村路376米15.2萬元,黃嶺埇水泥路100米2.5萬元,朱田坡村內道路75米2萬元,竹根塘進村路80米2萬元,柚油排進村路3萬元,大水口環村路850米30.6萬元,大大加快了群眾出行的腳步。

發展特色產業,鼓起村民“錢裝子”

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李慶元帶領駐村工作隊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動員村民養殖爬坡雞和魚,種植優質百香果、水稻,助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多渠道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同時,挖掘我村創業致富帶頭人3名,讓他們的創業經驗、資金、渠道更多地惠及中心村貧困戶。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慶元通過“量化到戶”資金持續為94戶貧困戶每年增收800元,併為集體每年增加收入4700元。還通過“以獎代補”政策引導、技術扶持、幫扶共建等措施,共發動貧困戶種植百香果、優質稻、柑橘、荔枝等特色產業230多畝,帶動貧困戶100多戶,累計投入扶持資金45.9萬元,3+1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5%。中心村許多農民通過種植經濟作物或發展特色養殖,錢袋子鼓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六鵝生產隊的貧困戶楊斌,現在在中心村也算是一個有名的養雞能手了,他就是先從村委發放的50只雞苗開始養起,當時規模小、收益低,他從沒想過讓養雞成為自己發家致富的新路子。自從“以獎代補”政策實施以來,在特色產業政策的帶動下,他逐年擴大養殖規模,2018年最高峰時,他家的養雞產業已發展到9000多隻,年產值15萬元。現在,他又在自家的山坡上種滿了柑橘,並發展林下養殖,有了更高品質的柑橘和爬坡雞的雙重收益,他的錢包就更鼓了。

激發內生動力,挺起脫貧“腰桿子”

中心村貧困戶趙成偉,家庭情況用一個“窮”字已不能完全形容,兩間半的土坯房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傢俱,屋內各種破爛的衣物凌亂擺放,潮溼而泛著黴味,昏暗的燈光也無法照亮那黑漆漆的土牆。以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床前的一臺電腦前面,兩個男孩正在光著膀子,入迷的玩著網絡遊戲,門外的十幾只小鴨兒歡快地覓食,一股沖鼻的味道,讓人實在難以忍受。十多年領取低保的日子,讓趙成偉失去了進取的意識。明明有勞動力,卻不願意外出務工和發展產業,寧願給孩子們買電腦玩,也不願意勸著他們上學。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扶貧先扶智,絕不讓窮根隔代遺傳。李慶元和學校老師及幫扶幹部多次的動員,依然沒能讓趙成偉的兩個孩子從電腦前抬起頭來。怎麼辦?送,連續送一個月,李慶元狠下決心,要確保趙成偉的兩個孩子能安心在校讀書。通過李慶元和駐村工作隊員的連續接送,孩子們看到這架勢,終於安心去學校上學了。

緊接著,李慶元通過“以獎代補”政策,鼓勵趙成偉發展壯大養鴨和優質稻產業,並承諾過年過節,動員親威朋友到他家買鴨、買米。在就業獎補政策的帶動下,趙成偉也動了起來,荔枝成熟時,他就到農場打短工,平時,白天在沙場幹苦力,晚上幫著看機器等等,極少見他有閒的時候。現在趙成偉家年養鴨100多隻,優質稻種植10多畝。當問起收入時,趙成偉只是笑說:“就跟今年的荔枝價格一個樣,翻了4、5倍吧。”

安居方能樂業,解決趙成偉的住房問題勢在必行。然而,李慶元三番四次上門動員,趙成偉卻打起了太極。一開始說沒錢也沒地,李慶元為他協調了土地,他又以錢不夠、地不好、日子也不旺等理由推脫。李慶元走訪了多少次,已無法統計,但周圍的群眾卻看在眼裡,於是,一場更大的群眾戰爭開始了。李慶元又協調了另一塊土地,並向上級申請缺口資金,這場拉鋸戰才宣告結束。看著拔地而起的新房,趙成偉激動地說:“終於可以給孩子和老母親一間不再漏風漏雨的房子,也不用再遭人白眼了,要感謝黨的好政策啊!”

李慶元:踐行承諾“不打折” ——記浦北縣江城街道中心村駐村第一書記

像趙成偉這樣貧困戶在中心村這隻一個縮影。李慶元駐村一年多來,中心村2018年脫貧貧困戶23戶、93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下降至4.58%。2019年,中心村要實現脫貧貧困戶31戶146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同時要實現整村脫貧摘帽的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的決勝階段,同時間賽跑,與困難比拼,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脫貧村如期摘帽,這是李慶元的使命。

“經過一年多的攻堅拔寨,目前我們中心村脫貧摘帽“十一有一低於”各項指標均已達標,整村實現脫貧摘帽將指日可待。”李慶元信心滿滿的說道。

浦北縣脫貧攻堅信息宣傳辦 吳達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