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嗨,大家好,我是喬。

雙十一馬上就到了,

想問候下大家:

錢包還好嗎?

有人說,

我在雙十一活動期間購物,

就是為了省錢。

可是看完商家設置的各種花式玩法,

一邊蒙圈,一邊感慨:

想省點錢,

真的好難。

01

昨天,#最近朋友們都怎麼了#上了熱搜。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答案很簡單,一年一度的剁手節來了。

不得不說,淘寶在規則創新上從不讓人失望,年年推陳出新

前兩年考數學,一秒回高三,拿出草稿紙寫寫算算: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結果發現,數學專業的人也未必扛得住。

算準了到手價,也搞不懂應該幾點買

好不容易都加進了購物車,為了優惠,可能無法一起付款

畢竟每一個商家的規則都有所區別,購物津貼不是每家都能用。

要說算數還只是折騰自己,那淘寶今年蓋樓的重點就是麻煩別人

買東西不僅是自己的事,更是朋友的事,於是就出現了開頭那一幕,朋友們降低姿態,苦苦哀求,就想得到你的助力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當然,回覆可能是殘忍的: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為了這點錢,不計人情成本,沒事不關心,有事來敲門,吃閉門羹也在所難免: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雖然吐槽的聲浪很強,還是要承認,通過遊戲宣傳雙十一這招很厲害。

尤其是今年上線的組隊PK, 就算知道贏不了幾毛錢,為了爭口氣,也要贏。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這輩子,你有沒有為誰蓋過樓,有沒有為4毛錢拼過命: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商家的營銷手段登峰造極,又處處透著割韭菜的氣息:

打著給你送錢的旗號,卻也無情收割你的注意力和時間

02

最近,周圍人都在討論,今年的雙十一跟往年不太一樣。

拼多多正式入局,直播帶貨風頭正勁。

大家可能沒注意,十月初,拼多多和阿里就打響了雙十一之戰。

零食品牌“三隻松鼠”發聲明,指出拼多多平臺銷售的“三隻松鼠”產品為非官方渠道,且侵犯了公司的知識產權。

拼多多也毫不示弱,認為這只是雙十一之前“二選一”的輿論造勢

“二選一”,被認為是購物節的經典預告。

淘寶or拼多多?

這是個問題。

一個是電商老大,一個是後起之秀。

原來稱霸朋友圈的只有拼多多,今年淘寶就用蓋樓遊戲刷屏,來強調社交屬性。

顯然,在淘寶眼花繚亂的省錢規則面前,拼多多更簡單粗暴。

比如這份針對賣家的活動要求: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要說便宜是拼多多的王牌,那淘寶也有必殺技——直播

李佳琦的那場雙十一預熱直播,開播就湧入了二十萬人,最高觀看人數達到三千多萬。

三十九種商品,從護膚品到辣椒醬,從口紅到按摩沙發,秒沒

其中的虎邦辣醬,一分鐘不到賣出去20萬單,創快消行業新紀錄。

而買辣椒醬的人中,有人並不吃辣,還是眼睛都不眨,入手16瓶

跟PK蓋樓遊戲的原理差不多,“我雖然不能吃辣,但是我想贏”。

曾經,英雄不過美人關。

現在美人過不了李佳琦這關。

聽到他喊“所有女生”就形成“下單”反射。

狂歡之中,全然忘記了買的本質,是需求先行。

瘋狂的背後,找到年輕人攢不下錢的原因:

不怕該花的錢裡挑最貴的買。

怕的是不該花的錢多到驚人。

03

不知從何時起,“買東西”被賦予了其他的意義。

買來的也不是實用的商品,而是“快樂”。

前兩天熱搜上有一個投票: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結果,一半以上選了“花錢使我快樂”、“花錢會讓我變美”。

其實,如果你有錢,任何理由都無可厚非,因為這僅代表一種消費觀。

就像有錢人會買奢侈品,他們願意用高出成本許多倍的錢,換一點做工上的考究,和設計上的創意。

是因為他們的時間太貴,不能浪費在比價和淘貨上。

大牌的東西不至於多好,但一定壞不到哪去

在他們眼裡,奢侈品也是日用品。

可從這次投票來看,因“有錢想買”的,不到十分之一,更多是“為了買而買”。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這樣盲目的無腦狀態很可怕,這種“買買買”的快樂也會轉瞬即逝。

去年“暴花戶”這個詞火了:

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就花掉了客觀的財富,賺錢不多,但就是莫名的敢花,花完之後又會在長時間內很喪的人。

雙十一到了,花唄第一個提醒你,先提額,再消費。

不過,一個月後,它也會提醒你,還錢

不知不覺中,年輕人被消費主義浪潮給淹沒:

“好看的姑娘自帶燒錢屬性。”

“把吃飯的錢花在瘦臉和玻尿酸上,自然有男人請你吃飯。”

很容易產生心理暗示:

只要敢燒錢,就能變好看,有人愛。

可多少姑娘,折騰了半天,除了把吃飯錢折騰沒了,也沒什麼改變。

這就是典型的消費主義陷阱,不斷灌輸概念讓你相信:

“你買什麼,你就是誰。”

“買了,你就會快樂。”

細思則恐的是:

每一個購物決定都不是自己做的,而是在為“偽需求”買單。

就像那些不斷囤貨的人,對“買到就是賺到”深信不疑。

殊不知,日用品也會過期。

在全年最低價的時候,囤到夠用是一種節省,囤到過期是一種毛病。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也許你一時改不了,也別天真地以為:“佔到了大便宜”。

就像吳軍教授說的,“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04

《紐約客》雜誌中有篇文章,觀點顛覆,引人深思:

你是否想過,這幾年風很大的“做更好的自己”,也是消費主義的結果?

美國有兩個商學院教授做了個研究:他們設定了很多目標,還制定了一個表格,嚴格執行。

折騰了一年之後,他們的感覺是精疲力竭,覺得過了最不像自己的一年。

於是作者做了分析,明明生活變糟,人們還是沉迷於 “自我提升”,原因有三:

本能,覺得自己是生活的主角。

文化,從古到今,文化鼓勵我們實現更高目標。

經濟,這個時代並不鼓勵你知足常樂,而是讓你追求更多。

“自我提高最終變成了一門生意,哪怕你沒有這種願望,消費主義也會迫使你產生出這種願望來。”

問題在於,原本沒有這個願望的你,沒什麼不妥。

反而在追求所謂更好的過程中,失去了很多。

瑞典心理學教授斯文·布林克曼也認為,其實不被流行風潮裹挾,承認自己平凡並沒有什麼不好。

起碼你還是你。

專注於自我,也關注別人的感受,多培養正直、自控力、忠誠、責任感,這些用錢買不來的傳統特質,才更接近美好的自己。

都說“莫欺少年窮”。

那是因為有心的少年,從來不會讓自己窮得太狼狽。

他們會把錢花在刀刃上,剩下的攢下來,只因明白:花錢的快樂是有限的,沒錢的苦惱是無窮的。

成年人最高級的自律是需求之外,一分錢都不花。

你要是怕管不住自己,就乾脆別參加。

最省錢的雙十一攻略,找到了

以免節前一臉高冷:我啥都不買

節後真香警告:花唄額度沒了

該花的花,該攢的攢。

少一點衝動消費,就可能多解一時燃眉之急。

何樂而不為。

-END-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職場10萬+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簽約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