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日庄镇:人人都在网格里,有事爱找网格员

农村大众报莱西讯 (通讯员吕文波 赵玉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网格化管理成为莱西市日庄镇村庄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在村民生活区里,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格已被划定,每个网格都由指定专人负责,收集信息、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到底如何实践,又会给村民生活和村庄管理带来哪些改变?近日,笔者走进莱西市日庄镇。

62岁的日庄镇鲍格庄新村村民刘云花要办老年证,一个电话,村庄网格员丁云全程代办。“孩子们都上班,我腿脚也不好,一有急事难事愁事,就会想到找网格员,不出家门口事情就能解决。”丁云既熟悉每户村民的情况,又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帮助居民代办各项手续得心应手。在丁云的帮助下,老年证很快就办了下来。

“以前居民们碰上点小事儿,不知道找谁负责,也不知道找谁帮忙,现在只需要给网格员打个电话或发条信息,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刘云花说,村民要办理业务、邻里之间有矛盾、遭遇大病致贫、种的秋月梨西兰花滞销,就连环境不干净了、墙壁裂缝漏雨了、家里的宠物狗丢了等,也都给网格员打电话……网格员就像“万能管家”,村庄的事事事管得,村民有任何需要帮助的事儿,都可以找他们反映。

走进日庄镇社会管理创新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占据了整面墙的“日庄镇居民信息网络图”。图里详细标注了村民每家每户的详细信息,包括村民姓名、贫苦户、残疾人等,并以不同颜色区分了每名网格员的责任范围。日庄镇党委书记王安慧说,乡镇会根据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及时更新信息,掌握情况、提供服务。而负责采集和提供准确信息的,便是村庄网格员。网格员们精耕“责任田”,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的角角落落,在及时破解管理服务盲区的同时,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上班第一件事、最后一件事就是进网格,村民早晚都能看到我,只要告诉我,当天准能处理。”一本网格员工作日志,一部智能手机,一个热水壶,是丁云的随身“三件宝”。谁家需要盖章、哪里堆了垃圾、谁家闹了别扭……这位鲍格庄新村优秀党员都事无巨细全部记下来。

网格员不仅敲开居民家的大门,也叩开老百姓的心门。在“扫街”查找问题中,网格员成为群众信任的朋友。“俺寻思花钱联系工人换瓦片,没想到,网格员二话不说,就主动帮我换了。”鲍格庄新村村民程桂英告诉笔者,由于老公去世、儿子在外地上班,网格员成了家里的“及时雨”。

日庄镇网格化管理体系背后有一套运转流畅的事件处理机制,不仅能“找得到人”还能“办得了事”。日庄镇结合日常督查制定网格化分级管理考核细则,属社区职责范围内的,3日内给予解决,并把反馈满意率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网格员工作绩效与评先评优相挂钩,并选拔优秀人才成为村庄后备干部;评选优秀社区,最高奖励3000元,并按照每个网格每月200元考核经费实施以奖代补、奖勤罚懒。

目前,日庄镇建立了四级网格员体系,乡镇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7名社区主任任片区网格长,另有87名村级网格长、400名网格员。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每名网格员的服务对象在30户-50户。网格划定后,作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单位,所属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村庄所有涉及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项,统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内容,实现社会治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通过网格化管理重建乡村治理网络,居民喜欢什么、盼望什么、反感什么,村庄、社区和乡镇都能及时了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并能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王安慧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