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句話讓你瞭解張家口

八句話讓你瞭解張家口

1、張家口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相傳遠古時期,皇帝軒轅氏在阪泉(今張家口涿鹿縣礬山七旗村)之野與炎帝部落三度交戰勝之。後又於涿鹿之野擒殺蚩尤,在涿鹿釜山(一說廣平山)舉行了類似開國大典的“釜山合符”,成為天下“共主”。

以後各部落共同在我國黃河流域長期生息繁衍,構成了華夏族的主幹,開創了以龍為圖騰的中華古文明。

2、張家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戰國、秦漢、北魏、北齊、唐、金、明八個歷史時期都在這裡修建過古長城,現今保存完整的達十餘處,共計1303公里。

1449年明英宗北征瓦剌時發生的“土木堡之變”,地址即在張家口懷來縣東。今天的土木鎮內,顯忠祠(也稱於公祠)幾經歷代重修,保存尚好。

由於張家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429年,明朝設立“張家堡”,確立張家口北方軍事重鎮的地位。1567年,明朝與北方蒙古族簽訂“隆慶合議”,改“張家堡”為“張家口”,並開設“茶馬互市”,使張家口成為南來北往商埠地,東出西輸陸碼頭,興盛數百年之久。

3、張家口曾是察哈爾省省會。

1762年,清政府在此設立察哈爾都統署。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張家口迎來了早期工業文明,不到20年的時間,便發展成全國第四大工業城市。

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察哈爾省,張家口為省會。1952年11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察南、察北兩專區合併後稱張家口專區,劃歸河北省。

4、張家口面積相當於臺灣省那麼大。

張家口總面積3.68萬平方公里,比臺灣省(3.62萬平方公里)還略大,總人口約460萬。轄13個縣(宣化、張北、康保、沽源、尚義、蔚縣、陽原、懷安、萬全、懷來、涿鹿、赤城、崇禮)、2個管理區(察北、塞北)

5、張家口市區距北京僅180公里。

張家口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交界處,市區距首都北京僅180公里,距天津港340公里,是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冀晉蒙(外長城)經濟圈的交匯點。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後,張家口市將融入“首都一小時生活圈”。

6、張家口是魏象樞、董存瑞故里。

魏象樞(1617年~1687年),蔚縣人。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職。後人以“好人、清官、學者”六字,對他的一生進行了概括。魏象樞“誓絕一錢”,甘願清貧;嘗自題對聯曰:“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董存瑞(1929-1948),張家口懷來縣人。1945年參加八路軍,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6日在解放隆化的戰鬥中,他擔任了爆破敵人一座橋上碉堡的任務。當他衝到橋下時,發現沒有安放炸藥包的位置,他毅然托起炸藥包頂住橋身,猛拉雷管,炸燬碉堡,為部隊前進掃除了最後障礙,董存瑞也光榮犧牲。

7、中國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通往張家口。

您知道詹天佑吧?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它連接北京豐臺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

這條鐵路工程艱鉅。“中隔高山峻嶺,石工最多,又有7000餘尺橋樑,路險工艱為他處所未有”;中國自辦京張鐵路的消息傳出之後,有外國人諷刺說,建造這條鐵路的中國工程師恐怕還未出世。

京張鐵路1905年9月開工修建,於1909年建成,時間不滿四年。

2014年7月1日,京張鐵路的終點站張家口北站取消乘客上下車業務,只保留售票業務。這座有著105年曆史的老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展史。

8、張家口自然風光獨特。

張家口不僅有北國的雄渾,更具南國的秀美,氣候四季分明,春賞花、夏避暑、秋觀景,特別到了冬季,以崇禮、赤城為代表的壩上與壩下過渡地帶,降雪量達1米以上,存雪期長達150多天,地形坡度多在5~35°,並且風速僅為2級,平均氣溫為-12℃,是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滑雪場,被譽為東方“達沃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