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南北朝小傳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題外話——東海王最後的骨氣:司馬睿和王導南渡建鄴,是不是為了幫司馬越和王衍等人南逃打前陣呢?

司馬睿南渡不久,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周馥曾建議司馬越遷都壽春(今屬安徽)。卻被司馬越斷然拒絕,不僅拒絕了周馥的建議,司馬越還聯合司馬睿,將周馥夾攻致死。後來司馬越病死軍中後,王衍率軍奉靈柩而行,其目的地是司馬越的封國東海國,從來沒有向南渡過長江的跡象。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種種跡象表明,司馬越和王衍始終沒有南逃的打算,他們的戰略意圖,只想“依託徐州、死守中原”。

將司馬睿、王導派往江南,只是為了支持“依託徐州、死守中原”的戰略意圖,至於司馬越與王衍本人,則並未考慮南渡長江、偏安江左。

一、撿漏王司馬越

“八王之亂”的勝利者——東海王司馬越是八王裡面最後出場的一位,之所以躲到最後一位出場,實在是因為司馬越一開始的實力實在是太弱小了。八王之亂高潮那會,參戰的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等都是封邑幾個郡的大諸侯,反觀司馬越手下才六個縣,所以司馬越一開始只能在司馬乂手下打工。

不過,晚出場也有晚出場的好處,在幾輪激烈的廝殺以後,大諸侯們死傷殆盡,僅存下來的也都元氣大傷,這就給了司馬越下山摘桃子的機會。

光熙元年(306年),蕩陰之戰敗北兩年後,修整好的司馬越率兵殺入關中,奪回晉惠帝司馬衷,順便殺掉了除他之外八王中僅存的兩王——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

不久晉惠帝又突然暴死,“八王之亂”後期晉惠帝的子孫後代已經全部滅絕,所以皇位繼承人就只能在晉惠帝的兄弟中尋找,最後司馬越立司馬熾(司馬炎二十五子,晉惠帝異母弟)為新帝,至此司馬越完全把握朝政,皇室之中再也沒有他的對手了。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二、“大王馬”與“小王馬”

但“勝利的司馬越贏得了瘡痍滿目的山河,也獨吞了八王之亂的全部惡果(《東晉門閥政治》)。”司馬越雖然獨掌朝權,但是多年的混戰使得匈奴劉淵、羯族石勒在中原做大,兇悍的胡族騎兵動輒兵臨洛陽,南方還有巴氐建立的成漢政權,因此司馬越的日子甚至比以前還要難過。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越首先要考慮的不是驅除韃虜,而是如何鞏固統治,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當時司馬越雖然成為了總攬朝政的權臣,但是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在政治上有先天不足。西晉是高祖宣皇帝司馬懿、世宗景皇帝司馬師、太祖文皇帝司馬昭、世祖武皇帝司馬炎,祖孫三代幾十年心血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這份家業是人家司馬懿家的。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敢問東海王司馬越閣下是?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的孫子。司馬懿都不是司馬懿的直系後代,只能算皇室的遠支,這也就意味著,司馬越沒有辦法利用宗室的身份號令天下。畢竟當時司馬懿和司馬炎活著的子孫著實不少,各地實力派士族也對這個皇室遠親持觀望態度。在這種情況下,司馬越不得不考慮通過其他途徑來實現號令天下的目標,別說還真讓他想到了,曹魏以來世家大族的勢力急劇膨脹,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西晉的建立更是世家大族出工出力的表現(河內司馬氏原本便是士族)。因而司馬越的辦法便是想要拉士族名士入夥,利用這些世家大族的社會地位和家族力量,鞏固自己的統治。

經過一番仔細尋覓後,司馬越找到了在當時名士之中有分量、有影響力的王衍。司馬越的封地東海國在關東,因而他比較傾向關東名士,王衍出身琅琊王氏,與東海國挨的很近,二人很早就熟識;另外與不少清高的名士不同,王衍這個人很注重家族實際利益,這樣務實的人與司馬越一拍即合。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王衍

王衍既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清談名士,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政治人物。王衍從年輕時候起就憑藉家族地位縱橫官場幾十年,雖然他嘴上說“不以經國為務”,但後來石勒嘲笑他“君名蓋四海,身居重任,少壯登朝,至於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壞天下,正是君罪。(晉書·王衍列傳)”當官當到頭髮都白了,可見這個人在官場上混得風生水起啊。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另外王衍不光是一個政治人物,他還有很強的政治關係,賈南風輔政時期,西晉宮廷鬥爭激烈,王衍卻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太子司馬遹,另一個嫁給了賈南風的侄子賈謐,除此之外,王衍還有一個女兒(女兒太多了)嫁給了東海王司馬越妃子裴氏的從兄裴遐。由此可見王衍的關係真是錯綜複雜,他在政治鬥爭中處心積慮安排,採取騎牆政策,想兩邊都不得罪,使自己家族立於不敗之地。但另一方面也說明他地位高、人脈廣,要不然那麼多政治顯貴怎麼都想娶他女兒呢?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因而東海王司馬越與王衍的政治合作,各取所需,司馬越利用他的權力,為王衍和琅琊王氏提供官位權勢;而王衍反過來用自己的名望,替司馬越網羅名士、裝點朝堂。在王衍加入司馬越陣營後,大批名士被招攬過來,有後來被看殺的衛玠,為《莊子》作注的郭象,當然還有王衍自己的從弟王敦和王導。就這樣西晉末年形成了在朝堂中央形成了一個以司馬越、王衍為核心,點綴諸多名士的政治格局。

田餘慶先生在《東晉門閥政治》中稱這一模式是後來“王與馬,共天下”的先驅,司馬越與王衍被稱為“大王馬”,與後來王導、司馬睿的“小王馬”相對應,當然兩組“王與馬”是不一樣的,“大王馬”裡掌握實權的是司馬越,而“小王馬”則是由王導主導。

三、狡兔三窟

東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睿是司馬懿第三子司馬伷的孫子,雖然血統比司馬越來得近,不過由於宣皇帝后代實在太多了,到他這輩的時候,完全趕不上“白手起家”的司馬越權勢熏天。不過好在司馬睿運氣不錯,他的琅琊國跟司馬越的東海國很近,所以他很早就做了司馬越的馬仔,永興二年(305年),東海王司馬越起兵進攻關中的時候,留琅邪王司馬睿徐州諸軍事看守大本營。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晉元帝司馬睿

司馬睿怕自己一個人鎮不住,所以就向司馬越建議再派一個人過來幫自己,於是司馬越把王衍的從弟王導派了過去,由於司馬睿本人沒啥名氣,琅琊王導一經到來就成為“小王馬”組合的主心骨。永嘉元年(307年)九月,司馬越與王衍合計,決定派遣本來在江北鎮守的司馬睿和王導南渡到建鄴(晉愍帝司馬鄴繼位後,改為建康)。

本來司馬睿和王導是不好直接渡江的,因為當時江東已經被人佔了。“八王之亂”後期,江南士族已經感到西晉政權時日不多了,為了保住自家的基業,他們迫切希望找到一位像孫策、孫權兄弟那樣的強人,能夠保住江東一方平安。

找來找去,他們找到了廬江人陳敏,陳敏這個人出身低微,“既不屬於文化世族,又非武力豪族(陳寅恪語)”,但是比較有才能,軍事實力也還行,加上會審時度勢,於是在吳郡顧氏、義興周氏等江東大族的支持下,陳敏成為江東士族的政治代理人,佔據了江東。

恰在此時,司馬越也因為想積聚力量對付劉淵、石勒,不想再節外生枝,故主動與陳敏交好。陳敏一開始也是原意與司馬越結盟的,但是沒想到出身卑微的陳敏野心著實不小,穩住司馬越後不久,陳敏便派兵驅逐揚州刺史,盡佔吳越之地,同時自加九錫,假稱接受詔命,準備北上迎接晉惠帝,一時大有與司馬越爭雄中原之勢。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陳敏的自大令江東士族不滿,本來推你出來只是想保住江東這一畝三分地,現在你要帶著江東子弟兵去中原送死,那繼續推舉陳敏還有什麼意義呢?陳敏也感覺到了這一切,但是他並沒有積極拉攏江南士族,反而在渡過長江後,不斷排斥江東士族,企圖獨霸江東。就在江東士族對陳敏心灰意冷之際,司馬越派人秘密趕赴江東,策反江東大族,密使告訴江東士人,時代已經不一樣了,在這樣一個門閥士族佔據舉足輕重的時代,江東大族想要用陳敏這樣一個“七第頑冗,六品下才(晉書·陳敏傳)”的寒族作為江東的孫策、孫權,以實現自保的目標,絕對不可能成功。如果想要保住江東士族的利益,只有反戈一擊,消滅陳敏,與司馬越合作才是上策。

司馬越攻心為上的政策觸動了江南士族,以“顧陸朱張”為首的文化大族,和以“義興周氏”、“吳興沈氏”為首的武力豪宗決定倒向司馬越一方,聯合起來,經過激烈決戰,最終消滅了陳敏。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胖胖的王導

陳敏之死,導致江東出現權力真空,而這時候司馬越與王衍把握時機,決定派遣“小王馬”趕赴建鄴,穩定局勢。

對於司馬越來說派人搶佔江東是十分急切的,當時司馬越的日子可不太好過,司馬越當時在洛陽執政,可中原當時已經成為胡人的練兵場了,劉淵、石勒的騎兵只要一個衝刺就能到達洛陽,洛陽隨時可能會失守。

強敵壓境的同時,司馬越內部的日子也不好過,他自己一手扶立的晉懷帝司馬熾並不甘心當一個傀儡,司馬熾時常挑動地方實力派對抗司馬越,甚至最後司馬越憂懼而死,就是因為在行軍途中聽到司馬熾給四方下達了討伐自己的命令。所以當時的司馬越可以說是處在內憂外患之下,為了確保洛陽一旦丟失後,能有自保的力量,司馬越和王衍不能不考慮搶佔其他戰略要地,江東就是其中之一。

佔領江南,能夠使其與中原形成掎角之勢,保證東海王老巢徐州的安全;此外江南未經戰火,物資富足,可以保障後勤源源不斷,從而與劉淵、石勒打持久戰。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東晉初年形勢圖

而對王衍來說,除了大局之外,派從弟王導南下建鄴也是有其私心的。在王導南下之前,王衍曾經說法司馬越任命弟弟王澄為荊州刺史,從弟弟王敦為青州刺史。並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長江、漢水的堅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險要。你們兩個鎮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師,就可以稱得上三窟了。”在王衍看來分派子弟去各地出鎮,是保證家族綿延不斷的一個手段,王導就是他的第四窟。

四、東晉門閥政治

司馬越與王衍的安排不可謂不深,然而歷史總是具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偶然性。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越與王衍假意率大軍出征,結果剛走沒多久,晉懷帝下詔併發布司馬越的罪狀,要求各方討伐。司馬越聽後,急血攻心,病死於軍中。司馬越去世,眾人共同推舉王衍為主帥,王衍決定率眾奉司馬越的棺槨還葬東海國,結果毫無軍事才能的王衍在半路被石勒大軍追上,包括王衍在內的一眾王公貴族、名士重臣全被石勒誅滅。

司馬越、王衍死後,他們安排過江的備胎——王導和司馬懿迅速轉正,在琅琊王氏(建鄴王導、荊州王敦、青州王澄)的支持下,司馬睿與江東士族展開合作,協調南北門閥士族的利益,從而在江東打開了新局面,最終在江南形成了“皇帝垂拱,士族執政,流民戍邊(田餘慶語)”的政權新模式——門閥政治。

參考資料:《東晉門閥政治》(田餘慶)、《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陳寅恪述、萬繩楠整理)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好文推薦☆

無心之舉卻讓晉朝續命一百年,大王馬和小王馬那些事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