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公元前196年,對於新生的漢帝國而言是不平靜的,這一年帝國的三大名將先後以造反的罪名被處死,其中淮南王英布更是證據確鑿。對於英布而言,此時而亡甚至可以說是最好的解脫,至少不必再經受時刻擔憂的的生活。

那麼英布的生活為什麼如同驚弓之鳥一樣充滿驚恐呢?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英布畫像

《史記》中對英布的評價是否準確?

對於英布的結局,司馬遷在《史記 黥布列傳》中認為是因為嫉妒而生出禍患,他講到:

禍之興自愛姬殖,妒媢生患,竟以滅國!

他認為英布最後身死國滅,起因是由於懷疑小妾和中大夫有染,從而生出禍患。然而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我們研究歷史人物不能因為一件事就去判斷,而要依靠大多數事件去判斷,畢竟任何矛盾的爆發都不是一瞬間完成的,而是之前矛盾的積累。而在當時楚令尹就說出了英布造反的原因:

"往年殺彭越,前年殺韓信,此三人者,同功一體之人也。自疑禍及身,故反耳。"

他認為英布的造反不是由於嫉妒而生出的禍患,而是因為韓信、彭越的死,而懷疑災禍降臨到自己頭上,所以才會造反。太史公簡單地說英布造反是妒媢生患,這是片面之論。

如果沒有英布,楚漢相爭結束的不一定那麼迅速,英布的反叛,導致楚國後方不穩,給了劉邦奪取天下的機會,但是後來於漢有功的韓信、彭越相繼以造反的名義被殺,

就刺激到了英布,兔死狐悲,不免於拼死一搏的心態。故知司馬遷妒媢生患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楚漢相爭

對秦帝國的驚恐

秦末漢初,英布的人生充滿傳奇。英布年少時,就有相士對他說"當刑而王",果然不久之後,英布就犯法而受到黥刑,所以英布又被稱作黥布,此時的英布並不是如同尋常人那般唉聲嘆氣,躲避旁人異樣的眼光,而是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大有陳勝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之風範。

受刑後的英布被髮往驪山給秦始皇修陵墓,如果英布認命的話,那麼後來章邯的驪山大軍中可能要多一名名為英布的邢徒,但是英布是不認命的,他與驪山刑徒中的豪傑相交,最終逃脫了秦軍的監管,聚眾呼嘯江河,成為盜賊。眾所周知,秦帝國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嚴密的法律體系和戶籍制度,想要逃脫秦帝國的法網監控是相當困難的,商鞅就曾受秦法之痛。英布想要在山林中待下去,就要時刻需要小心秦帝國的搜索和捕捉,時刻緊繃心絃。而時刻緊繃的環境給了英布野獸般的性格,容易受到外部刺激而做出反應。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驪山邢徒

對項羽的驚恐

英布自從起兵之後,不久就以兵屬項梁,並且在抗擊暴秦的過程中出了不少的力,史記記載:"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 項王封諸將,立布為九江王,都六",連惜爵的項羽都要給英布封王,可見項羽對英布的信任,那麼為什麼後來導致英布背楚奔漢呢?

《史記》記載,齊王田榮背叛楚國之後,項羽向英布徵兵,英布託病,只派出了幾千兵馬,等到楚漢相爭,項羽兵敗時,英布又託病不輔助楚國,於是項羽開始埋怨英布,派出使者前去責備英布,而英布是什麼態度呢?

史載:"布愈恐,不敢往",這個"愈"用的比較有意思,說明在這之前英布已經對項羽感到驚恐了,而此時在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不久。從封王到項羽出兵齊國,這段時間內英布對項羽由信任到驚恐。對於這段時間只發生了一件事就是項羽放逐義帝,《黥布列傳》有這樣的記載:

"項氏立懷王為義帝,徙都長沙,乃陰令九江王布等行擊之。其八月,布使將擊義帝,追殺之郴縣。"

而在《項羽本紀》中卻記載:"乃陰令衡山、臨江王擊殺之江中",這段記載中卻沒有英布什麼事,我不難猜測,英布因為項羽擊殺義帝這件事而對項羽感到驚恐,因為項羽背棄盟約而感到驚恐。從英布對秦國的驚恐,我們可以瞭解到英布這個人是非常敏感的,所以英布對於項羽背棄盟約,會想到有一天項羽會不會再次背棄盟約,殺掉自己其他諸侯王,所以會對於項羽"恐",然後開始進行冷暴力,擁兵自重,觀楚漢相爭,而對於項羽的數次問責,則會愈恐。正是由於對項羽的恐懼,所以在英布在背叛項羽之後,不敢帶兵去漢,

只能間行歸漢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項羽

對劉邦的驚恐

劉邦對英布的態度:漢初三大名將中,韓信是主動背楚投漢,彭越是獨立的諸侯,依附劉邦,唯獨英布是在楚漢相爭只是劉邦出於功利而主動去招攬的。劉邦對隨何說:"孰能為我使淮南,令之發兵倍楚,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可見劉邦招攬英布的目的是留項羽在齊七個月,使他能夠奪得天下,這也是劉邦招攬英布的出發點,不是因為其才能,對於英布沒有信任和尊重。當英布投奔劉邦時,此時功利已經達到,所以劉邦踞見。等到天下大定,劉邦又故意折隨何功,不想給英布封賞。等到隨何爭功之後,英布遂符為淮南王。

足見劉邦的寡恩和對英布的不信任。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劉邦畫像

英布對劉邦的驚恐:英布起兵造反時對將士說道:"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諸將獨患淮陰、彭越,今皆已死,餘不足畏也。"就是說英布造反怕的只有劉邦、韓信、彭越,而韓信、彭越已經死了,劉邦厭兵不能來,才能造反,可見英布的心裡對劉邦有一種敬畏或者說是恐懼。韓信、彭越相繼被殺後,劉邦為了震懾各地諸侯王,給諸侯王分了一碗醢(彭越的肉醬),英布見到之後,

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對於劉邦殺韓信、彭越而聯想到殺自己,畢竟三人同功一體,下一個就是自己,所以擔憂。就像刺蝟受到刺激,趕緊樹立起尖刺,保護自己。此時的英布出於驚恐狀態,稍微一點刺激就可能引爆,所以當英布看到中大夫逃往長安,並且劉邦的使臣前來驗證,如同驚弓之鳥受到刺激,感到自己事發,立馬起兵造反。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彭越畫像

結語

縱觀英布的一生,如同一隻野獸,活在驚恐的世界中,壯年開始出於秦帝國的驚恐而聚眾為盜;而後又出於對項羽的驚恐而背楚投漢,到了漢,又出於對劉邦的驚恐而起兵造反,最終被殺。其像一隻驚弓之鳥,稍微有點刺激就收到驚嚇,趕緊逃跑或者作出過激反應,如此敏感而驚恐的一生是在可悲可嘆。

驚弓之鳥:英布的一生

驚弓之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