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學做人250

當初,項羽攻打齊國時,曾徵調九江國的兵力,九江王黥布以生病為藉口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將領率軍幾千人去跟隨項羽。漢軍攻破楚國彭城時,黥布又託病不去援助楚軍。楚王項羽因此非常怨恨黥布,多次派使者去責備他,並要召見他。黥布愈加害怕,不敢前往。項羽因正在為北方齊、趙兩國和西面漢國的反楚勢力擔憂,而能夠親附的只有黥布一人,且又器重他的才能,打算親近他加以重用,所以才沒有攻打他。

分析項羽:

是否做對了?我覺得是做錯了,原因有幾點:

1.他沒有把黥布家人安放在身邊。一個邊疆大使鎮守一方,項羽居然沒有握住一點把柄。當我們賦予一個人資源的時候,一定要留有把柄,不然容易失控。

2.他和黥布處於敵對狀態。黥布沒有幫項羽時,項羽對黥布發火。這是大忌,因為項羽並沒有辦法直接消滅黥布,此時的發火會產生隔閡,反而讓黥布產生忌諱心理。而後其讓責罵同時召見黥布,這隻會更一步加劇黥布的擔憂,讓他覺得是鴻門宴。

3.他將自己後背交給一個敵對的人。項彭城受敵,此時外援就應該是安插自己的親信,而不是有矛盾的人。如果此時黥布有二心,就可以順利把項羽老巢給拆了。

對於項羽而言:

1.對於手握重兵、同時又遠離控制的人,應該留有把柄。

2.如果我們要收拾某人,不是直接和他敵對,而是和他搞好關係,關鍵時刻才能讓他放鬆警惕,直接殺掉。面對黥布,最好的辦法就是給高官,讓他過來受封,然後一舉拿下。

3,越是親近的人,要放在遠處,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不被包餃子;越是危險的人,越要放在自己身邊,這樣才能保證他不出問題。

黥布的做法是否正確?

黥布的做法首先是必然得罪項羽,但是為什麼他會這麼做?

可能性一:他不是項羽親信,自身本來就沒有得到過多的實惠,所以他對項羽沒有感激之情, 也就不遠出兵出力

可能性二:劉邦安排了間諜遊說。可能是劉邦讓間諜進行了遊說,讓其不要參與。如果我是間諜,我會從以下方面進行遊說:1.黥布的處境:如果他聽從項羽,就會成為炮灰,而且結束後還會被項羽收拾;如果不聽從,劉邦五十萬大軍能夠掃蕩項羽,只要不動,劉邦會預留高官位置給他。2.危害:如果他幫項羽,那麼自己會優先攻擊黥布。

可能性三:保存勢力。他如今的位置已經很難再上升,而自己參戰要麼得罪劉邦,要麼得罪項羽。如果參戰,自己有可能會成為犧牲品。如果不參加,自己憑著手中的勢力還能稱霸一方。

如果我們面對黥布的處境,有沒辦法做得更好:

我沒有。

在面對一開始徵調的時候,黥布的做法已經很好了。稱病加明面上客氣支持,雖然會得罪項羽,但是至少還能保持表面的穩定。

站在項羽的情形,自己彭城被攻破,黥布沒有落井下石已經很不錯了,他這種做法只會進一步加劇關係的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